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散文

王继如(浙江):​年初三之一二三

作者:夏宇   发表于:
浏览:94次    字数:9092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72篇,  月稿:0

  年初三之一二三

  王继如

  (一)

  过年过年,烧烧吃吃一眨眼就年初三了!

  “年初三,睡个饱”,说是要早睡晚起,无忧无虑自然醒。因此就偷懒,6:30还迷糊在床上,国福老兄弟微信问“跑步了吗?”被他一催赶紧起来,又被朋友圈阿刚书记的微文给绊住,说的是他们家的猫初二失踪,害她夫人丢魂落魄一整天,阿刚书记描述得维妙维肖,真情流露,烟火味十足。读完去小院里沿着屋脚根绕圈跑,2千米后有微汗收工。往常这时夫人应该是陪着岳母在早餐了,今天却没有见岳母的身影,听夫人在嘱她吃霍香正气水,再继续休息。

  夫人从岳母的房间出来告诉我,昨晚上岳母没有睡好,恶心干咳,头晕。早餐不想吃了,要继续睡觉。

  这有点突然。昨天晚上还是她烧的菜。饭后我收拾完上楼,她们娘仨正兴致勃勃地在看电视连续剧呢。

  岳母是年前夫人从老家去接来的。之前村里新办的敬老院开张,她入住了。才一个月时间,遭遇了三年疫情来的第一波高峰,敬老院连续走了五六个老人,核酸检测住一楼的都阳了。她住二楼,自此她把自己关在二楼的小房间里,除却一日三餐去食堂打饭,其余时间战战兢兢都不敢出门,心里慌兮兮。原来她住的家里房子,已经成了孙子、外孙女的居家隔离点,她也不能回去住。她女儿们各家这时先后被阳,就她82岁老人自己在冷风中独自颤抖……

  我们俩元旦前先后阳了一把,算是意思一下,元旦前抗原转阴,把两只羊留在2022年。夫人准备去接岳母前,我们一起自费做单管单检,确认阴性。然后才与岳母说好时间,夫人驾车去接她来九龙山庄。女儿来看她外婆,要求她专门去做个核酸检测,有了结论才允许她进门。因此年前年后我们都小心翼翼,有朋友、亲戚送年货来家,告知他们家里有老人,大家都配合着不进室内。所有快递也都在院门口交接,先消毒再拆箱。有一天岳母问我,怎么朋友都不来屋里坐坐呢?我跟她笑笑,她霎间明白过来。天天早起她也在小院里甩甩腿走走路,怕她感觉小院子太单调,叫她去山庄走,她却坚持把自己禁锢在小院子里。

  许是受到我们的影响,大外甥年初二准备下去给他外婆拜岁,行前专门打电话来问可行与否。半岛规矩,正月初二外孙要给外公外婆们拜岁。年纪小的由父母领着,稍长能自己认路,就孩子们自己去了。倘是兄弟姐妹多的,大家一块,路上很闹热的。父母这时可以留在家里,招待他们自己的外孙及其他拜岁人客。我们小时候去的外婆家,是个叫“东溪“的大村,公社就驻在她们村里。外婆家的茅草屋在村子后面的山脚跟。外公在世时先后娶了两个老婆,生了5个女儿3个儿子。等我们去拜岁时,外公已经过世,外婆当然是后面的。五家的外孙外孙女都按规矩初二来拜岁,午饭一大圆桌都坐不下,好在小孩子不看重吃食,看重的是聚集一起的闹猛,和外婆的压岁钱。虽然外婆给的不多,一般一个人给一角两角,对于外婆来说这已经是很大的负担了。而我还会悄悄地看着外婆给大家的是不是都一样。外婆舍不得买红纸包压岁钱,都直接分钱给大家。那时一角与两角钱的红与绿色差很大,眼角瞟过就明白了。不管外婆给的是红票子还是绿票子,都是高兴的,但在回家的路上,兄弟姐妹们就会议论外婆给的为什么不一样。回家后会告诉母亲,外婆给了多少,其他就不跟她说了。外婆是母亲的后娘。

  外孙要给他外婆去拜岁,一早却给我打电话,问他们一家一起去可不可以?因为那天来九龙,就没让他进院子。我想大外甥带着自己的老婆女儿去拜岁,今年又是母亲的本命年,她心里肯定高兴。母亲是童养媳,我外公和后来的外婆都只记着她属兔,却不记得她的具体生辰八时。我跟外甥说,不要紧的,你们去,注意点就行了。

