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

宋子伟:​小楼一夜听春雨

作者:李文龙   发表于:
浏览:53次    字数:2766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121篇,  月稿:0

  淳熙十三年春,六十二岁的陆游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宋孝宗,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

  这是宋孝宗第二次召见陆游。第一次是十年前,但陆游在过去的十年间,并未得到重用,只是在福建、江西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家居五年,更是远离政界,但对于政治舞台上的倾轧变幻,对于世态炎凉,他是体会得更深了。

  原本,他可以如陶渊明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过过那世外桃源的生活。陆游有7子1女,正是儿孙绕膝、享受天伦之乐的岁月。然而,陆游还是骑了马来到京城里来,为了心中的那个理想。

  陆游来到临安,正是江南的雨水季节,“水光滟潋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雨,淅淅沥沥,烟雨朦胧的西湖。一阵风,柳条在风雨中无言地晃动;一场雨,湖水忧伤地跳跃。杏花在雨中静悄悄地开放。

  这时的陆游写下了一首广泛传诵的名作《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两句诗后来传入宫中,深为孝宗所称赏,可见一时传诵之广。在读这一句诗时,对“一夜”两字不可轻轻放过,它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以枯荷听雨暗寓怀友之相思。陆游这里写得更为含蓄深蕴,他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陆游素来有为国家作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宏愿,而严州知府的职位本与他的素志不合,何况觐见一次皇帝,不知要在客舍中等待多久。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诗人却在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真是无聊而可悲!

  忽然想到“铁马冰河入梦来”,那是陆游六十八岁写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雨水季节,西湖边上,陆游心中还有那么一点希望,希望得到孝宗皇帝的重用,一展抱负,收复失地,重振山河。所以,尽管在等待中感到“世味年来薄似纱”,但仅仅是“小楼一夜听春雨”。六年后,他“僵卧孤村”时,卧听风吹雨,是“铁马冰河入梦来”。磅礴之气,报国豪情,跃然纸上。山河破碎,家国沦落,半壁江山尽陷金人的铁蹄之下,作为主战派,受投降打击排挤,独居乡村,陆游在梦中念念不忘的是“王师北定中原日”。陆放翁呀,陆放翁,当南宋皇帝偏安江南,朝中士大夫纷纷在江南的小桥流水中风花雪月、吟诗颂词之时,你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北伐,无时无刻不在渴望着祖国的统一,虽屡受投降派的谗毁排挤,始终矢志不移。

  磅礴之气,报国豪情,伴随了陆游的一生。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纵然有万千豪情,满腹才华,却不能在现实中施展,收复失地的理想不能在现实中立足,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悲哀?是怎样一种让人抑郁不乐的心情?

  与陆游同时代的辛弃疾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生前身后名”,陆游有没有想?他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诗人以宠辱不惊、物我两忘的姿态示人,实则是心里郁闷的写照。“矮纸”则是短纸,不是正规的公文纸和信笺,斜行写草书,显然是信笔涂抹,打发无聊的时光。雨后初晴,在家操练茶道,也是闲到极致的表现。“分茶”是流行于宋代上流社会的一种茶道,指的应该是“点茶”或“茶百戏”。“点茶”前,先要将茶盏加热到适当温度,然后用小勺取茶末在盏中调至膏状,再用滚烫的水冲点,边冲点边以竹制的茶筅或银制的茶匙在盏中搅动,名曰“击拂”。“击拂”的方法不同而盏面浮现不同的乳花。这就是诗人所说的“细乳”。宋徽宗是此中高手,专门著有《大观茶论》,其中谈及乳花之妙:“乳雾汹涌,溢盏而起,周回凝而不动,谓之咬盏。”欧阳修、梅尧臣、苏东坡等宋代文人的诗文中多处有“点茶”的描写。

  陆游的《剑南诗稿》,有诗九千三百多首。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并非虚数。其中涉及茶事的就有三百首之多。陆放翁一生曾出仕福州,调任镇江,又入蜀、赴赣,辗转祖国各地,在大好河山中饱尝各处名茶。茶孕诗情,裁香剪味,陆游的茶诗情结,是历代诗人中最突出的一个。他一生中所作的咏茶的诗多达二百多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的茶诗,包括的面很广,从诗中可以看出,他对江南茶叶,尤其是故乡茶的热爱,他自比陆羽,“我是江南桑苎翁,汲泉闲品故园茶”。这“故园茶”就是当时的绍兴日铸茶。他认为“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汲泉煮日铸,舌本方味永”。陆游在诗中还对“分茶游戏”作了不少的描述。分茶是一种技巧性很强的烹茶游戏,善于此道者,能在茶盏上用水纹和茶沫形成各种图案,也有“水丹青”之说。陆诗中反映出,他常与自己的儿子进行分茶,调济自己的生活情致。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诗中表露的闲散和无聊的心境,间接地反映出在国家多事之秋,爱国志士却被冷落的沉重的社会景象,也反映出南宋王朝的腐败和衰落。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还是发牢骚。京师污浊,而以素衣处之,自嘲不做风尘之叹。这两句是说给皇帝听的,意思是你到底什么时候召见我,如果迟迟不召见,我还来得及清明回家祭祖扫坟。陆游后来终于蒙孝宗召见,该年七月抵达严州视事。在陛见孝宗时,陆游仍然谈如何北伐收复失地。孝宗避开这个话题,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

  这个皇帝,实在太有人情味了。陆游生在那个时代,还牢骚不断,如果他生在明初洪武年间或“反右”“文革”时期,他该如何?

  在世味薄如纱的喟叹里,在春意深浓的夜里,陆游却睡不着,小楼一夜听春雨,这不是诗意,是放翁一颗愁苦的忧国之心被叮叮咚咚的春雨声搅得更加凄然。就像李商隐说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我们都说留得枯荷听雨声的意境好美啊,可是,又有谁看到这枯荷听雨的背后,是思念挚友而不得,长夜不寐的一颗孤苦心呢。

  后来,放翁先生又说,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可是,一年又一年,放翁先生最终没有盼到王师收复中原的那一天。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一首绝唱却感动了后世无数的人们。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生时未盼到王师北定,到了另一个世界,也要嘱咐子孙,如果等到那一日,千千万万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爹爹或爷爷呀。

  可惜,王师没有北定中原,九泉之下的陆游,还能“小楼一夜听春雨”吗?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李文龙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民间故事

    查看更多民间故事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