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散文

永远的牵牛花

作者:凌木千雪   发表于:
浏览:102次    字数:1764  手机原创
级别: 站内管理   总稿:68篇,  月稿:0

  吮一滴晨露,沐一缕清风,迎着明媚秋阳,进入九月,家乡漫山遍野的牵牛花争相怒放,粉红的、蓝紫的、淡紫的 花朵楚楚动人,灼灼盈目,一簇簇、一团团、一串串,把大地装扮得绚丽多彩。它照亮了田野,渲染了乡村,美化了环境,净化了人们的心灵。

  牵牛花,在家乡又称喇叭花、牵牛子、大花牵牛、胡颜、黑五、白丑等,俗名叫“勤娘子”,花形似喇叭,薄如蝉翼。每当此时凌晨,牵牛花悄悄开放了,晨曦中人们一边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一边饱览着点缀于绿叶丛中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别有一番情趣。

  关于牵牛花的来历,民间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村子,村中多数人得一种怪病,腹胀如鼓,疼痛难忍,四肢肿胀,头昏眼花。许多郎中都治不好这种怪病,人们生活在痛苦之中。有一个与牛相依为命的牧童,聪明伶俐。一日,一位鹤发童颜的老翁对他说:“距此地遥远的地方有一座大山,山中长着很多像喇叭的小花,只要找到它的种子,就可以治好全村人的病。”牧童听后,带足干粮,骑着牛去寻找远方的大山。牧童翻山越岭,餐风露宿,饱受千辛万苦,终于在大山深处找到了像喇叭似的红艳艳的小花,他带着花的种子牵着牛顺利回到家乡。生病的村民吃了花的种子,都神奇的治好了病。大家为了记念牧童,把花的种子叫“牵牛子”,并把它种到地下,为更多的百姓治病。又据神话传说,牵牛星就是用它吹奏着乐曲,把织女送回家,因此得名牵牛花。

  对于牵牛花历史上多有记载,《雷公炮炙论》云:“草金铃,牵牛子是也,凡使其药,秋末即有实,冬收之”。陶潜云:“作藤生,花状如扁豆,黄色,子作小房,实黑色,形如梂子核”。《本草图经》云:“牵牛子二月种子,三月生苗,作藤蔓绕篱墙,高者或二三丈,其叶青有三尖角,七月生花微红带碧色,似鼓子花而大,八月结实,外有白皮裹作毬,每毬内有子四五枚,如荞麦大,有三棱,有黑白二种,九月后收之”。李时珍说“牵牛治水气在肺、喘满肿胀、下焦郁遏、腰背胀肿,及大肠风秘、气秘,都有特殊功效”。明代吴宽写诗赞道:“本草载药品,草部见牵牛。薰风篱落间,蔓出甚绸缪”。从史料中可看出,记录了牵牛花的一些性能特征,牵牛花不仅供观赏,而且可入药。

  牵牛花虽没有牡丹那样艳丽多姿,没有兰花那样高贵典雅,也没有月季花那样令人喜闻乐见,但它却有着令人钦佩的孜孜奋斗、昂扬向上、不怕艰难险阻、不断攀登的可贵精神。牵牛花看似纤弱,弱不禁风,其实它有坚强的躯体---藤蔓作支撑,它不是墙头草随风摆布,它不占任何空间,其藤蔓璎珞缠绕于群山沟壑、悬崖峭壁、参天树木,它是那样的坚韧顽强,狂风暴雨都休想阻挡住它前进的步伐,它用那结实的藤,扎紧篱笆,把根深深地扎进泥土里。它迎风斗雨,终于开出鲜艳的花,结出累累的果。月朗风清的夜晚,寄居在花蔓上的蟋蟀放声歌唱,演奏了一曲娓娓动听的秋之交响乐,劳作了一天的人们闻着牵牛花的芳香,听着秋虫的鸣吟,疲劳顿消。

  每到中秋,家乡广袤的田野只有牵牛花和野菊花争奇斗艳,遥相呼应,肝胆相照,人们称它们是姊妹花,只因这个季节同时闪亮登场,渲染秋色,才将它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牵牛花花期虽短,然而它却没留遗憾,将最美的一面展现出来,将绚丽的一生无私奉献给了人间。

  1942年深秋,在唐王山战役中被打散的两名抗日战士, 被十几名丧心病狂的日伪军追至皇墩山下的一土坡上,不幸中弹,鲜血染红了开满牵牛花的土坡。临终前,他们手中紧紧攥着两朵牵牛花,其中一名战士口中含着一朵牵牛花,触动嘴角,微微鼓起腮帮,他把牵牛花当做了冲锋号,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想冲锋陷阵。当地几十名民兵群众顽强狙击了日伪军的疯狂反扑,冒着生命危险,将战士遗体隐藏,他们巧妙躲过日伪军的搜索后,匆忙掩埋了不知姓名的抗日英雄,“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是青山”,两名花季般年龄的抗日英雄永远长眠于皇墩山下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战士的魂魄已化作永恒的山脉,每年这个季节,当地及周围群众都自发前来吊唁英灵,这里的牵牛花似乎开得格外大,花期也格外长。

  家乡皇墩山前的牵牛花庄重大方,潇洒自然,热情奔放, 它美丽而不妩媚,朴实而不妖艳,淡泊而不张扬,恬淡而不聒噪,丰富而不肤浅。严冬过去,春天来临,它又会破土而出。待到秋天,靓丽的牵牛花以星火燎原之势遍布于山川丘陵、塘坝沟渠......又将呈现于人们眼前。牵牛花,是永远开在家乡人们心中的花。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散文 牵牛花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凌木千雪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写景散文

    查看更多写景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