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庵(一)
在泾川大地上,有两个村子是以庵来命名的,一个是位于古泾州城东泾河北岸的东庵,另一个是位于汭河北边的袁家庵。
东庵村与所有泾河两岸的村庄一样,是受泾河冲积切割黄土高原原面而形成的沟壑之地。受田家沟、水沟、石沟的分割成五亇山头,山、川、塬,沟壑间因各种侵蚀形成了长梁、凹坡、圆峁、塔丘、山弯、涧地、陡壁、悬崖、黄土墙、黄土柱等特异的景观。沟里面没有桥,路也窄的不足3米。每每进县城只能先下沟底,过小溪,再上沟面,真难行走。一过田家沟,就到了古泾州古城,现在叫蓝家山村,东面是风凰山,再往东就是蒋家坪。风凰山蒋家坪都有厚重的历史。
按说东庵应该有庵,但庵在何处地方从无人知道,《泾川县志》也无记载。前几年修建西安到平凉铁路,工程队在村子正中间山梁上处取土,惊喜发现了两亇窑洞铜钱,证实这就是东庵庵的遗址所在。泾川不仅有庵,更有观有寺有庙。“观”本是古代天文学家观察星象的“天文观察台”。寺是古代官署的名称,庙是供奉祭祀祖先的处所,庵特指女性修行者居住的寺庙。“庵”的出现时间最晚。从汉代以后建了一些专供佛徒尼姑居住的庵堂,于是“庵”也就成了佛教女子出家行佛事的专用建筑名称了。显然东庵、袁家庵就是佛教女子出家行佛事的地方,我不知道,佛教是如何传入泾川的,从泾川的百里石窟,南石窟、王母宫石窟、大云寺,水泉寺等古迹遗存,泾川的两庵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古泾州佛教旺盛的程度。
据《泾川县志》记载泾州古城东西南北各长7里,周长28里。从北魏、唐代的战争史记载中可以得知,城内人口最多时达30万人以上,军队约20万人。从商周时代开始,泾州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并遗存大量文化遗址。古城的南城墙,在今天的泾河北岸,北城墙紧靠兼山,也叫五龙山,其土崖剖面是人工夯筑而非自然黄土崖。再向北一里许,是彩门城,城墙、城壕保存完好。进了彩门城,才能进北门,北门之上的城楼,即安定城楼,泾州城最繁华、常用的门是安定城楼所在的北门。即从北塬进北门,而非今日想象中过了泾河进南门。古代泾水水量之大,今人不可想象,泾河之上是很难架起常年永固的大桥的。西城墙则更醒目,在城关中学之西,当地人在城墙上掘的窑洞还在使用。东城墙在田家沟沟口,山上的城墙极其厚,依稀可辨,而东庵就位于古泾州城东门外的山上,在这里建一处庵是完全可能的。
东庵是我的家乡,也是我小时候活动的的主要场所,改革开放前她是泾川县城关公社的一个生产大队,共有五个生产小队,东庵是第4小队,位于石家与枣园之间,以田家沟为界,东庵向东以水沟为界叫枣园。枣园有三个生产小队,分别是西沟,东沟,屲里。东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沟门前有史家祠堂,山神庙,还有一处地方叫大佛爷寺。
站在泾河南岸,向北远望,东庵枣园的山势极像一只平卧在泾川北岸的老虎,大佛爷寺正好位于老虎俩只后爪之间悬崖上。从我记事起,泾河无论是冬春的枯水期还是夏秋的丰水期一直撞击着大佛爷寺的石崖,从来离开过,这里水深浪急,发出的吼声与彩虹虽不及壶口那样惊心动魄,也怪吓人的。大佛爷寺只是个名称,没有任何建筑,唯有悬崖上留有约一来多宽,数十米长匸型平台,我不知是泾河发大水时河水冲击形成的台阶或者是大佛爷寺的遗迹。一米多宽的凹型平台是我们戏水游泳的地方,屈身后奋力跳入泾河水中再顺水向东游去,然后钻出水面看谁在水下的时间长,游的远还是我们的比赛项目呢。
东庵(二)
在泾川县城附近的村舍之中,东庵村的自然条件并不好,大多数土地集中到五亇山头,二台川地被田家沟、水沟、石沟分成五块,那时沟里面没有桥,只能下沟底,涉小溪,再上沟面,真是三下三上,过田家沟后就平坦多了。东庵村虽然贫穷落后,但有山有川有水,石家的李子,东庵的杏,枣园的枣很著名。现在的田家沟,风凰山都已建成4A级风景名胜区,每年吸引着数万的 观光旅游。
而蒋家坪还有一处古城,她就位于泾川县城关镇蒋家坪上,背山面水,居高临下。北面为山坡地,东、西两面为深沟,南临泾河,与对面的何家坪相峙,形成咽喉要塞。遗址北窄南宽,呈簸箕形,靠北土丘上筑有5个土台,居中者最高,人称“将台”。现存夯土层及残存遗迹显示,东、西两面原有城墙,南面距“将台”1000米处亦有1000米长东西走向的城墙,与南、北城墙相连接而成城堡。此城是西魏时泾州刺使乙弗贵主持筑就。至唐初,因薛举反唐失败后,人称“薛举城”,颇为后人所重。
东庵附近还有西王母故里泾川窑洞民居、泾川大云寺·王母宫景区、田家沟生态旅游区、王母宫、南石窟寺等旅游景点,更有炸果子、泾川罐罐蒸馍、泾川红富士苹果、泾川罐罐馍、鸡嘴辣子等特产。如果说泾州古城是一座璀璨王冠的话,那么东庵的田家沟与风凰山就是王冠上的两颗明珠。 再漂亮的明珠也只能是明珠,而王冠的内容就丰富多彩的多,如果在如今东庵那广阔的田野里,阳春三月看到遍地桃花灿烂,金秋十月柿子染红一片山川,四月里来菜花黄,阿哥阿妹春耕忙,站在东庵的虎头山上看泾河水滔滔东流,那该是多么一种美好景象啊。
东庵正如宋代作者陈舜俞所言的那样:
已怜门巷林中出,况复轩窗水畔开。
冷淡山光明枕簟,动摇波影上樽罍。
坐看天际孤舟失,惯见桑阴五马来。
长恨夕阳吟不足,阑干留共月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