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旧屋门面,约为三米多宽,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屋门前。
旧屋门前,瓦桁方木伸出,约一米有多,滴水线直落小街;屋前青石板,比小街略凸起;而内屋门墙,则在左右两边墙内,缩近半米。
旧屋靠大路这边,门牌钉挂;两对邻屋,现只为墙,门皆向大路;电线电表,水管装设,小街入户;往上门面,两两相对。
门楼之上,向来都是,横与门宽,竖高米几,封至屋桁的旧楼木板,显示出:旧式的民居特色。
门楼之下,屋铺与街平行;浅青色的,耐磨麻石条块,似在隐喻:始终如一,坚如磐石。
变化较多的,是旧屋大门,因应着,前栋屋厅,功能不同而异。
旧屋大门,内有:木柱横樑,下有对应的石孔,孔柱今无,以前可见。方白瓷拉电源总保险和几路拉线开关,就在横樑左侧;做了前栋前棚后,楼棚底下就钉了“天花”木板,中间装了一台吊扇。厅侧巷上,都有按钮和拉线开关。
旧屋,做门市,或租给办公用,屋门是六扇木板门,是为:两扇一对,三对开合;中间一对,经常开的,作为正门;旧屋关门,三对六扇;每双大门,有两套拴,上左下右,移木横拴。
屋内前栋做厅,巷门左侧,下改砌砖,上面放一个,木框圆条铁纱窗;右边留一单扇的小门位置;方框锡管,里面铁支;焊在四边,小s形状;中间双菱,互位重叠的轻便疏门,向外打出;厚重单扇新式木门,向着内壁打开;小门脚下,用水泥砌有抬脚起步,两级小台阶。
最后改门,还是:三扇推左,三扇推右,六扇三开的;折叠型的,镶黄铁皮门。铁皮黄漆后来剥落了,才又被喷为银漆门。
记得锡管铁支门,是家里人,请邻居洪飞焊的;新式木门的杉木,是在南昆山七星墩时明赠和工友帮忙油漆的;新式木门与六扇折叠铁皮门,都是叫人加工定做的。
……
旧屋前栋厅,曾租给综合商店办公用。
办公的霞姐,身材小巧,待人很好;曾教我做数学作业,织过毛衣给我;我亦常去霞姐家借书;霞姐时讲:我读书放学后,一回到家里,就要泡饭来食。
另一个,办公的群姐;身材适中,脸容和蔼,笑窝甜甜;对我亦很亲善。
综合商店,经常到此的,记得有:王堪,谢均等;其与家人见面,多说是些“生意经”;另外的,修伯,阿添,他们也不时来,嘴里还哼唱着一些粤曲小调。
办公后来迁移到群姐家,我仍会不时,走到那里,去翻阅一下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