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的西堤我去过几次,不巧的都不在春季,多数是在夏季。夏季的西堤满眼的绿色,山桃树早就花落长叶郁郁葱葱了。所以,我特别想在春季去一次西堤,观赏桃红柳绿、水天一色、烟波浩渺的自然景观。据春季去过西堤的人说,四季中的西堤以春季最美。于是,我在计划中就已经把春季去一次西堤作为今年春游的首要。
春分这一天,我和老伴带了一些茶水,早上7时30分就从家里出发,乘了1个多小时的公共汽车,上午9时多到了颐和园的南如意门。我们就从这里进入西堤。西堤其实是一条从颐和园西北逶迤向东南的长堤,观赏的路线可以从东南到西北,也可以从西北到东南。而我们今天观赏西堤的顺序是从东南到西北,从东南面的柳桥开始今天的游览,恰好就是西堤观赏山桃花的最佳地段。
桃红柳绿赏西堤
西堤共长2600米,长堤上遍植柳树。从东南方向的西堤开始,朝西北方向,约到西堤一半的地方则是在两棵柳树中间插种了一棵山桃。所以,游客们多数集中在西堤东南面的柳桥、练桥、镜桥这一千多米的西堤观赏绚丽的山桃花。
今天风和日丽,我顺着柳桥的方向缓慢而行,细细地观赏着两旁的山桃花和山桃树。西堤的山桃树都是有些年份的树了,只见它们有的虬枝卷曲,形状像病梅;有的只留下沧桑的树干,一些新枝从树干旁长出,根据不同的品种,开着白色、粉色的桃花;有的形状像苍龙,把长长的身体伸向昆明湖,弯曲缠绕,像一棵苍劲的青松;有的像沙漠中的胡杨树,树干粗糙,弯曲有致。只见山桃花在阳光的映照下,花瓣在微风中轻轻地颤抖着,如同害羞的少女。我穿行在花海中,如痴如醉,恍若仙境。
西堤山桃花是独特的,她不但有桃花的妩媚,更由于昆明湖水的滋养和浸润,使她具有与别处的桃花不同的风韵与诗意。而饱经沧桑的树干在诉说着岁月的风风雨雨,似乎在暗示着每个人的人生。与山桃树挨着的是傲岸的柳树,垂下的每条柳枝上,细嫩的叶芽呈淡黄色,与山桃的粉色和白色相互映衬,使桃花多了几分妩媚。再过几天,柳叶转成嫩绿,那就是桃红柳绿了。
我徜徉在花海中,信步走向西堤东岸边的青石块。青石块形状各异,离水面很近,蹲下可以玩水。只见湖水拍打着石块,激起不小的波浪,一波接一波,并发出阵阵的哗哗声。西堤的东面十七孔桥遥遥相望,隐约可见桥洞,栏杆和望柱是汉白玉的石桥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时,我向右侧转身,遥看着西堤的正北方向,可以清晰地看见矗立在万寿山的颐和园地标性建筑佛香阁。与眼前的自然景色相比,佛香阁显得些陈旧,也有些古老,毕竟翻天覆地,风光不再了。
西堤的西面是绵延起伏的西山,如同一架大屏风护佑着颐和园。比西山稍微矮一些的是玉泉山。远远地望见玉泉山上有一座宝塔,叫玉峰塔,塔有六层,建于清朝。玉泉山这座山有些神秘,我去香山经过玉泉山时,车子常常要开得快一些。据说当年叶剑英元帅粉碎四人帮的决策就是在玉泉山作出的。我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新鲜的空气,只见雄浑的西山,巍巍的宝塔,柳树,桃树、浩渺的湖水,湛蓝的天空,融为一体,如诗如画,真是一处世外桃源啊!
