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春秋之抱柱而歌》,讲的,又是齐国的故事。又关系到两个字:面子。
有一个感觉,一代霸主齐桓公的后代,好像一个比一个“二”,一个比一个会耍宝。齐懿公的案例已经说过了,够二。与之相比,齐顷公更二。这不,在接见外交使团的重要场合,齐顷公开了个国际玩笑。
“那一日,也是天下太平,春和景明,齐国的国王顷公要接见外国使臣,例行公事,有章可循,按理出不了什么意外,偏偏顷公他娘闲得发慌,要在楼上看看老外。其实都是黑头发黄皮肤有什么好看,但这回也是巧,晋国的使者郤克是个罗锅儿,而‘鲁使蹇,卫使眇’,礼宾司为了给王他娘凑趣,竟让人模仿罗锅儿、瘸子和独眼分别引导三位使臣进场,果然,王他娘笑了,左右的太太团丫鬟帮积极陪笑,一时花枝乱颤群莺乱飞把三个使臣活活笑成了三把想杀人的刀。”
顷公他娘名叫萧同叔子,估计也比较“二”。按照《史记》记载,引发这个外交事件的关键人物只能是她的儿子。卫国使臣孙良夫瞎了一只眼,晋国使臣郤克只是微微有点罗锅儿,鲁国使臣季孙行父的腿也只是略微有点瘸,在齐顷公的授意下,经礼宾司一放大,三位使臣便成了小丑。
齐顷公之所以胆敢如此放肆,是因为公元前596年的晋楚邲之战。那一战,楚军大胜,三年不飞、三年不鸣的楚庄王一飞冲天,一鸣惊人,成了继晋之后的新的霸主。而晋国,一直是强敌环伺,可谓“四面楚歌”。说白了,齐顷公这是半夜里吃柿子——专挑软的捏。后来的事实证明,他运气不好,捏到硬的了。
郤克何许人也?姬姓,出身晋国名门,乃一代贤臣卻缺之子,时任晋国中军佐,乃国之重臣。这样的人,是可以随便嘲笑的吗?
——这玩笑性质恶劣,后果严重。自尊心敏感、脾气暴躁的郤克被一个妇人嘲笑,大大地丢了面子,一时怒火中烧。出来后,愤怒地说道:“如果我不报此仇,今生定不过黄河。”于是安排副手在齐国处理一些外交事宜,自己就提前回国了。
齐晋关系由此急转直下,两年后,晋伐齐,四年后,晋再伐齐,郤克为主帅,穷寇必追,不依不饶,当齐顷公求和时,卻克提出了令齐国最屈辱的条件:第一,要齐顷公的母亲,就是那个曾经嘲笑过郤大元帅的萧同叔子到晋国做人质;第二,要齐国把境内的垄亩洼埂全改为东西走向——“尽东其亩”,方便晋国的战车随时可以方便地开进齐国。第一个条件,视一国之母如同草民的“伯母”,比罗锅儿远远不如。而这时,二货齐顷公还是一副小孩子脾气,竟提出了尊晋景公为王的荒唐主张。
一个国际玩笑造成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两国交兵,多少人妻离子散,多少人家破人亡,多少人流离失所。
李敬泽愤怒地指出:“这场战争意义何在呢?就在于再没人敢对着郤克笑,郤先生所到之处大家赶紧把老娘关在屋里把门窗锁好。这当然甚爽,大丈夫当如是也!不过别忘了,连年战争花的不是郤家的钱粮,遍地尸体中也没谁认识齐王他娘,郤先生固然讨回了他的“人格尊严”,但我们这些纳粮当兵的百姓啊,我们招谁惹谁了?”
想起了《唐雎不辱使命》中秦王威胁唐雎的话: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秦王打算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国。安陵君居然不识抬举,拒绝了。秦王威胁安陵国使臣唐雎,其言下之意是:把老子惹毛了,你小小的安陵是不够我杀的。唐雎也是个狠角色,当即表示布衣也会发怒,且会“伏尸二人,流血五步”,说着便拔剑而起,要拼个鱼死网破。结果秦王敬重唐雎的忠勇,向他道了歉。
我想说的是并非“天子”的郤克,毕竟大权在握,一怒之下,照样血流成河。郤先生倒是找回了面子,齐晋两国的无辜百姓,却莫名其妙地丢掉了性命。而且,这是典型的公报私仇。
接下来抱柱而歌者又是齐国的二货——齐庄公。齐庄公爱上了大臣崔杼的太太,而且爱得正大光明,肆无忌惮,居然就在崔家明铺明盖,又居然顺手把崔杼的帽子拿去送人。在人人都很热血的春秋时代,这个“国内玩笑”,开得够大的。有一天,他施施然进入崔家大院,又去敲崔太太的门,敲不开,于是“抱柱而歌”,唱起情歌来。谁知道崔先生早就设下埋伏,淫贼一进去,便悄悄关了大门。齐庄公死到临头,高喊他是王,但是人家不认。
齐国大臣晏婴站在崔家大门外,听着里边的热闹,始终没动。
晏婴认为,齐王泡妞是他的私人事务,为了这等偷鸡摸狗的破事,他死就死去。
晏婴的立场,无疑是正确的。私人的事,应该由私人自行解决,千万别弄成殃及池鱼的城门之火。
2021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