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的狼山屯,一条河从这里发源,途经开封通许、扶沟、太康、宛丘等地,注入槐店的沙颍河。它静静地流淌,在那绿水之畔有一个叫作北杨集的地方,那里是我的家乡。
风和景明,胜日寻芳。放眼河道两岸,土地肥沃,庄稼壮硕,农人们沿河灌溉,皆取此水,蔡河可谓是北杨集的母亲河,不仅滋养了土地和庄稼,更滋养了北杨集人独特的性情。但近几十年来,由于人们对河道疏于治理,加之环保意识不强,这条“母亲河”不再似从前那样宽阔,河面上飘满了生活垃圾,污水废水肆意排放,导致河水常年浑浊不堪。从桥上走过,常常不自觉得掩上口鼻,更不肯向桥下瞧一眼,唯恐被那散发着恶臭的黑水污了眼。河堤上有几栋楼房顽固地伫立着,裸露的墙体上有几道裂缝,每每经过它们,我都替它们担忧,它们会不会有随时坍塌的危险?在这几栋危楼的掩映下,河道显得又窄又挤,看不清它完整的模样。
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于农村来说,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耕地开发和经济发展无疑是饮鸩止渴,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创新可持续发展模式是脱贫攻坚战胜利之后亟待解决的问题。北杨集镇政府积极响应沈丘县“三边四化五美”的号召,大力开展“拆违建、清河道”工程,致力于通过改善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但每一项任务的执行、每一项政策的落实,都必然经过许多的艰辛。对于安土重迁的中国人来说,住了许多年的房子,突然有一天被告知必须要拆除,这无疑让人一时难以接受,即使这些房子本身是违规而建的。
我不知道政府人员对住户进行了多少次走访劝说,也不知道他们是怎样在重重阻挠之下和危楼的住户们达成一致,总之在经过几个机器声轰鸣作响的夜晚之后,那些危楼变成了砖瓦,散落一地,政府一举击溃了河堤上的这群危险分子,迎来了阶段性胜利。几辆挖掘机夜以继日地挖土,渣土清运车通宵达旦地搬运,河堤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不断后移,河面变得更加宽阔了,水中的垃圾、淤泥也得以清理,河水虽不能说是清澈见底,但较之以前泛着泡沫、飘满垃圾、散发着恶臭的样子,简直像是进行了一次“大换血”。再次从桥上走过时,视野为之开阔,心神为之激荡,不由得涌出唐朝王湾的两句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啊,一见此景,烦恼都消散了不少。
经历了“大换血”的还有我们学校墙外的那条“臭水沟”,沟里没有水,垃圾倒是不少,与枯枝残叶乱糟糟地搅在一起,使得河沟奄奄一息。后来我才知道,它有个极气派的名字,叫“沙河三干渠”。经过挖掘机们日日夜夜的努力,它一扫昔日的颓丧,涌出新的泉源。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令我——这个北杨集一中的老师特别高兴的事,我们学校的“庐山真面目”终于“得见天日”了。此前它一直被拥挤的房屋所遮蔽,被那条“臭水沟”所阻拦,而今随着“拆违建、清河道”工程的实施,学校的白墙红砖绿树显现出来,成为北杨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镇政府的高书记还特意向县里申请“拆墙透绿”项目,计划将学校的围墙换成栅栏,进一步打造美丽校园,让北杨集一中成为北杨集的教育名片、生态名片,通过发展教育事业,助力实现幸福沈丘。
初夏的微风拂过河面,吹皱了那闪着金光的水皮,堤岸上芳草萋萋,每一阵风过,都泛起层层绿色的波浪,河道两旁的杨树上挂满了绿色的风铃,发出阵阵清脆的声响。蔡河的水依旧静静流淌,绿水之畔的家乡已经旧貌换作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