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散文

侯新民||陇中金钟美如画(散文)

作者:老坛   发表于:
浏览:2151次    字数:2914  电脑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2篇,  月稿:0

  我的家乡,甘肃省定西市漳县金钟镇,地处漳县最西端,与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毗邻,东邻殪虎桥镇,南接大草滩镇,西连卓尼县,平均海拔3000多米,境内属西部高寒阴湿地区,平均气温低,种植物以中药材为主,主要种植的药材有当归、党参、黄芪;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洋芋、青稞、蚕豆、油菜。金钟镇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沟壑交错,地形分为高山峡谷和高原草甸草场。这里,钟灵秀美,山清水秀,山美、水美、人更美;盛产各类中药材,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这里,历史悠远,文化流长 ,人才辈出,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家乡的露骨山,海拔3941米,是享誉陇上、可以放眼“三州六县”的陇中最高雄峰,山的周围有盛开的格桑花、杜鹃和高山枇杷,它风景如画,独特优美,烟雾变换,景色宜人,是饱览附近县镇的最佳去处。站在山顶,大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令人流连忘返。

  沿漳县的母亲河漳河逆流而上,向西一拐,便是东扎河,再沿这条以藏语定名的漳河支流而上,一头就跌进了绵延的大山。这里地处定西市漳县最西端,一条南北走向的山岭从露骨山延伸下来,形成漳县和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的边界。

  金钟镇是一个文化交汇、古代遗迹众多的地方,从露骨山下到东扎河口。因和藏区为邻,许多村庄和寺庙的名称都是以梵文或藏语命名的。扎尕滩、那尕坡、慢子路、树路基、阿树基等地名和哈尕寺、郎寺、纠尕寺等寺庙名。

  看治坡、大庄、白家沟三个村连在一起,像一个巨大的聚宝盆,镶刻在拉麻大地。因此,人们习惯的将三个村统称“拉麻”。拉麻东南宽阔的草原与卓尼柏林牧场相连。

  金钟镇东大门大石门村“大石门哈哈会”,每年农历三月十九举行,唱大戏秦腔四天三夜,人们买刚抓的新鲜 哈哈。“瞎瞎”又名鼢鼠,肉质鲜美,经过油炸,骨头香脆易碎,是流传在当地的独特美食。这边一年一度开“哈哈会”,在这盛会上,抓哈哈吃哈哈是一种节日氛围,如今已成为当地人的特色,也成为游子的牵挂。

  细河水日夜流淌,东扎河昼夜不眠。金钟镇有闻名遐迩的“花儿会”,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到初九的石崖寺花儿会如期举行,附近四周八县的花儿高手、商人、游客汇聚这里,游山玩水,访亲走友,一展歌喉。一场盛大的夏季庙会在露骨山下细河水旁举行。每年到了农历六月六,好多外乡的金钟人驱车回家参加花儿会,有的甚至不远万里,也要来家乡参加热火朝天的花儿会,用歌声抒发心中的喜悦,祝愿风调雨顺、生活幸福、家乡发展。

  马台沟村马台桦林,大片的白杨林、桦木林、松林、沙棘林、杂木林遍布其间。那里日夜奔腾、潺潺流淌的东扎河,曾经河上遍布平轮和立轮的水磨,为百娃制作面粉细粮。

  “漳河源头化石村”纳仁沟村,众多的化石,诠释着金钟曾经的地质沧桑;郎河水从露骨山下流出,水流不断,轻柔的向东扎河漫涌而来。

  大车场村松涛如浪,那里有连绵不绝的原始森林,村庄前边,尽是密密的树林,山林间经常出没的梅花鹿、野狐、野猪、柳鸡、锦鸡等多种野生动物。

  酥油沟村甘滩水库修建于20世纪60年代,全部是人工修建的。水库四周,林木茂密,鸟儿欢唱,空气清新,蓝天白云。遍布在甘滩的大河、小溪中鱼虾在悠闲地游荡。

  牦牛、藏羊、厥麻猪、虫草鸡、哈哈肉一道道美味的家乡饮食;贝母、冬虫夏草、当归、党参、黄芪一样样珍贵的家乡药材;哈哈会、雪山庙会、关公庙会、花儿会、大车厂六月十九一个个传统的家乡庙会,一个接一个,从农历三月直至九月,秦腔荡漾,歌声飞扬。受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这里乡风纯朴,人们尊老爱幼,和睦相处,尊师重教,崇尚礼制;这一切,把这片神奇的土地点缀的异常动人美丽。

