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

深深牵挂在军营 ——一位耄耋老兵的情怀

作者:丽雅   发表于:
浏览:69次    字数:1786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65篇,  月稿:0

  “能回老部队看一看就好了!”这是我的哥哥周瑞龙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今年82岁,高邮周山人。1960年入伍,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提了干,于1979年转业。转业的那10几年,哥哥最喜欢穿的,就是那些早已该淘汰的甚至补满布丁的老军服,他经常笑着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喜悦之情不予言表。

  哥哥对曾经当过兵非常自豪,每每说起,都精神抖擞。他身魁个大,行的是军人步态,唱的是革命歌曲,做的是共产党员该做的事。虽退伍多年,仍时刻以一个军人,一个党员的标准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

  在我们家方圆几十里,都知道他是“老死人”一个。当时他转业安排到县生资公司,在那计划经济年代,比如木材、桐油、柴油等等都十分紧张。哥哥当时在政工组,要说批点东西吧,还是有那个权限的,但是他从不为任何人开后门。并为此得罪了不少人。

  有一次,我大连襟家砌屋,少几根梁柱。那时的我刚从泰农毕业回来,又是他亲弟,满以为跟自己哥哥张这个口问题不大。可当我刚一提起,他便面带怒色,严肃地说:“瑞凤啊,兄弟归兄弟,这个忙我帮不了,农耕季节我们这些物资都是计划供应;再说,部门这么多人,社会上这么多群众,多少只眼睛看着你,你叫我咋办?”我听后虽感尴尬但觉得言之有理,便向连襟打个招呼,好在我连襟也是知情达理的人,表示理解。

  在我的记忆中,哥哥对子女教育非常严厉。他经常教育子女要好好学习,要自强、自力和进取。大侄子天赋好,就是学习不够自觉,学习成绩经常起伏不定。哥哥通过老师了解到,发现大侄子玩心太重,他得知后狠狠地进行批评教育,并带在身边严格监督。果不其然,后来的大侄子通过自身努力,从一个中等生考上了高邮师范,教了几年学,又考取苏大法律系,后又考到县档案局、科技局,成了一名老公务员。

  哥哥不光是对自己孩子的教育重视,连对我的关注也是毫不松懈的,他对我的学习经费从不吝啬。那个时候的学生,动不动要出去串联,出外是要钱的。当学校宣布名单后,我知道家里父亲过世早,家中只有老母亲和姐姐,她们种田只能养家糊口,哪里有钱供应你出去串联呢?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向在部队的哥哥打了电话。他得知后,非但没有拒绝,还问我需要多少?我说15元差不多了,他二话不说,随即用特挂汇40元给我。这40元在当时很值钱,由于他是军官,每月有76元左右。其实,那个时候谁不是省吃俭用呢?哥哥也是一样的。自己各种节省,只为贴补家用。这件事情至今想起,我的心里都很是感动感慨。

  哥哥是个爱憎分明的人,从我记事起,他就是个很有主见的人。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他常说:自己的路自己走,不要依赖别人。这样的态度深深影响了我。

  哥哥说话办事一直都很低调,不管处在什么职位上。比如他的提干,当了什么官,又是什么军衔,等等,他从不对人说。有一次,我和他去练沟供销社,在部队干过的人,都知道他是上尉连长,有好多人对他刮目相看,可哥哥却说,我还是个兵呢。那时他肩膀上戴的肩章是个扣子,有人问他,这是什么,他笑着回答,“这是拉练行军时背被包的扣子…”

  几十年来,就是这么一个刚正不阿、情感执着的老兵,时常怀念着部队的往事,感慨着岁月的一去不复返。转业那么久了,都不能回老部队看看,据说老部队早已调防并重新入编,哥哥真不知道该去哪儿找了。加之随着年岁渐长,哥哥身体状况一年比一年差,每年还得去医院做两次保养。自患脑梗后,曾2次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想回老部队看看。这几年,他这个念想就更越发强烈了。前几天我去他家,他对我说:“瑞凤,我通过老战友了解,我们这个老部队已整改到河南了,就我这种身体,要想去那里看看看来不可能了……”

  哥哥一直都很喜欢《新闻联播》,当他得知乌俄开战消息后,他坚定地说:“若有战,召必回。只要美国及其走狗想要解体俄罗斯,进而敢向中国动武,我哪怕扛起锄头也要上战场杀敌。”望着哥哥那苍老却又无比坚定的神情,我不由得起敬。这不正诠释着老兵对军队和军装特殊的不舍情怀吗?对祖国的捍卫之心,让哥哥没有忘记对党,对祖国许下的诺言;没有忘记战友的情谊,没有忘记部队的培养。这种情怀,是一种深藏于心,矢志不渝的家国情怀。钢铁般意志,永不服输,永不言弃,永不停歇。军人的情怀,哪怕离开部队多久,也绝不打折扣

  临走时,哥哥又拿起入党50周年纪念章,60周年纪念章给我们看,并说,“我们两家党员不少的,要记着:听党话,跟党走,永远不能变。”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情怀 老兵 耄耋 军营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生活感悟

查看更多生活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