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散文

省府前街一号 | 散文

作者:莉莉   发表于:
浏览:63次    字数:1670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140篇,  月稿:0

  那个院子很大,清朝时乃贡院旧址,至今有六百余年的历史了,有据可考的可追溯到北宋,曾巩任知府时曾在此院办公,并一直数朝代延续,韩复榘待过,王耀武也曾把官邸设在此地,直至建国后,即一九五五年,它便成为省政府大院。由于父辈的缘由,我们有幸在此度过了一段童年或少年时光。

  该院在我们儿时的眼里是很大的,那里有楼房,有古香古色的四合院,有小轿车库,有篮球场,有民族风格建筑的会议室,还有黄土堆成的山,另还有一个旖旎无比的西花园……

  我和韦三相识于西花园,虽我与他是同级但不同班,那时大概是上二年级,韦三个子不高,长长的睫毛下扑闪着一双机灵的大眼睛,他蹲在池塘边,用竹扫帚抽出的一根竹子绑着线垂钓在水中。我好奇地问他:“你干嘛呢?”他曰:“钓鱼”,并用一个手指放在嘴上,示意我别言语。随之,鱼漂上下窜动,一条金黄色的鲫鱼被活蹦乱跳地拉出水面……

  自那以后,我便跟他学会了钓鱼,并没过多久,俺俩又被选入市少年乒乓球队,既是同学又是队友,于是便顺理成章的恰同学少年,这缘分就一直伴着我们的成长与风雨人生……

  西花园的池塘里,清清的水底有杂草、鱼虾们游来窜去,在假山的环抱里有古亭,有曲径,有各种羽毛的珍稀鸟儿在此处栖息。每到春天,诸多花草树木都展现和摇曳着它们的身姿,蔷薇枝儿垂在池塘的水面上,被风儿吹拂着,轻点着一圈圈涟漪……

  夏日的午间,我们这帮孩子们便纵入水中纳凉嬉戏,由于水深不超过两米,彼此约定决不可手脚触及水底,谁若违规,最少罚他三天不能游泳。

  老三的家住在西花园东岸的一所院子里,其平房便有十数间之多,你想老省长的宿舍能小吗?然而在那个年代,一般干部和百姓们却没有攀比的。因为,民间的人们有谁知道大院里的小院之故事呢……

  根据那个年代的小学惯例,住得较近的同学都要在放学后,集中在一起,名曰:“少年之家”,即放学后找一个完成作业的地方。于是乎,老三家便成了研究“学问”的地方了。

  余省长夫妇乃文化老干部,对其孩子之同学和蔼可亲,每当下班归来,总会摸摸脸蛋,抚弄头发,逐个接见我们。这一行为,直至若干年后,我仍在怀念那时的老共产党员,在那个没有电视镜头的年月里,他们的举止和品德肯定是发自内心的慈祥……

  老三的大哥从北京归来探亲了,在他的院落里,有一棵老榆树,在树身上钉上一张靶纸,他从屋里拿出一支小口径步枪,教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如何三点成一线,如何击发命中靶心……

  倘若是今天,散落在民间的猎枪和汽枪早已被政府收缴了,像当年的那种真实的愉悦,只能被后人认为是美丽的神话吧。

  在大院的第二会议室南侧,有一间省长厕所,里面只有两间用木门锁着的座便器,只有省长们才有开锁的钥匙,然我们这帮好奇的孩子们,这帮“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少年,却经常趁人不备,翻入木门,堂而皇之地坐在便盆上“出恭”。享受一下省级待遇。因为在六十年代里,百姓的厕所大都是茅坑,稍高级一点的瓷便器也是蹲式的……

  一九六六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像暴风骤雨般来临了,一大批大官和老干部被打倒了。省府前街一号院除了办公和造反派外,其住户家眷们都各自东西散去......

  往事如云烟,少儿时的岁月早已成为杳淼的永远,那些个西花园的玩伴,那所少年之家的同学们,都早已长大了,成熟了,并已步入老年……

  有缘分的,不论在山南海北,还是在海角天涯,仍然还在联系着,交往着,无缘的,咫尺天涯,却老死不相往来。人生造化,世事沧桑,人与人之间的差别真乃是天壤之别。小时候,你能瞧出来他的将来吗?

  据我所知,那帮玩伴,竟然也出了省部级大员,也出了什么神七、神九火箭上天亲临现场的将军,当然也有许多生不逢时的下岗职工。

  数月前,在百无聊赖里,约老三及“象鼻子”之类的同窗,让一个还在省府大院里任职的发小带入院内,可谓是故地重游。

  如今的大院,在视觉里却变得太小了,那昔日的篮球场呢?那有着台阶的黄土山呢?那花香鸟语、清澈流淌的西花园呢?那余老爷子的院落呢?还有那在池塘边教我垂钓的英俊少年,今在何方……

  2013.9.18夜于泉城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散文 省府街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莉莉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2022-01-29 11:08
    黄小琴
    老友鲁黔的散文《省府前街1号》,用细腻的笔触,回忆了在大院的少年时光,我和鲁黔是大明湖路小学的校友,看到文中的那些趣闻秩事,感到十分亲切。记忆中那时大院的“西花园”古树参天,泉水潺潺,鸟语花香,幽静雅致;那时的老辈人朴实真挚,平易近人,没有官气,更没有那么多浮华。我想看过鲁黔的文章后,会在每个大院孩子的心中掀起阵阵波澜。我的父辈也在省府大院工作,大院的孩子很多是我的同学,1964年,学校因建教学楼,我们都搬到了省府对门的“鸟笼子”上学,放学时图方便,有时会穿过省府大院回家。那时,省府北门有警卫战士值勤站岗,但出入还是很方便,因此我和“大院”有着不解之缘。几十年间,虽然因公也时而出入省府大院,但总感觉“大院”小了,80年代“西花园”建起了办公楼房,砍掉了古树,搬走了假山,填平了泉池,大院的老景致越来越少了,唯见“高台房”旁的那棵“宋海棠”,老树发新枝,在微风中摇曳着骄美的身姿,似乎在诉说着大院的岁月变迁。如今省府前街道路宽阔,游人如织,省府前街1号大院,却被繁华的泉城路和大明湖夹在中间,隐藏在喧闹的城市丛林中,每当我路过时,都不由的回望一下,看着那古朴庄重的大门,又想起了过去的老时光,那棵呼吸着千年历史的宋海棠还好吧……
    来自·福建省福州市
    回复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心情散文

    查看更多心情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