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火炬传递故事短片《冰雪之约》讲述,2005年,一幅阿尔泰山古阿勒泰人脚踏滑雪板、手持单杆滑雪狩猎的岩画在阿勒泰市汗德尕特乡墩德布拉克被发现。据推测,其完成时间为公元前10000年左右,早于北欧和俄罗斯地区类似的遗迹。2006年1月16日,全球众多专家、学者在新疆阿勒泰召开研讨会,证实古阿勒泰人早在距今一万年左右就开始了滑雪运动,形成了“中国新疆阿勒泰地区是世界滑雪最早起源地”的《阿勒泰宣言》,并确定每年的1月16日为“人类滑雪起源地纪念日”。
从隋唐开始,在漫长的冬季,江河封冻,遍地白雪覆盖。在这样的冰雪世界追猎野兽,迫使人们掌握了一种巧妙的行动方式——“骑木而行”。“骑木而行”就是脚踏类似于雪橇的木板在冰雪中滑行,木板一般长4尺、宽5寸,一左一右,系在两脚上。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行进速度,而且可以防止陷入沟中。“骑木而行”在冰雪中疾行可以追得上奔马,更为人们增添了冬日乐趣。“骑木而行”和今天的雪橇比赛具有同样的乐趣。在与冬奥会雪上项目比赛的崇礼只有一梁之隔的赤城县,我们童年时的冬季就陶醉在冰雪的世界,只不过我们当时把冰上嬉戏的工具叫冰车。
在那个时代,我们农村缺乏基本的娱乐方式,夏天的夜晚,我们聚在生产队的队房子里听老人叨故(讲故事),冬季我们尤其是男孩子就放飞了自我,几里长的白河(潮白河上游)冰面就是我们快乐的天堂。一到晚上男孩子们就背上自制的冰车,从后城的龙头(地名)一直滑到小尹家沟村口,距离有四五里地,刺激,惊险,快乐。这是男孩子的专属快乐,女孩子胆小,几乎没有人敢玩的,顶多有几个稍微胆大的就几个一伙地聚在河边观赏、呐喊。到第二天她们还帮着男孩子做义务宣传,谁谁滑得好,谁谁滑得快,虽没有亲身实践,但说得就像她们也参与了比赛一样高兴。那个年代,像苏翊鸣一样勇敢的男孩子很多,但像谷爱凌一样的女孩子很少。那时,孩子们也比赛,但没有现在的惊险刺激。
从宋代开始,冰雪运动便不再是北方少数游猎民族的专利。宋代出现了由滑雪发展来的“冰嬉”。《宋史·礼志》中说,皇帝曾“幸后苑,观花,作冰嬉”。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就曾在沧州目睹过“冰床穿梭”奇观,惊叹之余,还把这一景象写进了《梦溪笔谈》里。明万历年间,刘若愚在《明宫史》中记载:“阳德门外,冬至冰冻,可拉拖床,以木作平板,上加床或藁荐(草垫子),一人在前引绳,可拉二三人,行冰上如飞。”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年)正月十六,皇太子自宫中往见,即绝河冰坐拖床而过。明宫词中就有关于冰嬉的描述:“琉璃新结御河水,一片光明镜面菱。西苑雪晴来往便,胡床稳坐快云腾。”
中国的青少年乐于在冰雪世界里玩耍,西方国家的青少年也是如此。创作过蜚声德国文坛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的著名作家诗人歌德就曾经是一个贪玩又会玩的青年。歌德不只是一个作家诗人,还擅长骑马、击剑和溜冰,尤其对于溜冰,歌德自称到了“耽好无度”的地步。在自传《诗与真》里,歌德愉快地回忆着:“在冰上度过这样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不够的,我们一直滑冰到深夜……耽于这种运动的我们,已把我们的正经作业忘了个干净。”歌德简直就是一名运动健将,普通老百姓都苦于寒冷的冬季,而歌德对于冬季却有着浪漫的期待:“仁慈的冬天,你何时才来,冻住水面,我们就可以再一次开启冰上的舞蹈!”
冬日的冰面不只是歌德快乐的天堂,结冰的美因河像诗人的才情一样绵延无际,成为歌德和他的伙伴们最敞亮、最快乐的冬季社交场。1862年,在歌德过世三十年后,画家威廉·冯·考尔巴赫创作了铜版画《冰场上的歌德》。画中的诗人身姿健美,面容俊朗,眼神里有一股独步天下的自信庄严,恰如一位荷马史诗中的神,正踩着有翅膀的金色鞋底,迅捷地穿行人世间。可见歌德对于滑冰的喜爱程度有多么强烈,由此我们也理解了冬奥会上运动员为什么那么拼搏的缘由了,正像奥林匹克格言说的那样,我们要团结在“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旗帜下一起奔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