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散文

莲花飘香

作者:奶茶   发表于:
浏览:91次    字数:2901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66篇,  月稿:0

  认识她纯属偶然。

  2012年5月,河北省散文学会衡水年会开了三天,散会当天,与会人员在衡水湖边的饭店聚餐。饭后,我和老年大学文友魏品正在饭店外闲聊,一位陌生女子翩翩走来。她面带笑容,主动邀我们一起合影,又让在她手里展开的的本子上留下姓名和QQ号。看得出来,她把握时机广交文友。

  起初,我并未在意这个相貌平平的陌生女子,只是出于礼貌而接受。

  返回石家庄的当天,网名“莲花香片”便成为我的QQ好友,她的真实姓名苏从惠。我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她是一个怎么样的人。首先进入空间看日记——这是我审视QQ好友的习惯,尤其对陌生人。苏从惠的确是陌生人,我们仅是瞬间的一面之交而已。

  然而,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她的一篇篇日记妙笔生花,让我佩服不已。

  苏从惠的作品以感情真挚、文笔细腻见长,字字珠玑。她的文章让人乐、惹人悲,让读者跟着动情。苏从惠自封“村妇”,而她可能天生就有一副驾驭文字的本领吧,不然一个地道的村妇怎么能写出那么扣人心弦的文章来呢?

  在她QQ日记的目录中,一串别样的题目就死死地吸引住我的眼球:“衡湖余韵是知音”“蓬头只为柴米盐”“村妇有梦书墨香”“布谷声声鸣旧情”“小村夜舞”“别有乡情更动人”“总有柔情消苦夏”“佳节总遣欣喜来”“柔丝款款新年行”……令人心醉。细读其文,让我感叹,她的笔杆子实在太厉害了!以一概全,仅一篇《我的别样书房》,便让我对她有了深刻的了解,且折服:

  “……每天,十二三个小时的劳作马不停蹄,能真正安安静静坐下来的时间并不多。回得家来,简单的家务是必须做的。睡前一两个小时的读博写博已经成为每天必做的功课,不敢熬夜太晚,毕竟是年近半百之人。为生活,每天起早贪黑,若再睡眠不足,身体是吃不消的。所以,我读书写字的时间是在车间里。争分夺秒,忙里偷闲,天长日久,真的练就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挣钱阅读两不误的技能。

  两台车床之间,放置一小木凳,为的是方便挡车工在没有断头的情况下稍事休息之用,小木凳便成了我的活动书桌。可以闲下手来的时候,惬意的打开一上班就放置在上面的心爱书刊,任凭车间内机器轰鸣,我自埋头潜心阅读。自然,源于本能和习惯,要时不时的抬起头来,在机器上巡视一番。不管是在自家小厂做工也好,别人家的厂房劳作也罢,产品的质量与数量须臾马虎不得。毕竟,红尘碌碌,柴米为重。一家人的吃穿用都是要靠我这份工资来维持的。

  常常,读得兴起,不知身在何处,待得醒过神来,少不得手忙脚乱一番。好在,这并不复杂的工作做得轻车熟路,不须多大功夫,便能理顺如初。忙碌之际,却又放任思维回到打乱的思绪中去,两不相误。

  想想,这是多么有趣的事情呀!忽然之间,心有所动,急忙翻出早就夹在书页中的纸片,潦草凌乱的记录头脑中闪过的句子。有时候,思路出奇顺利,不管多少次起身忙碌打断了构思,总能毫不费力连接。甚至,我已练得眼睛在车床间巡视,手却在纸上笔走龙蛇的本领,一篇篇草稿就这样完成。回得家来,在电脑前修改,上传。就这样,我粗浅的文字十有八九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完成的。

  一篇文章完成,心底里的兴奋是不言而喻的。可惜我不会作画,也没有人为我摄影。不然,很想为自己的写作方式留下点儿纪念。大大的口罩与帽子将自己捂得严严实实,只留一双小眼睛东张西望,时而抬头巡视,时而埋头疾书。布衣素服,满头飞絮坐在小木凳上,一本展开的书籍平放在双膝上,满足而安详。

