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正统的皇帝有四百多位,这些皇帝都自诩是顺应天意民心而接管天下,为了显示他们是天命所归,为了炫耀他们的威名和功绩,他们自然要祭拜天地,一方面有感谢上苍的意思,另一方面也有以神明的意志愚弄和震慑百姓的目的。五岳之中泰山最高,离天最近,所以去泰山封禅自然成了历代皇帝的首选。然而四百多位皇帝中只有六位皇帝: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去泰山封禅。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其功过是非历史早有定论,在此不需多谈。我要说的是秦始皇因为迷信长生不老之术,而没有重视选择合格的继承人,在这个问题上犯了大错误。按当时的情况,秦始皇应该册立大公子扶苏为太子,期待将来扶苏即位后改变现在的残暴苛酷制度,给百姓休养生息的权利和自由,让秦朝实现长治久安和民富国强。然而,秦始皇压根儿没有这样想过,去泰山封禅时也只是宣扬和炫耀自己的功绩,祈求上天保佑自己永远享有最高权力,从不念及苍生的苦难。后来秦始皇四十七时死在出巡的路上,宦官赵高乘机勾结丞相李斯假借拥立年幼的胡亥即位为名,把持朝政大权,结党营私,指鹿为马,粉饰太平,无恶不作,使秦朝二世而亡。汉武帝打了那么多年的仗,国库空虚,百姓困苦,本应该休养生息,厉行勤俭节约,但他全然不理睬这些,依然兴趣盎然地五次去泰山封禅,又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这是汉武帝“不问苍生问鬼神”的真实写照。光武帝即位不久还年轻时,张纯请光武帝去泰山封禅,光武帝没有同意,后来光武帝老年时又萌生去泰山封禅的念头,最后还是去了,但这次封禅被后世骂得很惨,认为光武帝除了中兴大汉外没有其他功绩,所以不应当封禅。自光武帝之后六百多年间没有皇帝去泰山封禅。
唐高宗李治本不想去泰山封禅,但经不住皇后武则天的怂恿,于是李治带领武则天和文武大臣,还有于阗、波斯、天竺国、高句丽等20多个属国的使节和首领去泰山封禅,堪称古代的“G20”峰会。值得一提的是,封禅过程中初献是李治参与,二献及后面的活动都是武则天参与,可见这确是武则天要去封禅。后来,李治身体越来越不好,他不得不让武则天处理更多国事,以至李治死后,武则天夺取了帝位,差点灭了大唐。武则天后来又以皇帝的身份去嵩山封禅。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前期兢兢业业,勤于政事,开创了大唐王朝最后一个盛世——“开元盛世”。公元726年,唐玄宗率百官和外国使者去泰山封禅。后来仅仅10年后,唐玄宗开始昏聩起来,宠幸杨贵妃,任用奸诈的李林甫和杨国忠,不问政事,骄奢淫逸,终于酿成“安史之乱”,把大唐和老百姓带进痛苦的深渊,大唐王朝从此一蹶不振。
大家要知道,人类和世间万物都是在天地的怀抱中生存和成长,都需要阳光、空气和雨露,都要承受天覆地载,所以天地对世人的功德最大。还有上古那些圣主贤君,如伏羲、炎帝、黄帝、尧、舜、禹等,这些圣主贤君真正是代替上天来教化民众,帮助民众,造福民众,他们的德行和功绩万古流传,他们都不曾去泰山封禅,后代那些皇帝怎么不自惭形愧,虚心学习仿效呢?然而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一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皇帝,他就是北宋第三代皇帝宋真宗。公元1004年辽军大举进犯北宋,在宰相寇准的劝说下,宋真宗御驾亲征,挫败辽军于澶渊,宋军大获全胜。宋真宗因惧怕战争,为了让辽国退兵,竟与辽国签订了屈辱的《澶渊之盟》,每年向辽国交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宋真宗还以为他干了件大好事,竟然不知羞耻地去泰山封禅,成为千古笑柄。后世再也没有皇帝去泰山封禅,他们都羞与宋真宗为伍。
看看这六位去泰山封禅的皇帝,他们封禅的目的都是为了树立个人崇拜,都是想让自己的名声千古流芳。然而,“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这从他们封禅后的遭遇以及他们晚年的错误和悲剧中可见一斑。臧克家《有的人》中说,“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六韬》上说,“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孟子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封建时代新王朝的兴起和旧王朝的灭亡过程中,最苦的是人民,最有决定力量的也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因此,帝王要以天下为公,以民为邦本,克制私欲,善待人民,关心人民疾苦,让人民安居乐业。这样的帝王才能让人民永远记住,因为人民心中的丰碑才是真正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