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散文

姚云:在古巴,寻找海明威

作者:姚云   发表于:
浏览:59次    字数:3095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146篇,  月稿:0

  2019年夏天,我借道莫斯科转辗去了一趟遥远的古巴。

  飞行12小时后,我们终于抵达古巴首都哈瓦那。一出机场,一股浓烈的雪茄味扑面而来。同伴说,这是独属于古巴的味道。

  到了古巴才知道,古巴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这里虽然靠海,却没有鱼腥味,因为不让捕捞。古巴的经济有三大支柱,一是旅游业,二是雪茄,三是糖业,基本没见什么工业,所以这里是一个白云比蓝天还要多的国家。古巴的雪茄最有名,同行的男士们一路都兴奋地在聊雪茄。古巴产的烟叶全世界著名,COHIBA、基督山和罗密欧这三个牌子最好。比那尔德里奥是红土地,那里每天阴雨绵绵,非常适合烟叶的自然生长,这里的烟叶是一层层卷起来的。同伴大多是上海人,他们对雪茄似乎情有独钟,一路都在买买买,我这个“文学老青年”却在到处寻找着大文豪海明威的痕迹。有趣的是,我们经过的每个卖雪茄的小店旁总有海明威的“影子”---海明威的书、海明威的明信片、海明威的各种小纪念品……如此,我们一路上互不耽搁、各取所需。

  海明威是蜚声世界文坛的美国现代小说家,号称二十世纪最后一位文化英雄,他在六十二年的生涯中,一半都住在古巴。并写了下《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等作品,我最早接触到的是《老人与海》,后来的几本都是陆陆续续读完的。这次我这个“文学老青年”千山万水终于有机会来到古巴,怎能不去寻找他的足迹呢?

  粉色楼就是海明威第一次在古巴住的地方。

  了解海明威的人都知道,海明威生前非常喜欢古巴,1932年他租下古巴“二世界”酒店的一个房间,成为他在古巴的第一个家。从1939年到1961年间他都在古巴定居,并到处自称自己是个普通的古巴人。我们落脚的酒店距离“二世界”很近,我正准备自己去寻,没想到主办方很了解我的小愿望,在我们到达古巴的第二天,我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海明威在古巴的第一个居所——“二世界”酒店,这里的301房间曾经是海明威居住过的地方。

  这幢粉色的楼,矗立在市中心的步行街上,海明威就是在这里写下了《丧钟为谁而鸣》。走进酒店,里面很安静,几乎没有什么人,迎面的墙上挂着几幅海明威的照片---有伏案写作的、有叼着雪茄的、有出访游学的,有与领导人合影的……墙角处,摆放着一组布艺沙发,我坐沙发上跟墙上的海明威合影,好像也没有别的纪念处值得留影了。

  一架有些年头的老电梯横亘在空间不大的一楼大厅里,本想坐电梯到301房间看看,却被拦下;又想在这里买一些有关海明威的纪念品,工作人员连连摇头说没有。有点失望地跟着当地的“地陪”走出了酒店。走到对面马路上,我还在不甘心地频频回望,这繁华街头却很落寞的地方,真的是海明威写下《丧钟为谁而鸣》的地方吗?

  幸好说还有一处海明威经常去的小酒馆就在附近,问我们可愿前往,我抢着说当然愿意。于是,烈日炎炎下的古巴街头,一群人就这样被我“绑架着”继续去寻找海明威的踪迹。

  到了小酒馆,这里又是另一番情景。面积不大的地方挤满了来喝酒的人,根本没法坐下来。我们每人取了一杯朗姆酒,配上薄荷叶加冰块,站在那里一口一口地边喝边聊天。海明威当年非常喜欢来这里,但他常常喝得酩酊大醉。我很想在这里体会一下当年海明威写下那些故事里的精神世界,狂风、暴雨、巨浪、小船、老人和鲨鱼的描写,早已让我的脑海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

