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散文

赵树丛:爱心和朱鹮一起飞翔——走近俄裔中国油画家晏子

作者:瑶瑶   发表于:
浏览:37次    字数:3478  电脑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71篇,  月稿:0

  爱心和朱鹮一起飞翔

  ——走近俄裔中国油画家晏子

  ■赵树丛

  仲秋季,我应邀参加了在华山脚下举办的“秦岭家园·华山·朱鹮”大型生态主题画展。

  这个画展是著名生态油画家晏子的个展。

  晏子这个名字,一听就像个齐鲁大地的山东人。但她不是山东的。画展在华山举办,有人说华人的“华”字出自华山,但晏子都不能说是一个完全的华人,因为她有一半的血统是俄罗斯族。

  晏子的爷爷是一个核物理学家。他是当年中苏蜜月时期援华的苏联专家之一,曾经参加过重庆816核工程。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中苏交恶,参加中国绝密工程建设的这个俄罗斯人也被要求强制回国。他离开时和晏姓奶奶有个约定,他们的儿子的第一个孩子一定要到苏联和爷爷一起生活。

  这样,在晏子8个月的时候,亲戚将其从广东经香港、新加坡,辗转送到了苏联的圣彼得堡。在圣彼得堡的辅佐罗大教堂,她看到一只极美丽的大鸟,嘴又细又长,脸是红的,脚是红的,透过粉色的羽毛,好像连皮肉都是红的。她太喜欢这只鸟了!爷爷说,这是天堂鸟,是吉祥、幸福的象征。天堂鸟飞走了,对天堂鸟的爱却印记在小晏子的心中,她发誓要把鸟儿画下来。后来,在爷爷的指导下,她学起了油画。爷爷的亲弟弟俄罗斯著名雕塑家油画家伊万·伊万谢廖沙·罗维奇就是她的家庭教师。

  三岁的晏子,曾用名伊万·伊万谢廖沙·娜塔莎

  俄罗斯是一个充满故事、艺术满满的国度。爷爷和她一起参观俄罗斯艺术殿堂列宾学院,观摩一个又一个功勋画家的个展,还去看那些街头艺术家的现场作画,观察油画色彩的冷暖,体会色泽中的光线运用,布局画面中的感情氛围。但在她心头永远有一个结:我怎样才能画天堂鸟呢?

  爷爷去世了,十二岁的小晏子又回到了爸爸妈妈和奶奶身边。后来,她在北京经历了良好的高等艺术教育,还曾赴欧洲艺术游学,画画成为了她的专业和职业。天堂鸟,始终是她放不下的一个心结。

  2009年春,晏子在楼观台写生,突然一只大鸟迎面飞来,“天堂鸟!”晏子不假思索地狂呼。这只朱鹮黑腿,雪白的羽毛下面又有透亮的桔红,就是天堂鸟。

  2009年,晏子第一次在陕西汉中洋县草垻村写生朱鹮

  朋友告诉她,这是朱鹮,它们生活在洋县,很珍贵。政府专门设立了朱鹮保护工作站,现在数量很少,但在洋县还是能看到的。

  从此以后,晏子和她的画,和朱鹮粘连在一起了。

  朱鹮巢住大树,她在大树下蹲守。朱鹮在稻田觅食,她在田野中陪伴。朱鹮受伤生病,她就打扮成朱鹮妈妈的样子,进入保护站饲养朱鹮的纱帐……

  观察、素描、拍照,还和那些长期接触过朱鹮的乡亲们攀谈,和朱鹮保护站的专家们请教,朱鹮在晏子那里是立体的、多面的、生灵活现的。在她的画布上,有写实的,都是展翅欲飞的样子,令人不敢靠近,唯恐惊吓飞走。有写意的,她把朱鹮和秦岭、华山,甚至和秦岭的大熊猫、金丝猴画在一起,和谐共生,其乐融融。有写情的,她对那些保护朱鹮的人们和朱鹮喜欢的自然环境,都用油画的光影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2016年,晏子在西安举办了《朱鹮的前世今生》的大型油画展。这个古老而有文化的城市轰动了,朱鹮的可爱、珍贵、祥和,出现在她的画展上。有单只的、成双的,有觅食的、飞翔的,还有上百只鹮群,都和三秦大地融为一体,自然友好。她用画笔诠释了生态文明,体现了人与自然共生,讴歌了陕西人民对保护朱鹮的贡献!

  自此以后,她先后举办了十几次以朱鹮为主题的个展,获得了第十三届国际动物画大赛特别贡献奖、第七届国际动物艺术大赛成就奖。她装裱上框的朱鹮藏画有近千幅,日本驻华使馆、韩国驻华使馆、陕西省美术馆、上海芭蕾舞剧团,都收藏了她的画。现在全世界存活的朱鹮不过一万只,但她画过的朱鹮,弃稿的、成画的远远在一万只以上。友人一说起晏子,必然说到朱鹮,晏子张口动笔都是朱鹮。在她身上,重现了庄子梦蝶的故事。