  不得不说,三年封控式抗疫到了2022年底突然放开,冲击是巨大的,尤其是老年人群。虽然相关部门在电视里说得轻描淡写,云淡风轻。但是老人们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足以让她们心惊胆战。她们想不明白,现在的干部和政府,跟她们记忆里的怎么就不一样了呢?她们印象里的过年,是有许多的人情往来,有许多的喧歌笑语的,但是现在她们既盼又怕过年时的来来往往,盼的是来来往往的热闹和亲情,怕的则是担心一不注意被感染怎么办,毕竟是经不起的年纪了。对于年轻人来说,既然放开了,又是大过年的,该讲的伦常总得讲,却又不能影响到老人,不然是因小而失大,那可得不偿失!

  (二)

  寒潮山里的冷风特别凛冽,但房间里却温暖如春,太阳透过落地门窗晒进来,有点氛围感。沐浴在暖阳里读《冯雪峰全集》。

  元旦到春节,一直是两套书轮读。一套是冯雪峰的书,还有一套是自己的《蕴溪园随笔》续集。抗原出阳那天,收到了印厂寄来的新书打印稿,书名是《开门看到花开》,是去年写下的生活记录,亲情、友情和疫情,都在这55万字、213篇文章里。于是阳康后的第一阶段,用了一周时间完成书稿一校,实际上就是把2022年的每一个日子从头开始再数了一遍。小年那天收到快递的二校稿,因此在除夕前又读了一次自己的书稿。说实在那怕写得再好,一个月内连读两次,不读腻烦才怪;却又不能不读,这是对将来读这些文字的人负责,更是对自己的书写负责。好在这些都是自己刚刚一个日子一个日子过下来,一笔一划写下来的,有些文字虽然是自己的表达,再读却象是隔了千山万水,常常地会怀疑起曾经的日子和曾经的书写。

  《冯雪峰全集》有点意思的,这是我第一次读他的文字。

  这套全集是冯雪峰的侄子送我的。三年前了吧,去义乌再走走看看,老同事青军局长陪同,那是个秋高气爽的下午,走到冯雪峰在义乌赤岸的故居。义乌有三个现代名人,分别是陈望道、冯雪峰和吴晗。现在政府把陈望道放第一位,在建党百年前夕,陈望道纪念馆建成,陈望道故居更是红色教育基地与乡村振兴的范本,原来这个叫“苦竹乡”的小山村一时人来车往,热闹得很了。而吴晗故居在义亭,这是义乌红糖的原产地。每每到了红糖生产季,陪客人去义亭,问去看红糖生产还是吴晗故居,一般的人们选的肯定是红糖,虽然说都吃过红糖,对红糖怎么做的还是好奇。其实吴晗故居也是值得一看的,吴晗的一生以及吴晗研究得很透彻的明史,都是很可以去体味和回味的。许多在职的领导干部喜欢去陈望道故居听“真理的味道”,那是应景;如果是真的想当个好官做个好人,甚至是想史上留名口中树碑的话,应该去看吴晗故居,到吴晗的人生起伏里去咂摸成功的为官做人之道,或许可取得真经成就自己的人生。

  如果在意的是文化层面上的事,冯雪峰故居是应该要走走的。第一次造访故居在2008年的春季,陪华东公司胡主任一起去的,先看故居,再看古桥,用了半天时间。胡主任当时是华东公司政工部主任、《华东电业》主编,我们邀请他来做企业文化建设专题讲座。认识胡主任很多年了,早期他是《华东电力报》的编辑,在编通往来中建立了联系,并且是很密切的联系。他从电力报编辑调任办公室副主任,分工抓信息系统建设,我从台州调嘉兴电厂,成为胡主任旗下华东电网发电片组长。后来他调干部处、政工处,我们都有联系。我调任义乌供电局,第一个想做而能够做的事,个人认为是企业文化建设。那时胡主任已经是国网公司系统的企业文化方面专家。在讲课之余,让政工科安排文化考察,于是有了冯雪峰故居之行,与胡主任在故居门口合影留念,并且从胡主任这里了解到冯雪峰的许多轶事,也是从此开始特别留意起冯雪峰的有关史料。

