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散文

战争年代里的果园情怀

作者:听音   发表于:
浏览:79次    字数:1319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1篇,  月稿:0

  这是一篇采访随记,安徽省广德市作协副主席唐国平先生为了撰写《赤胆忠魂》和《赤胆忠心》两部反映民主革命时期广德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胜利的传记作品,我陪同唐主席寻访,抢救性地挖掘采写解放战争期间在广德战斗过的新四军游击队的老战士的事迹。采访过程中许道珍和游击队武工队战士们对生态坏境和果木经济的重视,以及对国民党腐朽政权的切齿痛恨,令人难忘。十多年过去了,虽然被采访的老人已经逝世,但是他们对果园的情怀将永久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那是2010年初冬的时节,我俩来到广德市柏垫镇牡塘花边庙自然村徐步芳(已经逝世)的家,拆乡并镇前归属风桥乡管辖。他生于1919年3月19日,2010年我们去采访他时已经93岁,老伴陶必胜生于1922年4月,当年也有90岁了。

  徐步芳老大爷是安徽省新闻出版局离休干部。1938年5月在柏垫努力村参加许道珍领导的新四军皖南郎广游击队青年工作团,1941年12月任中共郎广中心县委青年部长,曾任苏皖特委委员。

  2009年5月1日在风桥石香炉路边的右侧看着已经树立起来的“风桥——中国板栗之乡”大牌,引起了老人对一幕幕往事的回忆,他说:“1941年冬天,我受郎广中心县委书记张思齐派遣,协助许道珍领导的游击队开展工作,那时,游击队只有6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为了摆脱敌人的清剿,游击队决定向南发展,从苏村过河,经斗笠冲、万岁冲,翻越新冲到牡塘,因为夜行军,经五龙山时,路边一棵‘金刚刺’把许道珍的裤腿划了一个尺把长的口子。他很恼火,风趣地骂道,狗日的金刚刺,等打走了日本鬼子,打垮了蒋介石,我们要把你斩草除根,斩尽杀绝,在这山上全种上果树。”

  还有一次,是在1947年的冬天,许道珍和当时的苏浙皖边工委领导干部张思齐、史纪昌等,化装成烧木炭的农民,在风桥的范村木子滩烧炭,见到当地人民生活很艰辛,却有大片山场荒芜着,深有感叹,他们认为这等于手捧金饭碗挨饿,都是国民党反动派造的孽,等革命胜利后,把这些荒山全种上果木。

  全国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原风桥乡(现柏垫镇)的人民,没有忘记革命先驱的重托,在原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科委的指导下,以“风桥奔小康,山上做文章”为主题,以林业科技示范户为龙头,带动全乡人民,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已把风桥的近10万亩荒山全部绿化,过去的灌木丛,已成风桥村民果木经济的创收园,万亩板栗园和万亩毛竹林,碧波万顷,林下雨后春笋,好似万箭齐发,夏天栗花流蜜,白色的板栗花蕊中蜜蜂扑扇着翅膀辛勤地采蜜,秋天的板栗裂开了成熟的孕包,开口含笑迎接主人的采摘,构成了一幅美丽和谐的山水画,板栗市场人头攒动,公路上车水马龙,把900多万斤大红袍板栗运往上海、南京、杭州等大中城市。沿广宁公路两边竹林下的村庄里,一幢幢别墅式的小洋楼拔地而起,小汽车、电脑、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太阳能热水器、风能热水器、手机已不再是城市人的专利,宽带网已经通到各自然村,板栗也开始在互联网上销售,并且还开通了直播销售平台。在“昔日红色根据地,今日和美新乡村”的风桥村里,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徐步芳这位新四军老战士,见证了风桥的历史变迁,革命先驱们的美好愿望今天已经变为现实,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柏垫镇风桥村人民,正在浓墨绘彩更加美好的未来。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听音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名家散文

    查看更多名家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