望着如织的游人,我想,西堤这么美,是怎么建成的呢?据说当年乾隆六下江南,对江南的美景赞叹不已,特别是杭州西湖的苏堤,柳枝飘柔,游人如梭,更让乾隆难以忘怀。回到北京后,乾隆让人绘制西湖全景图,模仿着在清漪园(颐和园)复制一座苏堤,也就是今日的西堤。西堤与苏堤有许多相似之处,苏堤上有六座桥,西堤上也有六座桥;苏堤上有柳树,西堤上也有柳树;就是现在,西堤上还有当年栽种的19棵柳树。不同的是,苏堤是笔直的,而西堤则是蜿蜒曲折的。所以,西堤的建成应该是乾隆皇帝想更加方便欣赏江南风光而模仿江南园林建成的。
烟波浩渺锁六桥
西堤上的六座桥柳桥、练桥、镜桥、玉带桥、豳风桥、界湖桥除了玉带桥和界湖桥是石桥外,其他四座桥都是亭桥。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的历史底蕴。
柳桥:西堤东南面的第一座桥就是柳桥,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座桥。柳桥的桥上建有八柱重檐的长方亭,桥体飘逸灵动。柳桥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建。柳桥附近遍植柳树,夏季到了这里清爽舒适,甚是宜人。我喜欢柳树,自然就喜欢柳桥了。更因为柳桥的桥名取自白居易的诗:“柳桥晴有絮,沙路润无泥”。
我穿过熙熙攘攘的观赏人群,爬上柳桥的桥亭,只见桥亭雕梁画栋,古风古韵,我顺势在亭子歇息。由于柳桥是在高处,使得刚才只能平视的景致变成了俯视,产生了不一样的效果。湖水深邃湛蓝,一艘游船从不远处驶过;高空,一架银白色的飞机嗡嗡飞过。古老和现代如同飞速的时光交错出现,让人产生了一种虚幻的感觉。这时,老伴走过来和我说:“继续往前走吧!还有五座桥呢!”我回过神来,下了柳桥继续往前走。
练桥:想到还有五座桥需要观赏,我不由加快了脚步,20多分钟(途中有拍照)后我站在了练桥的下面,仰视着练桥,感觉和柳桥有一些相似。练桥的桥亭和柳桥不一样,柳桥的桥亭是长方形的,而练桥的桥亭是四方形的。练桥的起名源于南朝大诗人谢眺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意境。这个“练”字,道出了千种情思,万种风味。练桥的西面就是荷池,如果夏天的傍晚坐在练桥观赏荷花,可以想象满池的荷花在夕阳的余晖中,在夏日的微风中,散发着荷的清香,而你如梦似幻,可以写诗,也可以畅想,更可以抒怀,哦,真是人生一大美事啊!
镜桥:练桥过去就是镜桥,一个镜字吸引了我。镜子明亮照人,难道镜桥与镜子有关么?镜桥的桥名来自诗仙李白的诗句:“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其实,西堤上的桥,不管是练也好,镜也好,柳也好,豳风也好,都是取其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15分钟后,我站在了镜桥下,镜桥也是有桥亭的桥,只是桥亭比柳桥和练桥的桥亭更漂亮一些,它的桥亭是一座重檐八角攒尖顶的八方亭。资料上说:“镜桥最初建造于清代乾隆早期,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清末光绪年间恢复重建的。”不看资料犹可,看了资料甚是生气。八国联军,焚毁了圆明园,又来烧毁清漪园。据说:1860年10月18日,清漪园经过数日燃烧,清漪园内遍地狼藉,木结构殿宇大部分被焚,只剩下坚实而无法摧毁的巨石。这些巨石和现在的柳桥、镜桥、练桥、豳风桥(这四座桥的桥亭都是在1860年焚毁,后来重修的。)以自己的存在控诉着列强违反人性的暴行,镌刻着八国联军的累累罪恶,发泄着积弱积贫的祖国的愤怒。
过了镜桥,时间已近中午,我和老伴决定走到最后一座桥再吃午餐。这时,西堤快走了一半,山桃树越来越少,很多地方就剩柳树了。所以,越往西北,游客就越少,因为,桃红柳绿的景致都在西堤的东南边。很多游客到了镜桥,也就止步了。而我还想看剩下的三座桥,于是,逆着人流一路向西堤的西北面走去。
玉带桥:离镜桥不远处就是西堤六桥中最漂亮的玉带桥了。对于玉带桥,我并不陌生,之前陪客人来玩走过几次,印象最深的不是它的宛如玉带,而是陡峭的台阶。陡峭的程度目测应该有70几度。今天知道要来爬玉带桥,赶紧把休闲鞋换成了运动鞋,为爬玉带桥做好充分的准备。记得几年前在玉带桥遇到一位退休的女医生,当时她踟蹰在玉带桥最高处无法下来,老伴当时立刻上前搀扶她下桥。可想而知,玉带桥有多陡。所以,玉带桥美是美矣,对老人来说却不是太方便。
离开镜桥一、二百米,就看见一个造型极美的石桥,半圆形的桥洞,桥的栏杆是汉白玉的,桥身用青白石砌成,所以浑身洁白如玉。桥拱高耸就像蛋尖,桥身中间单薄就像蛋壳,弧线特别流畅,轮廓特别优美,远远看去它的形状就像是一条飘在半空中的玉带,这就是玉带桥了,真是桥如其名啊!