  前些年去义乌,老部下小龚又送了几册义乌的文史资料,其中有一册是《义乌人与鲁迅》,当时正在读新版编年体《鲁迅全集》,后面跟读了这册书,才弄清楚大革命时期鲁迅在上海与冯雪峰他们来来去去的这段历史脉络,理解了冯雪峰与鲁迅的特别联系及其背后的政治安排,还有两种文学观鲁迅与周扬之争的由来。

  这次青军陪我再次访问冯雪峰故居,还与他的侄子做了一次深入交流。相比较于陈望道故居,冯雪峰故居一切如旧,可见当地政府的识见。听完他侄子第二天要参加市里有关冯雪峰故事演讲的预讲,我们起身辞别。已经走到村口,这位老侄子却抱着一箱书追上来,说是家里留存的一套全集,要送给我。一时有点措手不及,还是收下了这份不一般的礼物。

  这两天读的全集正是那次带回来的书,间隔着读了1~3卷,前两卷是他早期创作并在上海报刊发表的寓言,第三卷是抗日时期写于丽水和重庆的杂文。读下来的感觉是这些寓言和杂文,放在新时代还会有现实意义,但倘是现在来写,估计没有地方可以发表。这时想到了当时延安分别召唤冯雪峰与周扬回去汇报工作,周扬去了,而冯雪峰因故回了义乌。正是这一个变故,才有两位革命者之后的不一样的运程。也正是这一次的率性而为,标征了冯雪峰作为义乌人的真性情。

  历史没有假如。而现代史上三位杰出的义乌人,把他们三个人的性格特征合在一起,正是当代义乌精神的一种写照。顶层设计者在浙江任职时曾经对义乌市场经济有过很形象的概括,回头来看义乌之所以繁荣一时,可以从这三个人的人生选择中透视到义乌的一种宿命。

  (三)

  正读着《冯雪峰全集》第三卷的杂文,遥想这一路而来的迤逦,收到了梁总发来的微信,是一个关于“春节”的文化新解,摘录如下:

  春节的伟大之处,在于一个国家能不分天寒地冻与春暖花开的地域区分,居然这么自然、情愿、真心实意地加入如此重大的一次盛典,并且每年一次,从不间断,它的凝聚力到底在哪里呢?这就是家庭亲情的力量,让中国人能够自觉地遵循着人伦的大道,它大于宗教,大于政治,大于金钱,不管家在穷乡僻壤,还是在灯红酒绿的都市,都会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往家奔去,谁也阻挡不住中国人回家过年的脚步。习俗的认同,是生活状态的一致性体现,长久生活状态的融合,势必形成共同的集体人格,从而构筑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这个文化的主脉,就是以家为核心衍生出的亲情之线。一个人即便走到天涯海角,心中都扯着一根无形的线。有多少中国人,就有多少条线,这些线织在一起,就是中国人用情感编织的血脉之网。这种巨大的凝聚力历久不衰,任皇权更迭、王旗易帜,中国人回家过年去滋润亲情的初心始终不改。“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就是中国人对宗族血脉的寻根问祖。有人曾经担忧域外的圣诞节、情人节之类的节日,会淡化中国人对自己传统节日的固守。可当人们在春运的当口,站在车站、码头、机场看看那些回家去的人流,你就知道,心之所向,是怎样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就算把全世界的节日,都写在日历上,也撼动不了对中国春节的向往。一个融化在文化基因中的传统节日,对这个民族有如此强大的整合能力,令人惊叹。春节,是我们对文化的认同、是文化自信的呈现,是文化自觉汇聚成的民俗、民心、民意。伟大的民族必然诞生伟大的文化,伟大的文化必将凝聚伟大的民族!伟大不是吹出来的,是庞大的族群,千千万万年的磨难中锤炼而成并根植于血脉中的,这就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原力所在!

