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散文

桐子花 香毛竹情长

作者:花无言   发表于:
浏览:116次    字数:1719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5篇,  月稿:0

  我的小学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吴村小学度过的,6年的小学,大部分是处在文革中,虽说是山区,也和城里的学校一样,时而停课闹革命,时而组织学生搞集体活动。因为是山区,又是小学,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学校因地制宜组织了几次勤工俭学活动,在我的记忆里,有两次比较深刻,一是捡桐子,一是背毛竹。

  桐子花香

  桐子是油桐的种子,可榨油,其油有毒,是质量很好的干性油,用途很广泛,可以制造油漆、油墨、油布,又可以做防腐剂等,体型有点像苹果,直径6公分左右,4月份开花粉白色,花期半月左右,子白色。

  据1996年版《广德县志》记载,春秋时期“周敬王四十年(前480)夏,楚子西、子期伐吴及桐汭。是为广德县见之史籍最早的地名和事件。”桐,树也,结子;汭,水也。这也是与桐相关的较早文字记录,桐子之水。地处广德南部山区的杨滩镇,民国时期称桐汭乡,坐落在桐河岸边,沿河以上的岸边,直到五合,古时满山遍野长满了桐子树,四月盛开的桐花,与沿河岸边而长的桐子树之花,掉落在地,随着雨水流淌,汇入小溪,桐花顺流而下,过白马、到杨滩、达誓节,与从四合柏垫下来的汭河交汇,古老的桐汭由此而生。正因为桐子的经济价值,到了公元1968年五合山区还在广泛种植桐子树。

  记得那年的深秋初冬,吴村小学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想添置一些活动器具,没有资金,在得不到上级拨款的情况下,学校开展了一次勤工俭学活动:捡桐子。就是发动学生在种有桐子的山地里拾取落在地上的桐子,然后送到供销社采购组,将所得款项,用于购买学生集体活动的器具。那时候山场都是集体的,学校向生产队和大队领导汇报征得同意后,在12月上旬的一个周六上午停课了半天(当年不是双休制,而是一天半),在学校附近后头河冲里的一个名叫“小金与凼”的山排上,生产队划了一片桐子地给学生们捡。那天,同学们早早地来到学校,背着小笆篓(采茶用的背篓),全校六个年级两个复式班80余名同学,七点半准时出发,不到八点就来到桐子地,桐子树下,青不青,黄不黄,黑不黑的带皮桐子,由于山的坡度,大都滚落在稍平的树兜下,同学们见状后,纷纷向桐子树奔去,九点半时,带队的老师吹响了休息的口哨,在一块平整的桐子树地上,老师讲了桐子、桐河、桐花鱼的故事:

  广德特产“桐花鱼”与“横山野鸡”、“誓节沙河鳖”、“笄山冬笋”是并列广德美食四绝之一,桐花鱼仅产于杨滩镇杨玉桥以上桐河水域的一种择地性很强的野生鱼。相传嘉庆四年(1799)的一天,88岁高龄的太上皇乾隆爷弘历,沐浴更衣后与和珅闲聊,这是他们君臣最后一次面对面的会晤。少顷,侍女上第一道乾隆爷最爱吃的点心:火烤“桐花鱼”。弘历招呼和珅坐下,指指盘中的点心道:“尝尝”。

  和珅朝盘中一看:食物保持着原生态完好的体形,且色泽鲜亮,香味扑鼻。他诚惶诚恐地执筷进食,慢嚼细品,连声道:“好”。

  我们五合山区小溪中的鱼也是属于桐花鱼系列。(作者注:进入新时代,广德桐花鱼和笄山冬笋、誓节沙河鳖、横山野鸡上了央视,走进了舌尖上的中国栏目)

  老师把故事讲完之后,这美味佳肴的桐花鱼香气仿佛飘飘而来,说得有些同学流起口水,直喊“肚子有点饿”,想吃鱼了。然而,老师要求同学们把捡了的桐子,从笆篓里倒出,一人一小堆,分别放在桐树下的不同地方,再捡到11点回校,回校时按人称斤两,再按班级取前三名奖励,荣誉是“勤工俭学积极分子”,到学期结束再根据学习成绩评出“三好学生”。听说有奖励,同学来劲了,开始在桐子地里抢起来了,低年级的学生当然搞不过高年级学生,女同学捡不过男同学,有一棵桐子树下有七八个桐子,同时被吴村和杨家冲两个五年级的男同学看到,一个左边一个右边冲到树下两人双手去抓,差点打起架来。

  老师的这一招真管用,11点不到捡完了。然后把前期捡的桐子装入笆篓中胜利返师。回校的路上,老师看着同学们脸上洋溢着胜利的笑容大声说道:“今天,同学们表现很好,我们齐声唱一首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开始唱!”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胸前。不怕困难,不怕敌人,顽强学习,坚决斗争。向着胜利勇敢前进......”

  歌声飘扬在吴村上空,在山谷中久久回荡。虽然已经过去五十五年,但记忆抹不去那欢乐的童年岁月。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抒情散文

查看更多抒情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