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

浅谈道家文化的精义和影响 |志和

作者:凝尘   发表于:
浏览:123次    字数:2990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童生   总稿:60篇,  月稿:0

  看过《西游记》小说和电视剧的人都知道,里面有个神仙太上老君,他曾奉玉帝之命,把因大闹天宫被二郎神擒住的孙悟空关在八卦炉中烧了七七四十九天,后来,不但没把孙猴子给烧死,反而让其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踹倒了八卦炉。结果,火种落了一些到人间,形成了烈焰熊熊的火焰山,给后来去西天取经的唐僧师徒带来了不小的麻烦。这个太上老君成仙之前的凡身肉体,就是道家文化的创始人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又叫老聃,曾经当过孔子的老师,孔子向他求教过礼方面的问题。

  老子他写了一部内容博大精深,对中国和世界文化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影响的思想名著《道德经》。相信很多人对著作开头几句都很熟悉吧:“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著作集中讲解了道家文化,使得道家文化成为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源远流长了两千多年。

  这部著作,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就接触过,前几年也翻阅过全文,但因文字晦涩难懂而没记住多少内容。最近一两个月,我又抽空读了这本书,细细读了其中的一些章节,感觉受到的启发非常大。

  比如第八章,就写得很不错。原文是这样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它的意思是: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帮助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而让自己停留在人们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水是很接近“道”的。居住善于选择适合的地方,心思善于沉静,施与善于仁爱,言谈善于诚信,为政善于治理,做事善于达成既定的效果,行动善于选择合宜的时机。正是因为不争,才不会遭受责怪和怨恨。

  老子说,最高的善好像水一样,因为水善于帮助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具有水一般品格的人,能做到七个“善”,即“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比如众所周知的“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就是做到了七善中的“与善仁”,把大个的梨让给了他的兄长,小个的留给了自己,小小年纪就具备了仁爱之心,千古以来受到了人们广泛的称赞。而同是三国时代的杨修,却因为没做到七善中的“事善能,动善时”,做事不善于达成既定的效果,行动不善于选择合宜的时机,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杨修做事高调张扬,喜欢在人前显示自己的小聪明,引起了疑心病很重的主子曹操的猜忌和不喜欢。本来在人前显示一下的才华倒也没有大碍,千不该万不该,杨修不该介入到曹操儿子之间的夺嫡之争,他指点曹操的三儿子曹植怎么去应对曹操,被曹操识破,心生怨恨和愤怒,找了个机会把他给杀了。

  还有跟老子同为春秋时代的越王勾践的两个谋臣范蠡和文种,一个“不争”,得以善终,一个“争”,不得善终。范蠡帮助勾践灭了吴国,成了春秋五霸之一后,就辞职不干,带着西施隐居在太湖之滨,靠做生意发了大财,成了一代富豪,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而文种却为了争得荣华富贵,迷恋权势和地位,在勾践身边做了大臣,后来被疑心病很重的勾践杀害;汉初的张良,帮助刘邦建立汉朝以后,就隐居起来了,得以善终,而韩信犯了跟文种一样的错误,迷恋权位,最后被吕后所杀。历史上许许多多的事例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像老子说的那样,“夫唯不争,故无尤”,不要去争名夺利,而应该学会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谦虚谨慎,不强出头,成功了也不炫耀,但是做事要努力认真,尽最大的努力把事情做好,不辜负国家和人民。

  《道德经》的第十二章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意思是,缤纷多彩的颜色令人眼花缭乱,各种动听的声音使人听觉迟钝,多种可口的滋味令人口感麻木,纵马打猎,令人心发狂;稀有的物品,令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只求饱腹而不求炫目。所以舍去外在的诱惑,而只留取内在的满足。这个大千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诱惑,物质方面的,精神方面的都有。试问,能有多少人能抵挡住这些诱惑?有多少人能在金钱、美色和各种各样的财物面前做到从容淡定,毫不动心?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了,国家经济得到了飞跃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有不少的人面对五彩缤纷、金光闪闪的物质,抵挡不住它们的引诱,不惜以身试法,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极大地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胆大妄为,疯狂地搜刮财物,严重地损害了执政党和政府的威信和形象,让广大人民深恶痛绝。像以往的胡长清、成克杰、王怀忠、陈良宇等人,现在的周永康、徐才厚、苏荣、令计划等人,身为党的高级领导,不思为党和国家谋利益,为广大人民谋福祉,只知道拼命为自己、家族和亲信捞取财富、牟取私利,大搞贪腐和团团伙伙,辜负了党的多年教育和培养,辜负了广大人民的殷切期望,受到了法律的严惩,就像古代的刘瑾、魏忠贤、和珅等等贪官一样,落得了一个可耻的下场,成了自己国家和世界所不齿的人类垃圾。

  老子在第十三章中说:“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意思是,什么叫贵大患若身?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没有了这个身体,我又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像重视自己的身体一样在意天下的人,才可以将天下交付给他;像爱惜自己的身体一样爱护天下的人,才能够将天下委托给他。老子说得太好了,做人就应该这样,就像一个当老师的人,应该要像爱惜自己的身体一样去爱护自己的学生,才会受到学生的爱戴;一个政府官员,应该像爱惜自己的身体一样去爱护自己管辖内的居民,才会受到老百姓的拥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一千多年了,为什么还受到广大读者的称赞?因为他爱护老百姓,懂得民和君的关系就好像是水和舟的关系,“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啊!

  开国领袖毛泽东去世那么多年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去到毛主席纪念堂瞻仰他的遗容?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深深怀念他老人家?因为他心中装着广大的人民,人民真心爱戴他啊!毛泽东说过:“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就高度评价了毛泽东为国家为人民做出的历史性贡献。道家文化在汉武帝之前对中国人思想的影响要大于儒家文化,在汉武帝听了董仲舒的建议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以后儒家思想成了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虽说如此,道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实际上比儒家更大,只是在政治思想上“儒”为表象,“道”为实质,以致世人忽视罢了。

  道家在理论能力上的深厚度与辩证性,为中国哲学思想中所有其它传统提供了创造力的泉源。至于道家文化在中国文学、绘画、雕刻、音乐等各方面的影响,更是占据了绝对性的优势主导地位,即使要说中国艺术的表现就是道家艺术的表现也不为过,道家哲学也对中国政治活动提供了活络的空间,使中国知识分子不会因太强的儒家本位的政治理想而执着于官场的追逐与性命的投入,能更轻松地发现进退之道,理解出入之间的智慧。像陶渊明、李白、苏轼等众多文人都深受了道家思想的影响,在许多作品中,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就表现出豁达、乐观、顺其自然的思想,遭遇了人生的重大挫折也不会一蹶不振;虽说道家思想也有不少的消极因素,但更多的地方是指导人们正确地为人处事,治理国家和社会,在今天还是很受欢迎的。今天我们好好研读一下《道德经》,对于我们怎样去学习、生活和工作是很有帮助的。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文学评论

查看更多文学评论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