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是一种至上的美德,是一个海纳百川的道理,是一块成就大业的基石。
智者能容。越是睿智的人。越是胸怀宽广。因为她洞明世事、练达人情,看得深、想得开、放得下;也因为他明白一个道理:“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根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是立己的根基”
夫妻之间要有宽容。夫妻每天生活在一起,少不了把工作中的喜怒哀乐情绪带回家,少不了与油盐酱醋、锅碗瓢盆打交道,就难免产生磕磕碰碰,这时除了要有爱情有信任,还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否则整天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你刚一句,我强一句,互不相让,以致双方脾气大发,火气冲天,疙瘩越积越大,这样的夫妻生活说不上和谐,甚至不能白头偕老。
同事、邻里、朋友之间,在工作、生活中琐事增多,产生摩擦几乎不可避免,这就要宽容异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笑脸面对太阳,敞开胸怀让心灵面对大海,从而快乐洒脱地生活。历史上的“六尺巷传奇”就是宽容的典范。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英家老夫人修书一封送张英。张英见信深感忧虑。于是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命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领导要宽容,可以使近者悦远者来,天下归心。曹操之所以能从开始仅有的几个子弟兵,到拥有百万大军,剿灭北方群雄,占据中原,与他“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胸怀是分不开的。曹操连仇人都能容而后用,还有什么不能用的呢?在我国历代封建帝王中,东汉光武帝刘秀和明太祖朱元璋也都是靠宽容成就霸业的典范。
一个心胸过于狭窄、性情过于偏私的人必是不懂得宽容、刻薄多忌的人。比如阿Q,自己有缺陷而不让人说,以致听人家说疤、癞、秃、光就认为是影射自己,就要和人打架,到后来甚至于连灯都不许别人当他的面说了,这也是阿Q不懂得宽容、不自信的表现。
宽容并不是无原则的退让或和稀泥,而是在法制下的宽容。从报道中看到,有的公安人员在执行抓捕犯罪嫌疑人时,若是在嫌疑人的家中又逢有孩子或老人时,公安人员会将嫌疑人押到车上后,再给嫌疑人戴上手铐。而不是在孩子、老人惊恐的目光中给嫌疑人戴上手铐再带走他们心中的亲人。这就是执法过程中的宽容,是对嫌疑人家中孩子、老人的宽容,其执法的感召力不亚于拳打脚踢一顿嫌疑人。
对于社会来说,宽容是一种文明和进步,一个健康的、文明的、进步的社会,必是宽容的,它为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和创造提供条件。只有这样才可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可能调动一切积极主动的因素。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实行零门槛购房落户,就是一种社会的宽容。想想看,那些离乡进城打工的人们,从建筑工、保洁工、摆摊开店的到工厂的工人,他们同样、甚至更多地付出辛勤的劳动,就应该让他们在这座城市有一间住房,有一个户口,享有同样的社会保障。社会宽容了,就有了人,才有经济,才有发展,这是个浅而显见的道理。
宽容是一种生存的智慧,是对别人的释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正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苛求于己,也就不要苛求于人。当然,宽容不是纵容,这有本质的区别。
中国有句谚语:量大好做事,树大好遮阴。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学会宽容,理解他人,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是为大家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