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散文

孙令辉:展馆情愫(散文)

作者:李文龙   发表于:
浏览:105次    字数:3083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121篇,  月稿:0

  三亚为数不多的展馆中,我有幸参与了梅山革命史馆、博后小康馆、西岛女民兵纪念馆的一些相关工作。

  一

  梅山革命史馆坐落在梅山中学校园里,是一栋三层高的小楼。著名作家、《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题写的馆名“梅山革命史馆”六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矗于楼顶,特别醒目。整栋小楼的墙体被涂成了赭红色,史馆因此也被当地人称为红楼。如今,史馆建成开馆已有十多年,其间迎来了无数的参观者。而每每想起筹建当年的一些往事,依然记忆犹新。

  史馆由时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治福牵头,成立一个筹备组,分场馆建设、史料收集、文字撰写三个小组。当年,我在市直机关工作,参与了展馆的史料收集和部分文字的撰写工作。梅山是革命老区,也是我的故乡。中小学时代,梅山籍一些老革命常到学校讲革命故事,许多故事牢记在我心底,成为抹不掉的红色记忆。能加入史馆筹备组,为家乡尽绵薄之力,感到无比自豪。为此,我们认真查阅了海南革命史《红旗不倒》和《崖县革命史》《崖县革命人物录》等史料,多次深入梅山革命老人、烈士家属的家中,聆听他们讲述革命故事,梅山乃至三亚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让我心潮澎湃,血脉贲张。

  一个梅山老区,半部三亚革命史。从第一颗红色火种在梅山播下,到崖县委迁驻梅山,从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到解放战争在梅山地区打响的4场战斗,在梅山大地上,似乎每一座山岭都浸染着烽烟,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鲜血,每一个仁人志士名字的背后都有一个个传奇故事。革命战争年代,梅山人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老区精神。一部《梅山之光》,仿佛能看到老区人们奋勇杀敌的身影;一个梅山革命老区烈士陵园,仿佛能体会到老区人们对革命先辈无比敬仰和怀念;一座梅山革命史馆,体现了老区人民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坚定决心和信念。这些斗争的画面汇成的最强音、主旋律,凝练成了时代永恒的精神力量,教育着我,激励着我,鞭策着我,让我始终如一心怀感恩,饱含热情去完成我的工作任务。家乡人做家乡事,这份情,这份爱,广袤如天,无以言表。之后,我还参与了《三亚红色故事》《梅山风光》《十年梅山革命史馆录》等书的编写,这些书籍成为珍贵史料被陈列在史馆里。

  如今的梅山革命史馆,经过重新布展和改造升级,展区扩大了,内容丰富了,参观的人更多了,已成为三亚一处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

  博后小康馆是我在区里工作时参与筹建的一个展馆。它位于美丽的亚龙湾博后村,面积不大,约400平方米。

  2013年4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来到亚龙湾博后村玫瑰谷,留下了“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一温暖全国亿万农民心窝的话语。从此,博后村人开始踏上“圆梦小康”的奋斗征途。四年后,博后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凑巧这年我到区里工作,见证了博后村的华丽蜕变。

  博后村最初给我的印象:种不好庄稼的盐碱地,全村养猪造成环境的脏乱差;外人不愿进村,姑娘嫁到村外;年轻村民纷纷选择到外面打工,谁也不知道如何改变家乡的面貌……

  玫瑰谷的进驻,宛如把春天的喜讯传到了村里,让老实巴交的村民看到未来和希望。尤其是政府投入资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没有大拆大建,而是通过对村庄的巧妙装扮、精心修复,将村庄打造成一个具有乡野风情和人文特色的黎族生态村落,拆除了一个个猪圈,两个臭水塘经过改造,变成莲塘、哎岬湖两个生态公园。村里的道路进行了改建、扩建,广场、绿地、管网入地、分类垃圾站等公共设施统一设计,沿路农家小院进行外立面改造,让人处处感受着朝气与生机。村民从中看到了脱贫致富的路径,独资或合作搞起了民宿,家门口吃上旅游饭,收入逐年增长,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

