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散文

白宝:柏林寺小记

作者:白宝   发表于:
浏览:147次    字数:1689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6篇,  月稿:0

  提起柏林寺,大都知道北京东城区的“柏林寺”和河北赵县的“柏林寺”,而宣化的“柏林寺”却鲜为人知。由于近年来旅游热的兴起,宣化的柏林寺才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其实,宣化柏林寺的文化内涵和建筑特色,一点也不逊色于前者。

  尽在咫尺的古迹,不去探访,愧做一个宣化人,也有愧于家乡的这座古老名刹。今天,总算如愿了。星期天早晨,从宣化古城向东南方向进发,汽车在山路上颠簸了将近一个小时,来到距宣化古城4 0多公里的郭家湾乡(现为崞村镇)柏林寺村。从柏林寺村东边进入,一棵棵高大葳蕤的香椿树掩映着村庄,有着“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之景致。要知道,在城里买香椿很贵啊,在这儿村民的眼里其实就是很普通的“树叶”。一股清凌凌泉水流淌于村子中央,吸引了我们这些口干舌燥的“驴友”。早听说,该村高龄老人居宣化区之冠,不知何故。这次既然来到柏林寺村,就必须一探究竟。通过和当地老者的聊天得知,长寿的原因全靠村子这股神奇的泉水,滋养着这里的祖祖辈辈。因为柏林寺村子四周的大山盛产“麦饭石”,从山上涌出的泉水,经过麦饭石的层层过滤,如琼浆玉液,甘甜纯净,长寿秘籍便不解自晓。当得知此水的神奇功效,我们一行便垂首扬脖、掬捧而饮。稍息片刻,沿着村民指点的一条崎岖山路,朝村子西南又行了700多米,便到了一座山脚下。

  这里四面环山,风水极佳,中间是一块平展展的盆地,最先印入眼帘的是南山坡上的一片柏树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煞是好看。难怪这个在张宣一带久负盛名的“佛家圣地”被称作“柏林寺”呢。我想北京和赵县的“柏林寺”,恐怕也是因“柏树”而得名吧。

  柏林寺,坐北朝南,建在北山脚下。据护寺的和尚讲,柏林寺始建于北魏、重修于明代,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柏林寺原来是个四合院,因为年久失修,山门、南禅房和护院墙,皆不复存在。如今,只剩下紧靠北山坡的一处正殿、两侧东西厢房和山顶上的三座石佛堂。

  正殿为二层砖木结构的歇山顶建筑,青砖灰瓦,古色古香,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底层随山就势而建,后半部分伸建在山中,有“半壁山石半壁寺”之称,其建筑特点很像恒山的“悬空寺”。下层门楣正中上书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三官圣境”,供奉着天官、地官、水官。上层为宽敞明亮的“大雄宝殿”,正中供奉着文殊菩萨,左右为其弟子。东西墙上的壁画十八罗汉,微妙微肖,呼之欲出。这里常年青烟袅袅,香火不断,布施者络绎不绝。柏林寺处在“鸡叫听三县”的地带,宣化、涿鹿、阳原相互为邻。故而,这三县的“香客”居多。

  柏林寺的奇观非上所述,它的主要看点而在于半山腰上的三座石佛窟。柏林寺曾有“石佛寺”之称。在佛殿的北山坡上,三块天然巨石兀突,呈三角形分布,每块巨石足有三四间房大,建寺的工匠们把每块巨石都凿成空心石窟。石窟内,因地制宜,独具匠心,在石壁上雕成大大小小的石佛像,俨然一个“小云冈”。据说,这里的石窟也是开凿云冈石窟的工匠们的杰作。拾级而上,可近观其容。东窟以燃灯菩萨为主、中窟以弥勒佛为主,西窟以释迦牟尼为主,每个石窟都有佛像百余尊。佛像或慎或怒、或悲或喜,栩栩如生,它的艺术价值简直可以比云冈、赛龙门那。更不可思议的是,佛像身上的千年金彩,至今仍闪闪发亮。可惜的是“文革”期间,好多佛像的脑袋被红卫兵小将“搬了家”,只留下一个个金刚不坏之身。

  柏林寺的另一奇妙之处是,在开凿石窟的三块巨石顶上,各有一座石佛塔,佛塔为六层八面,雕刻技艺精湛,与巨石浑然一体。每层每面都浮雕着四尊佛像,佛像姿态各异,端庄安然。每层每角都挂有风铃,微风一吹,叮铛悦耳。不知是何年月,也不知系何原因,中、西两块巨石上的两座佛塔,亦如西子湖畔的雷锋塔一样,悄然消失了。如今,只剩下东边巨石上的一座佛塔,傲立石上,古风犹在,雄姿不减当年。

  当我站在山顶,极目远眺,群山逶迤,柏林森森,佛光普照,雾蔼氤氲。好一处佛家圣境,难怪有多少古人弃官隐居,寄情于山水,冶情于林野呢。山雾飘来,寺院若隐若现,我赶紧举起照相机,从不同的角度,把这美好的景色摄入我永久的记忆中。

  朋友,当你得知家乡有如此美景时,你还远足他乡观石窟吗?还远足他乡看佛寺吗?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柏林寺 白宝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唯美皆梦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叙事散文

    查看更多叙事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