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散文

为了远山的呼唤

作者:黄林燕   发表于:
浏览:68次    字数:2451  手机原创
级别: 驻站作家   总稿:121篇,  月稿:0

  -01-

  对于久居平原的人,比如像我,能够领略回龙村干群在大山里开路的壮举,已觉是平生莫大的震撼了。

  回龙村原是河南新乡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村,位于太行山南麓,这里林壑罕见,壁崖仅有,过去几十年几乎与外世隔绝,世人知之者不多。我是赴新乡先进群体精神教育基地参加乡村振兴培训,才有机缘走近了这个村子。

  那日上午,雨后初霁,暖风助兴。我们在回龙村见到了这位全国人大代表、首届“感动中国”人物、回龙村党总支书记张荣锁先生。这位曾经捐出百万家财、带领村民在悬崖上开辟出“致富路”的“当代愚公”,很快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初见张荣锁书记,虽是在会议室,但亦相谈甚洽,可谓是“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

  我感觉与张荣锁书记“面对面”的40分钟,颇有相见恨晚的惊喜,其目光之坚毅、话语之醇厚、作风之硬实、志向之高远,完全展示出新时期一名共产党人公而无私的宝贵品格。我用肩膀碰了碰身旁的同事,轻声问道:“还记得中央电视台当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现场吗?”同事马上回应说:“那情景恍然如昨。我觉得‘十大人物’中,唯张荣锁书记事迹最为感人。”

  当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现场,专家评价张荣锁书记的话语至今仍在我们耳畔回响:“他成就了一个多少代人未能实现的梦想,他在悬崖峭壁上为乡亲们开凿出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道,更在人们的心中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

  -02-

  我们至今犹知,《愚公移山》是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当时太行耸峙,王屋作固。愚公虽年垂九旬,毅然率领子孙摧云林而断崿,夷峰峦而弥壑。后来,天地为之动容,鬼神因之负山,终于南北不塞,出入不迂,大事成也。

  谁曾想,2800多年后,张荣锁书记成了我们身边的“当代愚公”。面对回龙村千岩纠纷,万仞回互,他心比铁坚,志比钢硬,他坚定的话语掷地有声:“共产党员是敢于创造奇迹的人。就是千难万险,也要在万仞绝壁上开出通天路”。

  曾几何时,回龙村山峻涧险,条件恶劣,全村960人竟被40多道山梁隔离成17个自然村,崖上和崖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天上人间”。深山绝壁之上居住着5个自然村380人,由于道路不通,长年过着“运输靠人背,吃面靠石碾,照明靠油灯”的原始生活。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山上村民世代只靠挂在绝壁上的一架“老爷梯”爬上爬下,稍有不慎,就可能命坠悬崖。据回龙村一位老人说,近20年时间里,累计有18人被“老爷梯”吞噬了生命。

  后来,山下的回龙人富了,崖上的回龙人却依然贫困。张荣锁书记发誓要让崖上乡亲同样过上好日子。“先架电后治坡,修通公路通汽车”的计划在张荣锁心中诞生了。

  -03-

  “住在深山沟,穷得鬼见愁;小伙打光棍,闺女往外走。”据说,这是当时回龙村流传最广的一句民谣。张荣锁出任村总支书记后,这首民谣渐渐不再有人传唱了。张荣锁书记果断变态:“与天斗,与地斗,不搞窝里斗,就没有扳不倒的穷山、挖不了的穷根”。

  回龙大峡谷以峻险著称,形若巨盆,貌比苍龙。若是站在回龙村十字岭上听风,风是刚劲的,粗犷而勇猛,像振翅的鹰,似脱缰的马。“修路上崖,简直异想天开!”村民无不摇头。历史上从明代至清代,再到民国初期,当地官员曾4次带领人马来到崖前修路,结果皆望天兴叹,无功而返。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易事必作于细。1997年冬天,张荣锁书记带领150名党员组成筑路大军,背负行囊,拉着炊具,挺进深山,开启他的“筑路梦”。冬去春来,暑往秋至,筑路大军很快发展到400壮士。张荣锁书记经常把粗绳一头拴在崖顶树上,一头系在腰间,先后30余次上下绝壁测量坡度。前后历时5年,终在万仞绝壁上修通了8公里的盘山公路和1000米长的“S型隧道”。

  路通了,群众终于能够走出大山,踏上了致富路。回龙人也凭着一锤一斧锻出了他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回龙精神”。

  -04-

  遗憾的是,由于前些日子连雨不晴,山路光滑,我们未能登山近观张荣锁书记创造的挂壁公路,只好驱车行至挂壁公路对面的山道上远瞻。

  我们移步下车,回龙村优美的自然景观尽在眼前。跌岩千米的深黛幽谷,大有横空百里之势;悬落千丈的红岩绝壁,更显缠延无际之态。回龙村充满着原始气息。远处的挂壁公路仿佛一条玉带,清晰可辨,时而盘绕山崖沟壑,时而钻入岩壁山洞。挂壁公路每隔10余米便旁开一侧窗,恰好勾勒出隧洞的弯曲走向。陪行的解说员告诉我们,当年张荣锁书记带领“四百壮士”在山上过着住岩洞、睡地穴的“野人生活”,投工30万个,动用土石90万立方米,靠“土豆加钢钎”,终于把公路修上了崖顶,使世代居住崖上村民从此与现代社会接轨了。2001年通车后的“五一”期间,竟有5000多名游客乘车上山,游览千年名刹真武观。旅游服务成为回龙村的一项重要收入。

  听罢张荣锁书记开山辟路的事迹后,我们心潮逐浪,热泪翻滚,此时我们觉得来迟了。“回龙精神”如此惊天动地,早该走出深山,成为后人奋发进取的动能和营养。

  -05-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芒,一个人也可以承载时代的印记。张荣锁,一个缔造人间奇迹的“太行赤子”,就这样走进了大山人的内心深处。

  在太行山中,有一处“回龙精神”群雕,让人观后极为震撼。山壁迎面用赤色行书撰写“当代愚公张荣锁”字样,下面石碑则用金色楷书镌刻“回龙精神简介”,字若珠玑,文似锦绣。特别是张荣锁书记为首的筑路人物群雕,既像一群威武无比的雄狮,又似一列奔腾不息的骏马,无论其形貌,还是其内涵,都叫人感受一种无可逆转的拼搏力量。张荣锁书记站立人群中央,左手揽襟,右手握钎,凝视前方,身先士卒,真领头雁也。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的信仰、执着、情怀与担当。有位作家含泪赋联:“气雄万古,绝壁开凿通天路;功载千秋,幽谷吟唱动地歌。”有位村民写诗赞曰:“一双粗大的手托起了太行的腰杆,他永远是清峰关上高高的火焰”。济南军区政委张文台先生看到张荣锁书记的创举后,掷言许诺:“我要私人出资,为你们立碑!”

  离开回龙村的时候,我与张荣锁书记握手话别,并在回龙村文化广场留下这张珍贵的照片。我想,永远铭记张荣锁这个名字的,应该不仅仅是大山。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呼唤 远山 散文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黄林燕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2021-08-22 16:40
    丫头
    回龙精神不仅是我们河南新乡人的骄傲,更是全国各地前来参观学习的红色文化交流基地。当代愚公移山带给我们奋勇拼搏的锐气和力量。回龙村,感受这里的淳朴民风,并和张荣锁书记亲切合影。只是因着雨情,参观者不能近距离走上挂壁公路,有机会再来哈!
    来自·福建省福州市
    回复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叙事散文

    查看更多叙事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