  别人看我的样子也许很滑稽,一天下来,要几十,上百次起身,身与心没有片刻的安宁。很累,真的很累。可是,我很满足,真的很满足。疲惫的是借用的躯壳,我的灵魂是愉悦的。精神物质双丰收,何乐而不为。……”

  结识了“莲花香片”,急切追寻她的文学踪迹。原来她还有自己的博客,博文已经数百篇,经常参加散文学会的采风活动,结识了许多文学界的良师益友。生活中,她不是一个走马观花的普通过客,如勤劳的小蜜蜂,在欢快的忙碌中采集着蜂蜜。

  《小村夜舞》一文中,接地气的描述活灵活现:“……不知道是哪一天,寂寞的小乡村忽然掀起一股跳舞的热潮,既有妙龄少妇,也有白发老妪,更有半老徐娘。夜饭过后,大大小小,老老少少,锅碗也顾不得收拾,左邻右舍招呼一声,只奔音乐之声翩然而去。……”“……朋友们看我伏案可怜,强行拉了出去学舞。竟手足无措,不知安放何处。女伴笑曰:鬼子进村了。闻言,无不笑倒。自知绝无天分,且素昔是喜静不喜动的,遂复归案头寂寞,再唤不出。答曰:没得白叫你们看了热闹去。其实,心底里并不在意。委实精力有限,偶尔欢之尚可,夜夜歌舞休怪。人,各有所好,唯捡钟情者从之……。”行文略显《红楼梦》中的语气。她说,早年曾看过多遍《红楼梦》,定然会受影响的。

  作者与苏从惠

  以文会友,苏从惠成为我的良师益友。我非常欣赏她的美文,特摘录《蓬头只为柴米盐》一文中的两段内容贴下,耐人寻味:“……可是,如同世界上许多事情一样,不是你曲意逢迎便能顺心应意。听村中老人说,逢着养了不守本分爱拆圏的猪,只须将残埂断墙处用圏粪做泥砌好,便不会再拆。父兄俱不在家中,央了邻人帮忙补好,欢欢喜喜指望从此相安无事。谁又知,墙泥未干,那可恶的畜生三下五除二,拆除故障,大摇大摆在院中溜达。急忙忙追出来,拣根棍子往圏里轰赶。你向左追,它往右跑,你向右追,它往左跑,横竖是不肯进去。你不追时,还调戏般用那贼眼斜了你哼哼几声,端的让人无法不怒将起来。持棍一阵乱打,那猪居然拼了命窜将过来,一时吓得哭了,返身忙向屋内跑。回头看时,贼猪已经冲出院外。哭也顾不得了,尾随追去,喊了街上行人帮忙拦截,千万千万丢不得的……。”“……而今想来,颇是有些有辱斯文,又颇是有些心酸。可是,家贫哪管娴与蛮,蓬头只为柴米盐。农家儿女,在那逝去的年代,有几人,有几天能够衣着光鲜呢!时过境迁,衣食无忧的日子里,很愿意使自己温柔娴雅起来。可贫寒岁月的点点滴滴,还是会不经意间闯进来,不羞不恼的温习一番……。”

  苏从惠那惹人羡慕的文笔,以及苦中作乐的勤奋精神,着实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2013年6月19日,《中国老年报》记者采访河北老年大学文学写作班部分学员之后,发表了一篇“在这里踏上写作之路”的文章,其中还提到了我:“她说‘每天在电脑面前剥皮抽筋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但是看着自己出版和发表的作品,就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张韵萍是一位老军人,从小就喜欢文学。经过几年在文学班的学习,现在她已经成为了‘创作高手’,不仅在很多征文大赛上获奖,还写下了自己的散文集《女兵的天空》”。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不是骄傲,相比苏从惠,倒感羞愧,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作家苏从惠

  出生于农家的苏从惠,用文字把自己扮靓。她的文字既不失农家女的朴实,又有一种温柔的酷质。她的作品既有美文的欣赏性,又给人以启迪、激励,十分接地气。

  苏从惠在文学路上硕果累累:她是河北省民俗协会理事,中国散文和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曾在国内外报刊发表文章百余篇,并获得省内外各种奖项40 余次。2019年,在第五届河北省织女星评选活动中获得“才女星”殊荣。

  “莲花香片” ——苏从惠,何处莲花不飘香?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文友 莲花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叙事散文

查看更多叙事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