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来城步参加颁奖、采风,是我们盼望已久的喜事。终于还是如愿以偿来了,而且有幸见到了从三湘四水远道而来的网友们,大家欢聚一堂,并受到了当地政府和南山乡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贵宾般的接待。
上午到城步开完颁奖会,下午就安排去游南山牧场采风了,这正是我向往已久的红色旅游景点。据说那里的气温比城步要低好几度,并不以为然,身上把过冬的衣都穿上了。虽没武装到牙齿,但在湖南这块地盘儿,我还能应付。毕竟我还到过最冷的东北黑龙江,那里冷到零下32度,我还敢穿着这点衣在冰天雪地去欣赏雪景,还会被湖南本土的冷吓倒?再说这里比我们沅江还南移了上千公里,再冷也冷不到哪里去。就信心满满上了小车,车内开了空调,温暖如春,就更感觉不到冷,反倒嫌有点热起来。
一路上公路弯弯曲曲,两边全是高耸入云的高山峡谷,望着有些令人目眩的高山峻岭,茂密的原始森林,苗寨的吊脚楼,使我这个从洞庭湖平原过来的湖乡汉子大开眼界,一路恨不能把那些山林、木楼、溪水尽收眼底。手机尽管也能匆匆拍下几张美景,但不过是大海中捞到的几朵浪花,不足以一览无余。相比我家乡那不足六十里长的小岛,那些起起伏伏的丘陵,简直不好意思再叫山,那也是山么?小土包而已。
一路徒坡,蜿蜒而上,不知已走了几十公里,正昏昏欲睡,突然听到前面车队有人喊:“下车!下车!到老山界了。”
不觉一惊,老山界,一个多么熟悉的地名。记得年少读小学时,语文课本上就有一篇叫老山界的文章,是革命老前辈陆定一的传世之作。说的是1934年9月,作为长征先遣队的红六军团在任弼时、军团长肖克、政委王震、参谋长李达率领下,经广西过城步老山界,直接配合中央红军战略转移。1934年12月,红一、九军团主力等再次翻越此山,经长安营进入通道。陆定一《老山界》一文真实记载了当时的场景,老山界因此而传遍神洲,名扬天下。我们来此山是11底,红军过此山是12月初,时间上刚好与他们吻合。可以想象,红军来此山时,正是寒冬腊月,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大雪纷飞的季节。加上山徒路滑,敌人前追后堵,随时都有可能要牺牲在敌人的枪口之下,红军战士在这种情况翻越这座大山,其艰难险阻,是可想而知的。而我们现在作为一个游览参观者,坐着开有空调的小车,行走在高速和国道线上,可能还嫌天太冷,路难走,几时又会想想今天的幸福是哪来的?不就是革命前辈用鲜血换来的么。
为了看看老山界的险峻与艰难,领略一下寒冷的滋味,到了老山界山顶,从车上下来后,山顶上一幅红军跋涉翻越老山界的英雄群雕立即就映入眼帘,群雕周围的草丛、山林中是一片片晶莹剔透的冰凌雾凇,极为壮观,将红军群雕衬托得更加高大英武。望着那一组栩栩如生,不畏艰险的红军官兵雕像,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红军战士们脚穿草鞋,身着单薄衣服,饥寒交迫,正一步步向这座大山攀登,与前追后堵的敌人展开了顽强的战斗。打通这条要道之后,又继续向二万五千里迈进。
在山上只呆了二十多分钟,拍了几张照,与网友们在群雕下合了几张影,终于受不了剌骨严寒的煎熬,急忙又钻进了开着空调的小车,又舒服的眯上了双眼。在车上不禁又想到,当年的红军是如何克服缺吃少穿,严寒和流血牺牲的考验的?想到当时严酷的情景,我们这些做后辈的难免不不寒而栗。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仅仅在那山顶只待了不到二十分钟就受不了了,岂不是很可笑么。
幸好翻过此山后,就一路顺风到了南山牧场,于是又观南山风景,看牧场成群结队的奶牛,前行去一小镇,网友们都争先恐后品尝和购买有各种风味的奶制品,又满载而归。 回程的路因大半是弯弯曲曲的下坡路,除已是八十高龄的秋嗲受不了颠簸,晕车呕吐得厉害,受了些折磨,我们大多平安无事。到了城步,问秋嗲后不后悔,秋嗲呵呵笑着说,虽有点晕车,感觉还蛮好,不虚此行呀。下次还有这样的机会,我还是要来的。对秋嗲这种不服老的精神,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而且耳濡目染,深受鼓舞。颁奖、采风三天时间,我同他就像一对须臾不离的情人一般,没离过左右。老人不但不服老,而且品德高尚,像一个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老黄牛一般,不管是山高路徒,还是风霜严寒,处处都留下了他硬朗、挺拔的身影,不愧是一个老共产党员的优秀典范。
三天时间一晃而过,时间虽短,但城步的街景,南山的风貌,苗家男女青年浓郁的民族风情、老山界红军战士们留下的足迹,特别是南山乡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非遗风味竹笋,都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但愿下次有机会我们还能在此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