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山赏枫
汤碧峰
苏州天平山,古称白云山,位于苏州城西南,是太湖风景名胜的核心景区,有"吴中第一山"、"江南胜境"的美誉,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天平山系北宋名臣范仲淹先祖归葬之地,山上的红枫最初由范仲淹的后世子孙范允栽种,有着“五彩枫”之称。为此当地每年举行赏枫节,枫叶红时,游人如织。
近年来退休人员中的旅游热,在不断升温,近的远的,国内的国外的,乐此不疲。而天平山如此近在咫尺之地,有此胜境,岂有放过之理。这不,一星期前,内人的小姐妹来电,她们这些退休大妈又有行动了,组团报名去天平山赏枫。
“赏枫”这两个字,听起来似乎是文人们的行为,边赏枫边做诗绘画,可如今却是退休大妈们的爱好了,所谓“赏”也就是拍照取景而已。我对内人说,我们也参加,正好是星期天,孙子不在,也去文雅一回。再说,今年秋天难得的好天,不出去看看,白白浪费这大好天气。
正是应了那句老话:“天有不测风云”,8点大巴上路,大雾,高速封路,只有走低速。沿路道路又堵,才一个来小时的路程,走了三小时还多,到苏州已是11点多,只能先去老街吃中饭。本来安排是上午天平山,中饭老街古镇,游古镇后返回。
七里山塘老街,已有千年历史。唐宝历二年(825年),大诗人白居易从杭州调任苏州刺史,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称为"山塘街",山塘河和山塘街长约七里,叫"七里山塘"。经过修缮的这片街区,保留着明清建筑和石板路风格,是苏州老城的代表。
江南古镇看多了也就没了感觉,大都差不多,加上一小时时间,还要自己找店吃饭,于是就没能走进那些有点文化内涵的场所。感觉就是人多,像个小商品市场,因为名气大,游人自然就多,天南海北的赶来,看那沿河两边的几条弄堂。而对于生活在江南的我们来说,这就显得有些平淡了,自己市内的历史街区并不比这儿逊色多少,且不用人挤人。
在老街头上的东吴面馆吃面,口味用料还算不错,饭后逛一下老街,匆匆走一圈,不及细看,就到点等上车。大巴不能停景区门口大街上,得从远处开过来,而天下起雨来,越下越大,在街面屋檐下躲雨等车,感觉怎么这样倒楣,难得出门一趟,碰上这样的天,真的是人算不如天算。
车停天平山外围,雨中走400米进入景区,在售票处屋檐下等门票,脚下雨水流成一片,鞋子早湿了。走在景区石径上,雨伞碰雨伞,感觉江南的雨并不像诗人们描写的那么美好。
景区号称古枫176株,共有红枫2000多棵,枫叶颜色纷繁艳丽,与古枫变相辉映,十分壮观。景区占地近百公顷,以“红枫、奇石、清泉”三绝著称,有万笏朝天、高义叠翠、万丈红霞、玉泉轻吟等十八胜景。
也许是那下个不停的雨,也许是天气已进入初冬,并没见到艳丽繁茂景象,枫叶大多飘落,铺满山坡。荷花池旁,难得有一两棵红枫,艳丽如火,却被游客们围得水泄不通,有人为取景掉进池里,当我们离开时,仍在水中摸掉落的手机。
同去的道伴,已是不耐烦那不停的雨,躲进御碑亭啃爪子。而内人和我却是观点一致,既然来了哪有不游之理。景区不大,也就一不大的公园,走一圈要不了多少时间。区内有一白云寺,猜想是寺院太小,容不下潮水般的游客,只好闭门谢客。
说是山其实不大,不过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天平山为范仲淹先祖归葬之地,范家世代为官,此地属风水宝地无疑。山上建有范文正公忠烈庙,内有范公及子塑像,并建三太师祠,塑有范仲淹父亲范塘、祖父范赞时、曾祖父范梦龄雕像,三太师均为在朝官员。
从小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影响,总以天下为已任。现年过甲子,退休之人,站在这牌坊前却是另一种感悟。
范公这名言讲的应该是为官之道,就像“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但做人和做官不一样,做人讲的是乐观、宽容,比如我等退休之人,应该相信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如果也总是为天下之忧而忧,那只有像屈原,去投汨罗江了。
尽管天不作美,仍挡不住来自五湖四海游人拍照的兴致。枫树下,一群大妈排成半圆形,摄影师正在要求她们举起一条有点僵硬的腿。好在我们那旅行社,主题是旅拍一日游,带有三名专业摄影师,说是为每人拍摄七张照片,既然是专业的,自然不差,也不枉这赏枫一日游。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