  晏子作品《湛蓝之夏》

  七只朱鹮在陕西洋县发现,陕西人民特别是秦岭的洋县人民为保护朱鹮付出了智慧,奉献了爱心。晏子每一幅油画都能看出陕西人对朱鹮的爱,又激励着人们的爱心释放。2020年6月,西安出版社副主编李宗保先生参观了晏子的大型画展“秦岭家园”的朱鹮油画,萌发了编辑出版朱鹮发现、保护、复壮、发展的构想。社领导全力支持,请最好的写作团队,由著名作家莫申主笔。三年时间,他们走遍了三秦大地朱鹮的飞行轨迹,遍访了朱鹮保护的科学家、林业专家、乡土专家以及朱鹮相生相伴的农民,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甚至地方保护朱鹮的土政策、土办法,写成了《重现的翅膀—中国朱鹮保护纪实》一书。这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史诗般全景记述中国式朱鹮保护道路的巨著,也是伴随改革开放步伐中国生态文明发展的足迹。本书一出版,就引起了好评如潮,中国发现朱鹮第一人刘荫增先生题诗曰:

  牧鹮人家四十载,

  莫公命笔细度裁。

  危羽七只何复壮,

  读君此文即释怀。

  我喜欢晏子的画,和晏子老师一样,也深爱朱鹮。作为一个林业及野生动物管理工作者,也知道朱鹮的前世今生并不完全像晏子笔下那样色彩斑斓。

  一般的历史描述是这样的:朱鹮在俄罗斯和中国东北直至海南的丘陵水洼地带,日本、朝鲜、韩国都有分布。1930年以前,朱鹮在中、日、韩都不罕见,只是到了20世纪50年代才大量锐减。在中国,1964年后普遍认为绝迹了。在日本,二战后也岌岌可危。日本有一本最著名的写朱鹮的书就叫《朱鹮的遗言》。

  1977年,日本环境厅次官大鹰淑子率团访华,提出了要找在日本濒临灭绝的珍鸟朱鹮。谷牧是当时党中央主管对外开放的领导者、组织者,他当时正在筹划向日本谈判低息贷款,借钱干“四化”。他得知朱鹮这只鸟对促进中日两国关系的重要性,就向中科院、林业部下达了寻找朱鹮的指示,还特批给了中科院一台专用北京212吉普车。中科院由刘荫增带队,苦寻四年,历尽艰辛,终于在1981年在洋县农民付丑旦的帮助下,找到了仅存的七只。于是,中科院、林业部对外宣布,陕西省洋县人民政府发文挂牌保护。谷牧副总理还和日本政府签订了中日共同保护朱鹮的协议。自此以后,声势浩大的有中国特色的朱鹮保护行动开始了。晏子2009年初见的朱鹮,就是这个保护运动的成果。

  晏子作品《冰雪鹮仙》

  2011年,党中央调我到国家林业局工作,我开始和朱鹮这只天堂鸟结缘,怀着对大自然的爱心和对国家和人民负责的态度,谨慎尽职的做好朱鹮和其它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2013年,我和陕西省省长娄勤俭参加了陕西铜川的朱鹮野化放归活动。在林业涉日、涉韩事务中,朱鹮是第一位的。朱鹮在日韩是极受宠爱的,朱鹮的拉丁文名字就是日本的意思,在韩国朱鹮是国鸟。1981年后,中国先后向日韩赠送了14只朱鹮,这只鸟真正成了中国和日韩的友好使者,有些还是总书记、总理亲自赠送的。

  2013年,韩国朴槿惠总统访华,中国政府决定赠送一对朱鹮给韩国人民。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我和韩国环境部部长尹成奎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局和大韩民国环境部关于朱鹮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一共两只,都是雌性。分别取名“白石”“金水”,因为它们来自陕西洋县的白石镇和金水镇。它们和先前中国赠送的朱鹮一起,已经繁衍了四百多只后代,我每次见到韩国的林业和环保人士,他们都感谢中国政府,感谢习主席。

  中国和日本的朱鹮合作是最早的,但又是很曲折的。一是在技术方面日本的养殖保护屡受挫折。二是2012年后日本极右翼分子在钓鱼岛问题上做了一些小动作,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我任局长期间,先后有两位日本驻华大使都到国家林业局与我谈到朱鹮的事,但都因钓鱼岛局势没有做成。我曾向日本驻华大使木寺昌人说过,你们来我这里要朱鹮,不如回国多做一些工作,不要在钓鱼岛问题上闹事了,尊重历史、尊重中国人民的感情,朱鹮的事是可以解决的。

  晏子油画家向朱鹮发现第一人刘荫增等讲解朱鹮油画作品

  最近,陕西省林业局宣布,陕西的朱鹮保护事业经过40多年的努力,调查数量已经超过了一万只,令我十分高兴。在千千万万的保护大军中,有刘荫增,有路宝忠,有赵志厚,有王跃进,有陈有平,有付丑旦,有谷牧,还有手握画笔的晏子。

  我们的爱心,和朱鹮一起飞翔!

  艺术家简介

  晏子,俄裔中国油画家,毕业北京广播学院艺术专业,全球朱鹮文化宣传推广大使、“朱鹮油画第一人”,俄罗斯动物油画协会会员,美国肖像协会会员。童年在俄罗斯生活,五岁起跟随俄罗斯著名雕塑家、油画家伊万·伊万谢廖沙·罗维奇开始学习油画,先后举办了14次个人油画展,尤为擅长创作生态主题系到组画,如《鹮归》《鹮美天下》《秦岭家园·朱鹮》《祖脉秦岭和美朱鹮》《生态汉中·鹮美天下》等大型生态主题系列组画。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瑶瑶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叙事散文

    查看更多叙事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