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年前的冬天,我在家里等来了两位带兵的军人,记得有一位参谋姓黄,魁梧挺拔,朴实健壮。他的军人气质乃至洪亮的声音让我心潮翻滚。我拿到了去上海警备区当兵的入伍通知书,始觉踏入军旅已不再遥远。我对上海有一种特别的怀想。因为我从小就喜欢看军旅题材的电影,内心充满了对军人那种热血刚强、忠诚品质的向往,一直想着自己也要成为一名军人。南京路上“好八连”是上海警备区的部队,他们的动人故事家喻户晓。
静静的夜晚,我的脑海里浮现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里的镜头,袁岳饰演的八班长赵大大、陶玉玲饰演的春妮给我的印象极其深刻。这部影片如同它的名字一样,本身就具有一种难以抗拒的力量,无数精彩情节让我感动,内心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就这样,我扳着手指数着动身的日子。
凌晨3点钟,满载新兵的专列缓缓地停靠在上海北站。站台的灯光照亮了等候在此的苏式嘎斯卡车,车厢四周蒙着草绿色的帆布,我们爬上如同蒙古包的车厢,了无睡意。大约5点多钟,晨曦微露,薄雾弥漫,我们来到了奉贤县海滨良种场,一排排堆放良种的平房。这就是我们炮兵团的新兵连。在班长带领下,先期到达的新兵们打扫室内卫生,然后用稻草铺地,再铺上床单,各自解开背包打地铺。不一会儿,急促的哨声响了,班长说,大伙列队去吃早饭。
新兵连位于上海的东南部,毗邻杭州湾,离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上海师范学院分院很近。这会儿,我才知道去市区有两个小时的路程。原以为去了部队可以一览上海风光,没想到入眼的是冬气肃杀的田野和村庄,还有海边吹来的寒风。新兵连的生活远比我想象的要艰苦,“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要从学生转化为军人,非朝夕之功。无论是军事条例的学习,抑或是整理内务,我都不甘示弱。为了取得各项军事指标考核的好成绩,我和另几位战友剃了光头,忍受着队列训练的疲惫和单调,对班长的严苛要求一度有过抵触情绪。这个时候,班长的目光锁定了我,他想挑一个新兵去炮七连侦察班当计算员并在来年炮团侦察分队的比武中获得名次。那会儿我并不知道他的想法,只怨他的不留情面和暴躁的脾气,慢慢地承受和忍耐所遭遇的一切。
寒冬的初雪纷纷飘落,它将温馨和爱意送给所有需要得到慰藉的心灵。我接到连部通知,和另外两个战友去松江县的师部参加“双先”表彰大会,真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的心陶醉在从未有过的幸福之中。我们赶到师部的住处已是夜幕低垂,放下背包还没来得及铺床,师长沈学德,师政委王传友推门而入,热情地和我们一一握手。王政委问我是哪里人?可适应部队的生活。他和师长来看望与会代表,让我的心暖洋洋的。听说王政委当过“好八连”的指导员,真是好奇他们的故事。
雪后晴朗的天,我们乘车前往“好八连“的驻地,参观了八连连史室。讲解员是一名女兵,她字正腔圆的话语,让我们对一幅幅图片和陈列的实物用品,有了详细的了解。每个人拿到了一张红色纸质卡片,里面有毛主席写的《八连颂》,这首诗对“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模范事迹予以高度肯定。我在讲解员逐字逐句的解说中,感受着“好八连“的情怀与担当:“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诗词的最后一句,我在学生时代就牢记在心,它赫然写在标语墙上。如今重温这一句话,听起来有一种汹涌澎湃的感觉。
我恰好在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上映那一年出生。18年后,我踏入军营拥有了“八连颂”,有了榜样的力量。使得我在部队的训练中,做到生活上的吃苦向训练上刻苦延伸,把训练场作为实践艰苦奋斗精神的主战场。不久,我听连长说,八连驻守南京路的任务被交给武警部队。但八连的故事仍在继续,八连的精神仍在传承。不管时代如何发展、任务如何变化,“好八连”一心为民的初心不会改变,艰苦奋斗的本色不会改变,保卫祖国的使命不会改变。
40年过去了,我已年近花甲,回眸军旅岁月,仿佛就在昨天。我年轻的梦仍在启航,那段与“好八连”的交集,成为我过往经历里最绚丽的一抹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