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毛小平:习俗篇 (8) · 换亲 . 下堂

作者:毛小平   发表于:
浏览:331次    字数:1785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146篇,  月稿:0

  换亲 . 下堂

  以前生产力低下,家中兄弟又多,能说上一门亲事很不容易。那时,家中兄弟姐妹多,在没有条件与能力为儿子操办婚事时,人们会采取换亲的方式。换亲,我们这称“打调”。他家的女儿嫁给你家的儿子,你家的女儿嫁给他家的儿子,这就是换亲。换亲不需要媒人撮合,只是家族的长辈或家中至亲作主,打总见(表示赞成意见)即可。人穷志短,马瘦毛长。换亲只为了组成家庭,搭伙过日子,亲事自然少了诸多过程礼数。一般是归门(迎娶)这天简单操办一下酒席而已。有些情况下,没有任何仪式也是有的,选个日子由男子接来便是。

  下堂,我们这也称“填房”,有些地方还保留这一习俗。以前人家里兄弟多,兄弟之间年龄跨度大,但依次排序年龄相差又不大。老大到老三之间也就四、五岁,故尔农村有句:哪坵田里不生草,哪个叔子不跟嫂的戏语。

  有兄弟结婚没几年因疾病或意外死亡了,留下孤儿寡母,生活就会很难维持正常。这时,为其母子长远考虑,由家族长者出面商议下堂之事。如果公婆健在的,由他们找其商量,没有公婆的由族中女眷前往找其商量。坊间有言:前头一个子就挂到死。意思是说没有丈夫的女人再嫁,前面的子女会让她牵挂一辈子。一般的情况下都会同意下堂填房。

  一个男人代表一代宗堂,哥哥的女人下嫁给他弟弟,弟弟也是一代宗堂,兄为长,故称下堂。同意下堂填房了,会请女方的父母、兄弟姐妹等内亲前来吃个团团饭,表示重新认亲。下堂填房虽是无奈,但对于女子半生有靠,子女也不会与自己分开,算得上是皆大欢喜。一直以来人们戏称“肥水不流外人田”就是说的这个。

  记礼

  礼制形成于周朝,学术界称周公制礼。人们常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既礼,是人们言谈举止行为规范一直贯行的一种文化约束。一直以来,无论哪个阶层都有其礼制规范,古人将这些礼数进行归纳称五礼。毛主席曾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中国是礼仪大邦。自古以来都是非常注重相互礼仪;对孝以及礼仪都十分看重。我们从古代六艺中了解五礼,五礼是礼仪的总称,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吉礼是五礼之冠,指祀天神、祭地祗、祭人鬼。凶礼是指哀悯吊唁忧患之礼,主要表现在礼哀人们所遇到的困难和天灾人祸。军礼是指军旅操演,征伐大礼;有大师之礼、大钧之礼、大田之礼、大役之礼、大封之礼;是用众、恤众、简众、任众、合众的综合礼数的完美体现。宾礼是指接待宾客的礼,曰遇、曰见、曰会、曰同、曰问、曰视;具体而言是民间迎来送往人情中的大礼。嘉礼是指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俗话说:“礼下与人,必有所求”,指的就是嘉礼中的内容之一。也表现在进行人情交往中的接待饮食、互赠礼品的贺庆礼数。

  五礼中的宾礼,就是指民间红白喜事,大型活动中的知宾事宜。能执笔主持安排其活动事宜者,一般都是村里知书达礼,德高望重的人,坊间称这个人为知宾先生。地方上某人家有大场喜事,请知宾(也称支宾,支配活动流程之意)前来执笔记礼和安排执事人员。东家操办喜事的这天早饭后,知宾先生裁剪好红纸,写上相帮人员的具体执事分工;从厨房里的主厨、帮厨,到外堂的桌凳、洗菜、挑水、做饭等,分工细致明确;每个相帮人员都会严格执行,愉快地完成自己的分工事务。

  执事人员名单列好,知宾先生要裁红纸写对联贴于厅堂两边墙上,无论是亲事、寿辰、归屋、丧葬都要。香火堂(厅堂的正墙)上要贴香火联。丧葬联是用白纸写的,因为亡人是白事;亡人如果六十岁以上的,可以用红纸写对联,这称老龙归山,坊间也称这为白事喜办,就是常说的白喜事。这天晚上是喜事的正餐。在一个时辰前,知宾先生会用红纸裁订好礼簿,(白事用白纸,白喜事可用红纸)。记礼开始,知宾先生从礼簿的左边记起,顺序是按辈论大小。礼簿左边第二页记外公家里人的礼金和礼品,再依此类推按辈记。知宾先生将前来贺禧的内亲、家族人员、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的礼金礼品逐一上好礼簿后,便吩咐相帮人员放鞭炮通知大家入座开席。

  礼簿的左边封面知宾先生会竖写礼薄二字;左边第一页右上角写亲、族、友三字,表示贺禧人员是坐家客。左边竖写某时代的某年月和因何事办席,以今年为例如:中共壬寅年孟冬或仲冬、腊月,某某花甲寿诞,这就是礼簿格式。礼簿有薄厚,笔墨记人情。小小的一本礼簿,不光是记录了人们相互贺禧,分享愉悦的热闹场景;还记录了人们相互帮扶,守望相助的良好精神面貌;记礼,是人情、是分享、更是感恩!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习俗 毛小平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日记大全

查看更多日记大全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