  这趟古巴之行还有额外的惊喜,那就是海明威的故居——维西亚庄园。

  哈瓦拉属于亚热带气候,来自加勒比海的风不时拂面。这里一年只有雨季旱季,我们来的时候正值雨季,所以每到下午那雨说下就下,气温并没有酷热难熬的感觉。

  说惊喜是因为原计划的古巴行程里并没有海明威故居这一站,估计老天爷看我太虔诚了,才有意成全我心愿。

  海明威故居位于哈瓦那西郊,距市区有半个小时车程。故居也叫维西亚庄园,坐落在一个起伏的丘陵地带,周围森林覆盖,绿坡密林处有一个2000多平米的建筑,海明威就是在这里从1940年一直居住到1961年,这是他在古巴最重要的一个住处。海明威不朽的名著《老人与海》就是在这里写成,并凭此作品一举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不料我们刚到地点,天空忽然电闪雷鸣,倾盆大雨。汽车停在路边静等,待雨点小时,我打开伞坚持前往。故居掩映在绿树丛中,周围没有别的建筑,一条近乎荒芜的小路一直把我们引导到故居跟前。此地的确比较偏僻,相比海明威小酒馆的拥挤人群而言,这里就显得太寂寞了。

  作者在海明威的故居前

  眼前的故居保留着海明威生前居住的样子,包括随处可见的书籍和杂志,随时准备接待朋友的起居室。房间里面不让游客进去,我只能站在门口往里面探望。古巴工作人员是一位胖胖的中年女性,她收了我一元比索,让我站在故居门口,她帮我拍了一张照片留作纪念。我用英语试着跟她交流,说我来自遥远的中国,是海明威的粉丝,万里迢迢来这里就是想多了解一点海明威,并请她帮助我,多拍几个房间里面的照片给我。她听懂了,转身随手敷衍地拍了几张。在我恳求的眼神下,她又拿着我的手机走进房间里面再拍了几张,然后递给我。当我再要求进去看看书房时,她坚决制止了我。

  庄园很大。我围着房子四周转悠,从窗户看到里面的卧室、餐厅、厨房和卫生间。我转到后院的花园,这里有一个瞭望台,地形比周围都高出很多,四周茂密的森林把庄园烘托的像一座天空之城。站在这里瞭望远方,整个哈瓦拉城尽收眼底。海明威每天早晨6点半就开始聚精会神地站着写作,一直写到中午12点半。写累了,就会站在瞭望台上俯瞰城市的全景,寻找着灵感。

  这趟终于见识了古巴的雨季,衣服淋了个透湿,同伴都去找避雨的地方了,只有我意犹未尽地还在转悠。据说这个故居是海明威跟他的第三任太太居住的地方,庄园里还有一个很大的游泳池,海明威出海的游艇也完好地保存着。当我独自沿着茂密的竹林小路去看海明威的游艇时,天上雷声隆隆,在我头顶乱炸,吓得我不顾湿滑,一路小跑,匆匆看了一眼雨中更显寂寥的游艇,就赶紧转身去找大部队了。

  与其他故居景点不同的是,这里居然没有卖纪念品的,更不用说海明威的书了。此生可能就来一次的地方,怎能不买点纪念品呢?可惜一个都没有,这在其它地方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这可是赚钱的好机会呀,可在古巴就是没有一丝商业的痕迹。

  古巴这个国家在我看来很奇怪,1100万人口中有300万人持有美国护照,几乎家家都有美国亲戚。古巴人人都有一本粮油本,买什么都得凭票证。虽然物质缺乏,但吃进嘴里的绝对是绿色的、无污染的。表面看似很穷,但古巴医疗教育又全部免费。

  到了晚上回到酒店,虽然电视频道不多,但绝对不插播广告。许多地方一天只供应一次水,电也短缺,一天要停十几次电。人口都集中在老城区,这里有很多殖民时期留下的老建筑。我们住的酒店算是整个古巴最好的了,但信号很差,2G、3G网络,奇慢无比,我的微信朋友圈经常处于休克状态,这让人很抓狂。不过这里的治安还不错,1100万人口中有90万的军警,占到十分之一,这让我们团里的几位女同胞大感安慰。

  古巴吃的粮食大都是中国无偿支援他们的,所以古巴人民见到我们这些中国人非常友好。吃饭的时候跟当地人交流,古巴人觉得中国不是社会主义国家,问为什么?答曰:因为中国很有钱。这句话有褒有贬。

  回程中,我终于如愿得到了一本英文版的《老人与海》,“地陪”赠送的。同伴笑说,这是一路寻找海明威踪迹的“战利品”。海明威的生前死后,也有不少亦真亦假的传闻,更有甚者传他是一个间谍。其实,无论海明威这些传闻如何猛料,他最最重要的身份仍是一位伟大的作家。那些传说,我想大都会淹没在岁月的尘埃里,流传下来的,唯有他那些伟大的作品,以及我案头的这句——这个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们为它奋斗。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海明威 古巴 姚云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抒情散文

查看更多抒情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