  金钟镇虽然地处大山深处,但却是一个人才辈出,文化底蕴丰厚的乡镇,一代代金钟人,浇铸出了“金钟精神”。清光绪间,大车场村出了“一门二举”李攀荣、李攀桂俩兄弟,勤学苦练,力举千斤,名贯梓桑;看治坡的蔡维智先生抗美援朝,荣立战功,复原到青海工作后,帮助家乡发展牦牛养殖;蔡维科先生,看治坡村老支书,带头致富,成了甘肃省劳模,甘肃省六届人大代表;石灰楼村包满珠博士,留学英美,回报祖国,荣获诺贝尔和平奖分享奖;大庄村包伟成青年陕西服役2001年荣获“中国十大杰出卫士”称号;看治坡村杨引丛自强不息创办“金钟文学社”曾四次走近中央电视台;近十几名博士生和一大批在各乡镇、各单位充当业务骨干的后起之秀,他们激情飞扬,引来世人赞许的目光,让金钟声名远播、钟声嘹亮。

  这众多的人才均源于金钟的教育,民国时期漫子路的蔡发秀、侯殿清、石灰楼的漆生香老先生,慧眼独具,首办私塾;新中国成立后,学校似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到了“文革”时期,金钟建有东、西两所初中,金钟的教育在漳县也是首屈一指,金钟中学和拉麻中学的中考成绩曾经一度位居全县前列,得到社会的一致认可,也让金钟学生成了好学生的标签。两所中学犹如两驾马车,并驾齐驱,齐头并进,争先恐后,是人才的发源地,数十年来,人才济济,源源不断,生生不息。

  社会的发展,生活的进步无不体现在出行。九十年代,我们在县城读书,出行只靠两条腿,好一点家庭的孩子骑个自行车。去一趟兰州,要步行三十多里山路到甘川公路旁等车,大多数时候还等不到车。而现在每天县城到斜坡的班车都有五趟,县城到金钟镇的班车更是半小时一趟。每天车来车往,不仅速度快,也很安全,为乡亲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便利。

  乡亲们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了。以前人们都住的土木结构的平房,一到下雨天,天上下雨屋里漏水。现在党和政府对农民危房改造、移民搬迁,家家户户都是砖木结构的大瓦房。经济条件好的村民盖起了两三层的小楼房,装修和家具一家比一家好。

  我们一代,女孩子读书的很少。现在党和政府实行义务教育。孩子们不但免费接受教育,还享受国家营养餐补助,困难家庭孩子还有生活补助和住宿补助。定西海拔最高的自然社上斜坡王国胜、王国亮兄弟俩一个上完了大学、一个考上了研究生;下斜坡自然社大学毕业的俊红、彦文、怀科等,当了老师、公务员、企业职工;2022年大学毕业的李盼、蔡金霞、张红强考上了研究生;他们都是金钟大地养育的孩子都是家乡优秀的儿女。土生土长的拉麻中学原校长郝林贵同志在2021年建党100周年时荣获“定西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校长杜峰2022年荣获“甘肃省园丁奖”;毕业于拉麻中学蔡玉栋同学2023年成为国家公派法国留学生。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给外面的亲戚打个电话,还要跑到镇上唯一的邮局,费好大功夫才成。现在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电话、手机、电视、电脑,更是屡见不鲜。微信、快手、视屏电话遍及每一个家庭。我们的生活变得多么丰富多彩。

  而今,看病、取药村上有卫生室、镇上有卫生院;出门办事,大多数家庭有小轿车,家家有摩托车,而且水泥路都硬化到了家门口,不怕下雨天,再也不怕泥泞路。

  美丽的金钟,美丽的家乡,如诗如画,让人陶醉其中。她是一首动听的诗,等待着人们去朗诵;她是一幅美妙的画卷,等待着人们去欣赏。

  如今的金钟镇在新时代的发展中依然表现抢眼,现代化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建立了,当归、党参、黄芪的叶茎滋润着金钟大地,露骨山下这片美丽的土地和生活在这里勤劳的人民,正在以昂扬的姿态走在乡村振兴的宽阔大道上。金钟镇未来可期,大有可为。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田园散文

查看更多田园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