读书感悟

那些沧桑的故事和那片幽美的森林——读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志和

作者:清荷絮语   发表于:
浏览:89次    字数:1169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9篇,  月稿:0

  在新冠病毒疫情最严重的那些日子,是谁陪伴我度过了那无聊而又艰难的时光?是微信中订阅号中那些精彩的文章,更是女作家迟子建那本获得了茅盾文学奖的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

  二月的某一天,文友郑德宏在增城作家微信群里推荐了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说它是史诗级的小说,引起了我的注意。反正迟迟开不了学,又哪里都不能去,就看这本书。我上淘宝网买了这本书,开始看,觉得索然无味,因为它没有《三国演义》、《水浒传》、《射雕英雄传》等小说中的战争场面、打斗情节。故事情节不是跌宕起伏的、扣人心弦的,多次看着看着就不想看了,后来想起郑德宏称赞的那句话:“史诗级的小说”,就硬着头皮看下去,竟然越看越吸引人,越看越有味道了。说实在话,好久没看长篇小说了,现在要来看长篇,真的要有耐心。以前年轻的时候,看中国古典小说、金庸武侠小说,可以废寝忘食,一气呵成,现在年纪大了,缺少了持久的耐心,但看进去了《额尔古纳河右岸》,就欲罢不能了。

  首先迟子建对额尔古纳河右岸环境的描写细腻生动,给人以强烈的画面感,好像可以走进去参观游览一样。我向来对中俄边境的人事景物很感兴趣,对沙俄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耿耿于怀,看到迟子建对额尔古纳河右岸风景极其生动具体的描绘,内心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和浓厚的兴趣,恨不得赶快坐飞机去到那里,走进大森林去畅游一回,最好能遇上鄂温克族人,做一回他们的客人,了解一下他们的民族风情和生活习俗呢!作品中遍布着“万物有灵论”的浪漫气息,自然万物被赋予了灵性,拥有了和人一样的生命尊严,它们甚至“比人物更有感情和光彩”。看,作品中这样描写清晨:“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这是迟子建与自然的平等的友善态度啊。

  然后我对迟子建展示鄂温克族人生活场景的手法很是认同,觉得值得学习。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来讲故事,以温情的抒情方式诗意地讲述了一个少数民族的顽强坚守和文化变迁。叙述者“我”是一个置身整个故事中的老人,是“这个民族最后一个酋长的女人”,见证并亲历了额尔古纳河右岸的鄂温克族人近百年的游牧生活及其最终命运。这样一个特殊的身份定位,决定了“我”的叙事视角的多重性:既是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又是回忆的主体和故事的讲述者。其叙事的展开也带有一种自然状态的自我交流的特征。“我的故事说给谁听呢……那么就让雨和火来听我的故事吧”。这种透露着淡淡忧伤的平缓语气的第一人称叙事,无形中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并产生了亲和力。

  读完小说,细细回忆,那些沧桑的故事,令人感慨不已;那片幽美的森林,让人向往不已。希望今后能像迟子建一样,走进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森林里,和鄂温克族人生活一段时间,好好了解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情谊。感谢郑德宏的推荐,感谢迟子建作品陪我度过那段无聊而又艰难的日子。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清荷絮语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读书感悟

    查看更多读书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