  为了真实记录梦想是如何在博后村这片土地上,像种子一样播下,像繁花一样盛开,我们做了一些宣传及资料的储备。如拍摄该村的老照片,把热火朝天的美丽乡村建设制作成宣传片,将“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勒石,拍摄制作博后形象片、主题歌,举办征文、摄影赛等。全国文明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海南省卫生村、海南省五星级美丽乡村、海南省五椰级乡村旅游点等,让博后村一下子成了全国网红村。美了环境,喜了游客,乐了村民。

  如此巨变是值得大书特书、建馆陈列的。2021年4月,区里决定建一个展馆,展示博后村“圆梦小康”的历程。为此,区里专门派出一个小组远赴成都战旗村参观学习。战旗村是习总书记去过的村庄。该村的变化,让我如沐春风,既开阔了视野,振奋了精神,又获得了启示,理清了思路,心里也逐渐清晰、亮堂起来。从成都回来,尽快完成了布馆方案,馆名就叫“博后小康馆”。在这里,人们可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在博后村的生动实践,还能真切地看到吉阳区实施乡村振兴的成效,亲身感受到博后村“圆梦小康”的系列故事。这时,我们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留存的图片、报道和资料派上了用场,利用电视、LED、触摸屏等,发挥了作用。

  一个小展馆,整个博后村的幸福史。展馆建成后,博后培训基地也相继落成。各种培训班一个接着一个开班,现场讲授、实地体验的教学模式,别开生面,入脑入心。同时也带动了民宿、餐饮、夜市的发展,村民收获了真金白银,满满的幸福感!

  初心如磐,使命如炬。希望博后村在小康路上继续驰骋。

  三

  “大海边哎,沙滩上哎,风吹榕树沙沙响,……渔家姑娘在海边,练呀练刀枪……”

  这是反映海岛女民兵的电影《海霞》主题歌。据说西岛女民兵是《海霞》的原型之一,被拍成了电影,引发众人羡慕和向往。

  西岛是渔村。初次上岛,那是多年前的事了。当年,陪同从北京来的一位作家、时任《中国作家》主编刘建明先生,采访了西岛女民兵连长陈粦梅等多人。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了西岛女民兵,在原居委会二楼一间小房子里看到她们一些工作的照片、用过的物品,她们的故事感动着我们。临别时,刘主编说了一句:建个大馆展出她们的事迹,该多好啊!

  前两年,天涯区委宣传部吴部长邀请我们几个同行去了一趟西岛,渔村的变化让我们惊喜,在道德广场参观女民兵纪念馆更是令我们喜出望外。尽管纪念馆还较为简陋,但至少比在老居委会办公楼二楼小房子里,展品和内容更丰富了。吴部长说,这只是一个临时馆,大馆在建。让我们满是期待。

  2021年8月,到史志部门工作,不久便接到一个任务,让我们对西岛女民兵纪念馆的内容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我既欣喜又兴奋。欣喜的是,西岛女民兵纪念馆终于建成;兴奋的是,能参与其中部分工作,油然而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带着这份情感,我与单位一名同事亲赴西岛采访、挖掘和整理女民兵的事迹,深入查找、研究和筛选有关资料,渔村里这群三代女性的故事,如同暗夜里的星光渐渐明亮起来,点照了我的心田,让我仰视和钦佩。我们完成了布展方案。新的布展将全景式地展示女民兵成立的时代背景、成长历程和经典故事,还适时凝练出“坚定信念,保家卫国,爱岛尚武,甘于奉献,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西岛女民兵时代精神。这一过程倍感艰辛,但弥足珍贵,让我终生难忘。西岛女民兵精神,将像灯塔一般照亮了我,让我孜孜不倦,勇往直前。我们建议,将西岛女民兵的建制,历任正副连长、正副指导员、排长、班长和所有女民兵的名字一一陈列出来。因为这些名字里,有岛民们的老婆、母亲、女儿、奶奶和外婆,甚至祖奶奶、祖外婆,相信纪念馆将成为西岛人引以为豪的情感寓所,教育子孙后代的精神家园。

  目前,纪念馆的布展正有条不紊地推进,不久将重新向世人开放。到那时,女民兵纪念馆将与海上书房、海洋创意馆、海岛民宿一起,成为西岛乃至三亚一张独具魅力的崭新名片。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名家散文

查看更多名家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