在湖面平静的时候,可以看见玉带桥的倒影,如同一轮满月映在湖面,与岸上的景物相映成趣,真是美轮美奂!今天应该有微风,所以湖面并不平静,而是微澜起伏,阵阵涟漪。若是水面平静,就可以一饱眼福了。
豳风桥:感觉豳风桥和柳桥有些像,都是长方形的桥亭。只不过,豳风桥意义非凡,它是帝王对农桑的重视。它的起名可见一斑。豳风取自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豳风》。全名是《豳风·七月》,反映农耕生活的。豳风桥的西面是耕织图、机织房、络丝房、水村居一组模仿江南农村景色的景点,豳风桥周围尚存活着少量百年以上的桑树,这一切,都说明了豳风桥象征农桑生活。
界湖桥:过了豳风桥就是西堤的最后一座桥,也是西堤的终点。界湖桥是一座石桥,桥上没有桥亭,据说原来有,1860被八国联军烧毁了。我望着光秃秃的界湖桥桥面,心中百感交集。和圆明园一样,被八国联军焚毁后就不复原了,留给后代一个警示:落后就要挨打,一个民族只有自强自立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关于界湖桥有一个故事,原来西堤西北端的现在的界湖桥是叫柳桥,而东南端的现在的柳桥是叫界湖桥,那么为什么现在互换名字了呢?传说,乾隆老迈年高时,过柳桥顺口咏诗,却把西堤南岸的“界湖桥”错称为了“柳桥”。可是皇上金口玉言,将错就错,只有更改了桥名了。
离界湖桥120米之处就是颐和园的北如意门。游完界湖桥后,我和老伴坐在青石台阶上休息,我一看时间,已经是下午一点,该回家了。我回望西堤,依依不舍。西堤的美是需要慢慢品味的,就如同品茶,不急不徐,神清气定,方能悟其之妙。西堤就是昆明湖上的一条精美的项链,柳桥、练桥、镜桥、玉带桥、豳风桥、界湖桥就是镶嵌在项链上的六颗璀璨的钻石。
与佛香阁相比,它没有佛香阁的霸气;与长廊相比,它没有长廊的名气;与石舫相比,没有石舫的华贵。可是,西堤集苏堤之精华、江南园林之精妙,不但具有北方园林的大气,又有江南园林之精巧,浑然天成,清新可人,显示了自然之美。
哦!西堤,品四季(春萌、夏凉、秋黄、冬雪);品四时(朝霞、午雪、夕阳、夜月);品四候(风桥、雨湖、雪亭、雾船);品四景(湖光、山色、塔影、桥韵)。会让多少文人墨客驻足停留;会让多少摄影家流连忘返;会让多少诗人激情澎湃;你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我向北如意门走去,频频回首,感慨这昔日皇家独享的林囿,如今却已然成为普通民众休闲、漫步、赏景、怡情、养性的好去处。这正是:西堤委婉柳枝头,塔影湖光水面悠。昔日皇家林囿地, 如今百姓畅怀游。
2024.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