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散文

散文||响水印象

作者:柠北有琳   发表于:
浏览:37次    字数:3735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61篇,  月稿:0

  响水是革命老区,有优良革命传统,其中为人友善、包容给我的印象极深。

  我和响水有一些交集,透过历史的斑驳时光,那一页页画卷,重新展现在面前,它色彩斑澜,五彩缤纷,又绚丽多姿,它是一种难以忘怀的深沉的思念,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感恩,一种无法割舍的天然缘分。

  一

  响水人是友善的,这是在母亲河灌河滋养生长起来的与生俱来的品质,他像灌河一样,敞开广博的胸襟,拥抱大海,拥抱各方朋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他们对朋友爱得真诚,爱得彻底,无怨无悔。我对响水人的友好,是从文革开始认知的。

  我是滨海人,和响水有着特殊渊源。因地理位置关系,滨海响水原为一家,即同属滨海县。自1966年因体制变化,将原属地一分为二,即滨海和响水,好似亲兄弟,小时同在屋檐下,长大后自立门户,各自成家,但根植同祖,永远不可分割。

  1966年文革轰轰烈烈得惊天动地,一群十几岁的学子,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希望走走看看,大串联就是颇具刺激又有挑战的活动,为外出提供契机。在步行大串联的鼓噪声中,我们滨中高二(2)班5个同学蠢蠢欲动。

  年青人,头脑容易发热,在相关报道连篇累牍地介绍红卫兵外出串联的消息后,有人提议我们也要紧跟形势,外出串联,“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未历经世面的年青人一拍即合,热血沸腾的心跳动在一起,草草一商量,打起背包,不计后果就出发了。行李因陋就简,好在我们几个都是住堂生,住宿学校,被服行囊不需劳神,可资金确是大问题,我当时手头仅有两元生活费,于是又到做临时工的姐夫那里借了2元,于是就兴匆匆上路了。

  虽然嘴上没说,可心里还是犯嘀咕,仅凭几块钱怎么外去闯荡,底气何在?好在我们有个团队,奉行的是车到山前必有路的信条,互相鼓励打气,依然信心百倍。

  早上,我们背起行囊,沿着204国道跋涉,用脚步丈量土地,一步一步前行。时令已是深秋,凉风瑟瑟,落叶凋零,稀疏的枝干带着苍凉迎送我们这支不知天高地厚的队伍。它们热烈的点头迎接,又不舍的挥手告别,似乎告诉我们,匆匆忙忙外出,你们准备好了吗?

  经运河、小尖等集镇,徒步六七十里的行程,背着二十来斤的背包行囊,一个个累得精疲力尽,恨不得立刻投宿休息。随着太阳西下,暮色苍茫中,来到响水县政府所在地——响水镇。吃饭住宿,这是第一位必须解决的问题。囊中羞涩的我们策划着找个简易小旅馆,对付口住下就算了。这时哪个机灵鬼提议向红卫兵接待站求助,这个思路如醍醐灌顶,立刻脑洞大开。而当时的响水,包括整个盐城,红卫兵的运动还懵懵懂懂,处于初始阶段,对这个砸烂世界的洪水猛兽是支持还是反对,人们在困惑中观望,红卫兵接待站也只是停留在报纸上而未付诸行动,而响水接待站也是子虚乌有,一切又回到原点。怎么办?我们直奔政府招待所,盘算着文革已声势浩大,接待事宜不会无人问津。大家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求助,结果送来像炸雷一样的惊喜,接待人员坦陈,虽然接待站尚在筹备中,但我们一定以最大的热情、最好的服务接待你们。他们的友善超出想象,温暖在心中升腾,笑意在脸上荡漾,“欢迎你们到响水来。”真诚的话语倍感亲切,犹如黑暗中迎来光明,徬徨中给予信心,踯躅中增添力量,在这神圣的一刻,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响水真好,响水人真好!及至几十年后,谈及此事,大家依然啧啧称赞,感动还扎根心中,难以忘怀。

  随后入住就餐,菜肴相当丰盛,当时就担心,昂贵的饭菜我们承受不起,将就填饱肚子就行,于是有人打探价格,如何收费?接待人员呵呵一笑,“乡里乡亲的,滨海响水才分家几天啊?你们来响水,就像自家亲戚串门,怎么能六亲不认,对你们收费呢?何况你们响应号召,外出串联的呢。”听说全部免费,那个兴奋劲就甭提了,让我们消除了出师未捷身先死无法饱食的忧虑,提振了外出的信心和勇气,更重要的是给尚未步入社会的学生呈现那份难以忘怀的美好!这个美好,刻骨铭心,真真切切。

  有同样感受的还有另外一些同学。前几天,滨中高中同学群里转发一张老照片,那是文革中一帮同学到北京天安门前的合影,相片虽有斑驳,而它承载的那段历史又那么厚重,沿着岁月的蹒跚脚步,大家又重回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他们是又一波外出串联的学生,同样有响水县招待所被款待的经历,可见响水人的热情,不是偶尔的冲动,而是生长在骨子里的友善!他们有灌河一样的博大胸怀拥抱世界,也有灌河奔腾的澎湃激情释放友谊,笑对天下宾朋。