  梁总是原来的省公司领导,也是台州发电厂第三任厂长。他任厂长伊始,我正在厂部办公室点卯。他从省公司领导岗位退下来几年以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让我把他台电的接任者,召集到一块聚了一次,建了一个微信群。这以后,梁总看到什么好文章,或者是防疫秘笈,都会发到这个群里,同时再专门微信给我,大概怕我不去群里翻看。初三他发来的关于春节的新说法,虽然不是新的理论,却是当下的一种时势。

  说来也有遗憾,这些年来把春节都过得不象春节,留下一台春节晚会,听到的都是失望的声音。今年春节前的疫情防控彻底放手,即便是想好好过节,又都七上八下提心吊胆。

  电力作家富强主席在他的公众号《外书房37号》上发了一篇散文,题目是《老朱的收藏,以及他的父亲母亲》,初三那天转发在朋友圈。说的是他同事的一个爱好——收藏文革时期的学校课本。这的确是个闻所未闻的偏门收藏,据说十几年下来成就不凡,将来或许会有意外收获。作家从这个独门收藏说起,说到了老朱的父亲母亲,以及他父亲的父亲,还有他父亲的父亲去上海投奔的堂叔,从而有了他父母亲与电力行业的缘分……文章一波三折,娓娓道来,高潮是老朱父亲与母亲的最后告别:因为感染“时疫”,杭州最好的医院尽了力,依然没有留住老朱母亲的生命,并且连烧灰都排不上队,最后由院方安排异地送老人上青天。

  一开始读并没有特别留意,只是看又一场生离死别。读到后来才回过味来,老朱父亲是省局的一位专业领导,其实也是台州电厂的第一任厂长。1984年8月我师专毕业分配至电厂,朱厂长是见过的,不久他被提任到省局当了总工程师,也是见过的。这是一位很清瘦、很坚持的老者,也是很平易近人的领导,但在我们新入职的职工眼里,抑或是老职工嘴里,朱厂长是神一样的存在。前些天梁总曾经在微信群里说过陆医师(朱厂长夫人)染疫而去的消息,老厂长们纷纷在微信上表示了哀悼。经富强这一写,感染力确实是不一样。想不起来谁曾经说过,真的故事,加有温度的文字叙述,便有了力量,并且是不一般的力量,那是直抵读者心里去的力量。由此可见一斑。富强还借老朱的收藏感慨,官二代一般也会当官,老朱却走了偏门的偏门,收藏起文革课本,这相当地别出心裁。

  封控式防疫三年,各种层层加码简直是层出不穷,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防疫做不到的,因此有人说,曾有亩产三万斤,当下只有三十例,甭管你信不信,信誓旦旦告诉你。2008年的冰封大地、铁路停运都挡不住的回乡过年,三年疫情期间却在各地“父母官”“恶意返乡”指责声里被却步了!被禁锢和封控的三年春节,有家不能回、有亲不可恃,终于等到“放手不管”,却是第一波疫情高峰带来的生离死别,在过年的甜味里添加了许多的苦与涩……即便如此,忍气吞声了三年的人们,终究重新获得了属于自己的行动自由,即使有专家警告第二波感染的风险,许多人依旧是在所不惜,有那么一点赴汤蹈火的气概,正如梁总转推的段子所说的。

  说来发生在初三这天最有意思的一件事是,江西抚州市东乡区布告全区在初四五两天,全区核酸检测,免费单管单采。这是防疫放开以来所看到的唯一一个安排全员核酸检测排查的县区级行政单位,当时引发了各种猜想。

  东乡给我曾经留下过深刻的印象。很多年前的春天里,专程去过一次东乡,当时《人民日报》一位记者朋友在东乡做挂职常委副县长,我带了两位支部书记赶过去看他。一路上看到的田园风光,很象上世纪八十年代电影《乡情》里的外景地,搅动记忆的波澜起伏连绵。那时八项规定尚未出台,晚上朋友安排了他们的常务副县长和县委书记、广电系统同事先后喝了三场大酒,把我整得都不知道东乡还是西乡。这次看到东乡的消息,依然还是亲切,勾起联想无数。但仅仅过去半天时间,“东乡发布”再次发布,取消前述发布,向全区道歉。这大概是最短命的防疫举措了,东乡还是有个性——改成愿检尽检!可见现在的“父母官”真有意思,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吧,可能没有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执行上级指令吧,又会有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之嫌,的确也是难、难、难。

  其实这事并不难的。

  (四)

