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童年时,生活在一个小村庄。
村庄里有一条河,河是南北走向。河的两岸,分布着二十多户人家。河水淙淙,夏天,给村民们提供鱼虾,同时也是村妇洗衣的好去处。三两个妇女邀约一起,河沿一坐,先手搓洗,接着用棒槌敲打,最后拧干,一气呵成。谈天说地,家长里短,欢声笑语。夏天,河水也带来了清凉,顽皮的孩童往水里扎个猛子,哪怕被水呛到了,也是开心不已。
有一年夏天,河里的鱼虾成群地跃出水面,青蛙都跳到了河岸上,鼓圆了腮帮子集体大合唱,蜻蜓满天飞,蝗虫到处跳,老鼠逃难似的乱窜,完全不理会“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村里的老人说:“都不要再去河边了,要变天了。”
变天了,怎么变呢?广播告诉了我们,要地震了。我们这个小村庄也是震区。
“要地震了,要地震了,不得了了!”大家奔走相告。父母和哥哥姐姐们,赶紧把家里吃的、用的以及其他值钱的东西,都搬到了户外。那是家门口一块比较宽阔的场地,四周没有建筑和树木。他们又用塑料纸做顶棚,做了一个类似蒙古包的避难所。两张床就安置在蒙古包里,我们一家七口人,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地挤在一起。我和妹妹那时候只有七八岁,只觉得好玩。没有空调的夏天,室内闷热,户外凉快,但如果不是地震,父母是绝对不让我们睡在户外的,说是户外湿气大。这下好了,也没人嫌湿气大了。我心里竟然很开心。
左邻右舍们都聚集来了。大家谈起了地震的话题。没多久,天空刮起了风,伴随着电闪雷鸣,又下起了雨。母亲说,万一有砖头石块啥的飞过来,一定要保护好头部,又嘱咐我们千万别从树下走,万一被树枝砸伤。我总觉得地震时,地表会裂开一个缝隙,就问母亲:“万一,我掉进地缝怎么办。”
母亲摸摸我的头说:“那你就老实地躺在床上,床那么大,缝隙咽不下。”
我又问,房子倒了咋办,咱们以后住在哪里啊。
母亲说,咱们可以再盖一栋新房子。
我一听就不乐意了:“不,我不要新房子,我就要现在的房子。”
妹妹也附和说,就要现在的房子,即使震坏了,修也要修好。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不知不觉间,睡意袭来,我倒在床上就睡着了。睡意朦胧间,感觉母亲推了我一把,“快醒醒,地震了!”我发现父母一夜没睡。果然,我们的床在晃动。接着,晃动得越来越厉害。我和妹妹怕极了,哭了起来。
隔壁“蒙古包”里的邻居也都醒来了,也有很多人和我的父母一样,没睡觉。大家都透过塑料棚,盯着自己家的房子,期望它能顽强地躲过去。
我家的房子是砖木结构的,地基打得牢,晃荡了一会后,除了墙壁出现了一条裂缝,其依然屹立。
隔壁李二家的房子就没那么幸运了,因为他家的房子是土木结构的,墙壁都是泥土做的,大梁是木头的,在被摇晃后,整栋房子都倒塌了。李二老婆还怀着孕,她搂着和我同龄的大女儿号啕大哭:“咋办啊。这还下着雨,我们以后住哪里啊。”
后半夜,风停了,雨住了。地刚刚不晃了,可李二老婆的肚子又发动了。母亲是乡村医生,她看了一眼疼得嗷嗷叫的李二老婆的裤子,朝李二大喊一声:“不好,要生了!”在户外生,湿气太大。到家里生,可又担心地震再发生。怎么办呢?母亲让大姐去问一下同样在户外搭棚的有经验的老人,老人说,老鼠归巢了,应该没事了。母亲不放心,让父亲和我们姊妹几个继续留在户外,确定没余震了再回家。
母亲让李二把他老婆抱到了我家房子里,在东屋那张床上,母亲为她接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后取名叫“小震”。
因为李二家房子毁了,母亲让他们一家四口在我家住了近一年,管吃管喝,小震都会走路了,他们才搬去新房子里住。
后来,李二非要小震认母亲为干妈,这地震来的缘分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