  二

  响水人是包容的,基于是非曲直,主持公道,敢于仗义直言,没有圆滑世故。直接感受缘自和响水交集的另一件事。我们所在部队一次外出执行任务,和响水交通局一次邂逅。1972年,我们所在部队奉命接收二艘登陆艇,经陆运辗转,取道灌河。灌河是苏北唯一在干流上没有建闸的天然入海潮汐河道,是海河联运的重要通道。经灌河入海,可直达部队所在地——青岛。可就在这次执行任务过程中发生一次意外,让经办人打了个措手不及。在处理事故的过程中,响水人的正直坦诚、包容大度,以及对人民子弟兵的赤子之心,彰显无余,让亲历者备受感动。

  登陆艇经陆运进入灌河,后自主航行。天高云淡,晴空万里,苍翠的河岸倒映在深邃的灌河,河水与青翠相伴,碧空与微波辉映,更具诗情画意。艇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澎湃的激情难抑,多想感受在灌河飞舟?!早点回归部队,让战友们分享新艇带来的喜悦,翘首以盼的泪目仿佛就在眼前。舵手不由自主提速,登陆艇像离弦的箭,飞向前方,浪花飞溅,留下那让人惊叹的绚目的瞬间。

  欢愉中,笑意盎然,然而却给在不远处的内河航运某外地船队带来难以抵抗的冲击,一场意外,让大家措手不及。内河船队与海上拖队连接方式完全不同,它们首尾相连,一船连着另一船,相互没有缓冲带。登陆艇的快速航行,掀起的波浪让拖队磕磕碰碰,造成不同程度毁损。而此时艇上人员全然不知。及至有关部门追责,联系到登陆艇接运人员,大家才如梦初醒。

  对猝不及防的意外,虽然懊恼,但必须积极面对妥善处理。据处理此次意外的老陈战友回忆,当时本着两条,一是沟通,二是担责。接艇官兵本着不推诿不回避的态度积极应对。但当事方是外地的内河拖队,为获得更多赔偿,有意夸大受损状况,响水交通局获悉此事,主动介入,愿意秉公办事协调斡旋。他们认为,事情发生在灌河响水界内,按属地管辖原则,处理此事是他们份内事,不推诿。于是由交通局长带队,深入了解拖队受损情况,排除夸大的水分,核实评估,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最后在响水交通局主持下,交换意见,协调处理。局领导的开场白让老陈战友记忆犹新:这次事故纯属意外,海军同志习惯海上航行,缺少内河航行经验,我们要体谅他们,要理解包容,当然,损失也要赔偿,但要实事求是,不能狮子大开口,所以要本着军民一家亲的原则,把对这次意外的处理当成促进军民团结的契机,希望大家达成共识。这让老陈他们非常感动,局领导的讲话,显然是大事化小息事宁人的处理方式,言语间流露对部队的关爱,也有仗义直言秉公办事的坦诚。对方经一番解释,也被响水交通局的客观公正态度所折服,于是自行纠偏,按实际受损情况,提出务实维修办法,既解决问题,又不虚报冒领,不枉不纵,后达成一致,双方满意,皆大欢喜。其结果所补偿只为原要求的一半,既减少了损失,又收获了友谊,为此事画上圆满的句号。

  事后,交通局领导跟我们坦陈,办事公道,这是响水人的性格,军民一家亲是我们的光荣传统,当年新四军在盐阜地区英勇作战,老百姓奋勇支前的故事影响几代人,虽然时代不同了,但关心爱护子弟兵是响水的基因传承,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和子弟兵都血肉相连,绝不能因利益裹胁,伤及自己的亲人!

  感人肺腑的话语,让接艇官兵倍受感动,它像干旱的芳草地浸透雨水,让本该纠结的心瞬间润泽和舒展开来。感恩相逢在这块英雄土地,这里氤氲着军民一家的春风暖雨,恣意生长军民团结之花。他们用真诚和包容谱写新时代的爱心赞歌,为筑牢牢不可破的钢铁长城谱写崭新一页。

  三

  响水人敢爱敢恨,爱得坚决,恨得彻底,是非分明的性格,缘自这块英雄的土地。灌河水的滋养,造就了响水人灌河一样的开阔胸怀。“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南十四州。”胸怀天下,造福四方这是响水人的追寻,塑造形象,荫及子孙,是响水人的内在潜质。

  早在1928年响水地区就建立了共产党组织,是新四军、华东野战军战斗过的地方。他们很大部分不是响水人,但他们为响水的解放甘洒热血写春秋,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这种品质犹如草木逢春,在响水老百姓这块土地上蓬勃生长,养成了与人为善的特质。

  响水人敢恨,是因为曾经历经磨难,1939年3月26日(农历二月初六),那是个黑暗时刻。日军在六套小街,无端屠杀108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二·六”惨案,响水人民揭竿而起,在打败日本狗强盗的旗帜下,复仇的怒火越烧越旺,抗日斗争如火如荼。残酷的战争造就了响水人刚毅性格,爱恨情仇更富有鲜明特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可爱的响水土地,养育着可爱的响水人,灌河奔腾向海,向海而生,造就了响水人拥抱世界的宽广胸怀,灌河一泻百里,百折不回,培育了响水人刚直不阿,一往无前的坚定信念,与响水相逢,都会发出来自内心的喟叹——响水,真好,响水人真好。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柠北有琳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写景散文

    查看更多写景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