  再说回过年,与回家聚会一样急切的,要数走出家门看风景了。新闻报道,初三杭州迎来第一波寒潮,气温降至历史最低,环境变得象冰箱的冷藏室。下午夫人洗了衣物挂到院子凉衣架上,没有一会儿时间,竟然都冰冻了起来,悬在蓝天下的太阳也象冰箱里的照明灯,有光亮却没有热力。即使这样大冷的天,依然没有阻挡游杭州游西湖的脚步。据统计,初三一天西湖游客达52万多,是去年同期的946%,疫情前2019年的80%。可见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这两年被封控得很无奈。

  初二晚上,夫人侄子给她来电话,告知初三带小孩来野生动物园,并且是他们哥妹两家一起来。夫人邀他们来家里,侄子说来了再说,都不知道路上情况呢。等到了中午,夫人再联系他们,说是还在路上,导航显示还有一小时车程,就不来家里吃饭了。因为岳母早上不适,正在担心,他们两家子不来也好,但是不去照应一下也不妥。我建议她去野生动物园对面肯德基订套餐,小朋友喜欢又不费时。夫人接受我的建议,她开车过去,不料九龙大道大堵车,根本就过不去。看来不但西湖灵隐寺游客多,野生动物园一样爆满。他联系侄子侄女,告知情况后任由他们自由游玩去。

  岳母中午还是没有食欲,一个人关在房里卧床休息。期间听她有电话声,也没有注意她。到下午,我坚持让夫人给岳母量体温。夫人说早上手感是正常的,老人也声称自己没事,只想休息。近傍晚时分,夫人建议她做个抗原检测,岳母同意了。检测结果只有一道杠,这下她放心了,肚子却也饿了,夫人连忙给她安排晚饭。这时她还告诉夫人,是她打了电话叫孙子孙女们不要过来的,因为她心里发怵,总觉得周身不妥,不希望他们来添扰。

  这时我猜想,昨晚上听说孙子孙女带着重孙们过来,她应该是很期待的,离开老家已经近20天,在这里三代相聚,心里是特别高兴的。许是期待,以及期待中的紧张并担心,引起系列反应,夜里没睡好,半夜开始恶心干咳,天亮了却晕晕乎乎。抗原检测结果出来,她如释重负,也就恢复正常。我跟夫人说,岳母可能是“恐阳症”。

  岳母可以算是女强人。一字不识的劳动妇女,撑起了一家大小的吃喝拉撒。在合作化初期,作为新社会新女性,她联合六姐妹组成了特别劳动小组参加集体劳动,事事做在前,时时争在先,成为当时的全国先进模范集体,被誉称是“七仙女”,先进事迹上了当时的《人民日报》。改革开放后,她响应号召办了自己的家庭作坊。岳母的性格里有着台州人的“硬气”和“义气”,因此被推选做着大队的妇女干部,并且还是县、市的人大代表,一直到这些年才卸下这些公务。因此她是见过世面,有自己主见的新女性。她生了4个女儿,坚持让她们读书。可以说,儿子结婚生下孙子,也是甩手掌柜,孙子从小跟着她生长的。4个女儿读书、找工作她都得操心。正是她的付出和努力,岳母在夫人眼里的情感很重很重。

  这次夫人从老家把岳母接来一起过年,一方面是她怕岳母在敬老院受疫情波及,产生心理恐慌,影响健康。另一方面岳母喜欢花,她要给老妈一份惊喜。我妈也喜欢花,前年老母亲在杭州养伤,和我们一起过年。年后带她去灵峰赏梅回来时,她一直叨叨,这样一个山沟沟,怎么有这么好看的花呢?母亲肯定会想,她生活了一辈子的山沟里为什么就没有一条象灵峰一样的花溪呢?这次赏花行动在夫人心里刻下了印记,一直念叨也要带岳母去看看,趁她还走得动,也给她一个惊喜。

  夫人有个观点,子女对父母的孝顺,一是尽可能地顺从父母的愿望,不断地让他们的晚年所得皆是所愿;二是竖着耳朵听她们叨叨,不管你认为对的还是不对的,让她们唠叨,陈年旧帐也好,家长里短也罢,好好听着就是最妥的孝顺。夫人的这两点要做到,其实并不容易。

  (五)

