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散文

散文||运河流过故乡

作者:姚岚   发表于:
浏览:49次    字数:1458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184篇,  月稿:0

  在外打拼四十余载,每每翻阅故乡这本厚重大书,最引为骄傲和自豪的当数京杭大运河。

  水是万物之灵。自古人类逐水而居,城镇依水而立。水利兴盛,则国富民强。

  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跨越2500年、纵贯1797公里,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对华夏一统和社会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作用,造就了大唐盛世、康乾盛世,促成了明成祖朱棣迁都北平。大运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政治之河、经济之河、文化之河”,的确当之无愧。

  据历史资料记载:故乡的大运河,属漳卫南运河系,贯穿故城县东部南北全境,全长约75公里。大运河作为故乡的交通大动脉,曾让古渡口演化为富裕镇。

  明代郑氏在故城段大运河上设一渡口,人称“郑家渡口”,后简称“郑家口”“郑口”。郑口镇因濒临大运河,素得漕渔之利,物阜民丰,清代中后期,其发展规模和繁华程度远远超出县城所在地故城,享有“小天津卫”的美誉,这也是后来县城由故城迁至郑口的重要原因。

  故城八景中的“南埠商舻”“卫水飞帆”“斜阳古渡”,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郑家渡口的诗情画意。“何事人烟聚此都,飞帆衔尾集商舻。构成贸易通功市,写出升平辐辏图”。的确,运河润泽了故乡的一方水土,成就了故乡的市井繁荣,也浸润了故乡的悠长气韵。

  故乡的大运河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每次回到老家,我都会站在横跨冀鲁两省的郑口大桥上,眺望S形的“运河第一湾”,那浩浩汤汤的运河水,令人思绪奔涌、感慨万千:当年故乡舟辑如云、帆墙蔽日、南来北往、商贾云集的盛景浮现眼前;康熙乾隆爷孙俩各六下江南的船队依稀可见;辛劳的纤夫们铿锵有力的号子声犹回荡耳边。脑海里再现的还有,狂风巨浪里搏击的沉船,大堤决口时洪水的肆虐泛滥,河堤干涸时挖地淘宝者的混乱……最让我感奋不已的是,1963年老人家视察河北洪灾时,“一定要根治海河”的伟大号召,让故乡人民远离了“洪涝旱碱”带来的苦难。

  源远流长的京杭大运河,是故乡最靓丽的文化名片。它促进了南北文化特别是齐鲁和燕赵文化的交融发展,孕育出了“开放包容、重德尚义”的故城文化,催生出了一颗颗耀眼的明星:西汉大思想家董仲舒、科举史上首位状元孙肤伽、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唐代宰相张文瓘、明代文学家马中锡、抗日将领冯治安、民族英雄节振国……一个个闪光的名字,宛如一朵朵美丽的浪花,为故乡增了光,为运河添了彩。

  如今,漫步故城县城,到处被浓浓的运河文化包围。昔日的防洪大堤,变为美丽的大运河风情园;当年最繁华的二趟街南侧,建成了大运河历史文化(仿古)街区;现代化的大运河博物馆,成为全面了解故城运河文化的最好去处;运河万亩花海,让大运河平添生机活力;宽敞漂亮的京杭大街,店铺林立,车水马龙;运河商贸文化研究会,探寻着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的制胜密码……这一切,都是家乡政府和人民,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的实践成果。故乡大运河,将以人文之河、生态之河、魅力之河的崭新风貌,迎接四面八方的游客和来宾。

  运河文化搭舞台,县域经济唱大戏。在厚重的运河文化滋润下,故城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争先晋位,目前已跃居衡水市前三,昔日的郑家口镇,已摇身变为一座充满时代气息的魅力新城,这颗镶嵌在运河之畔的明珠,更加璀璨夺目,熠熠生辉。

  有一个日子,必将载入运河治理的史册。2022年4月28日,国内外多家媒体都报道了同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断流百余年的京杭大运河,全线恢复通水!闻此喜讯,乡亲们奔走相告,期待着早日通航!

  悠悠运河水,殷殷故乡情。新时代,承载着光荣与梦想的大运河,永远流淌在游子们心中……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姚岚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心情散文

    查看更多心情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