  下午在高中同学群里,L同学发了条富于哲学思想的言论。他说,世间没有完全契合的灵魂,所有好的关系都需要用心经营。当自己发光的时候,千万不要吹灭别人的灯。因为,被别人尊重,是别人优秀,而不是自己优秀。一个优秀的人,面对一个各方面不如自己的人,依然会给予他人一份平易近人的鼓励和帮助,以及一份谦逊真诚的尊重。如此之举,既不会伤害到他人的自尊,又会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所以,善于改变自己,懂得尊重别人是一种智慧,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我的高中上的是乡村中学,这是一所历史比较悠久的学校,曾经是半岛排名第四的初级中学,校名还是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呢!我在这里修完初中经升学考试,续修高中,那个时候是学校发展的鼎峰阶段。等我们高中毕业,恢复高考已经3年,我们这一届这个班被学校赋予了特别重大的历史使命,打一场学校发展史上的高考翻身仗,这是决定学校命运,也悠关全校师生利益的决战,学校投入了绝对人力物力,确保事尽必成。功夫不负努力,我们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全班大部分同学因此而完成了鲤鱼打挺,跃出农门。L同学是其中的蛟蛟者之一,现在是县政协副主席兼工商联主席。他今天发的这一段话,应该是他在履职过程中的感悟,似乎有点深度,这大约与他开始接近退出领导职务,思想越来越接上地气有关系,也许还有这个同学群的生态有关系。基层政府现在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是不小的,前些日子财政部突然发了个通知,不为基层政府负债兜底。意思就是许多财政比较弱的城市,已经接近破产了。前些年卖地卖资产,号称是负债经营城市,盘活城市存量资产。这两年的封控防疫,自然把经济活动困死了。去年三季度召集经济大省座谈,要求足额上交财政,可能是中央财政也不是太乐观。媒体一直说耶伦呼吁国会尽快通过美债上限,不然政府将无法运转。看来大有大的难处,政府不理性过日子确实不太容易。去年以来,江苏扬州从年初的疫情破防到年底的现官婚房出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即使富甲一方也不太平静。

  这两天浙江平阳的一起凶杀案,不但毁了三个家庭,估计江湖上有一串人同样不会踏实。差不多的刑事案件去年与温州相邻的莆田已经发生过,也是因为房前屋后的事,强势的起高楼宴宾客,弱势的寸步难行。这次平阳的行凶嫌疑人,还是因为宅基地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其父亲还为此被押入狱,据说是活活被气死;他自己因为上访被送精神病院“治疗”了两年,妻子也弃他而去,真的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因此他选择在除夕前动手。网友认为他杀掉了折腾他的村干部,却给司法部门出了一道难道:让他承担刑事责任吧,他是精神病人,法律有免责条款;说他不是精神病人吧,前两年他依法上访,却把他送进了精神病院,有关人士该向公众说什么呢?

  农村农民农事现在都不太上心,然而农民也有向往“美好生活”的权利。可见L主席的感慨并不是无的放矢。“当自己发着光的时候,千万不要吹灭别人的灯”!说得真好。然而有一些地方的首长一方面以“父母官”自居,另一方面却是唯我独尊。曾经在社交媒体上有一段视频,有位“父母官”谆谆告诫他治下的干部,不要跟我作对,跟政府作对一定会让你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他说得掷地有声,有恃无恐。而事实上也是言必行,行有果,他的治地还真发生了一起恶性刑案,两家还是为宅基地纠纷,跟莆田平阳一样,害当地公安民警值守忙碌了一个春节,还有舆情监控估计也不会闲着。从平阳、莆田的这些伤人害己的不幸看,一方长官养一方水土,还是有道理的。因此,L主席说的“千万不要吹灭别人的灯”,既是朴素的为官之道,也是基本的人间良善。

  年初三再读冯雪峰当年写下的寓言杂文,过去了近百年居然还有启发意义,可见有温度的文字,持久力也是真的。倘是冯雪峰健在,看到当下这一些,不知道会写些什么?

  癸卯年的这一波寒潮,我算是见识了滴水成冰的干冷。气象预报说,山区最低温将近零下10℃,创杭州低温历史记录。那么说来,我们是最幸运的一代人了,不但见证并记录了杭州去年创下的最高温历史记录,又见证并记录了杭州今年再创下的最低温历史记录。

  历史厚待了我们,我们不应该辜负历史吧!

  (癸卯年初三深夜于九龙)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节日散文

查看更多节日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