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

张和敬:又闻声声葫芦丝

作者:儒影春秋客   发表于:
浏览:185次    字数:4074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61篇,  月稿:0

  倒退二三十年,国人知道葫芦丝者恐怕了了,但而今通过影视、民族歌舞,以及到云南旅游等方式,民族乐器葫芦丝早已家喻户晓,尤其是一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可谓是妇孺皆知。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流行于我国云南省的德宏、保山、瑞丽等傣族地区,在德昂族、布朗族、阿昌族也较为流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傣语称之为荜南母倒(南母倒即葫芦丝之意)。葫芦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传说很久以前,一次山洪暴发,一个傣家小卜冒(小伙子)抱着一只大葫芦,闯过惊涛骇浪,救出了自己的心上人,他忠贞不渝的爱情感动了佛祖,佛祖便把主管插进金葫芦,送给了勇敢的小卜冒,于是他捧起了金葫芦,吹奏出了美妙的乐曲,只见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愿这对情侣吉祥幸福,从此葫芦丝便在傣族人家世代相传。

  葫芦丝构造特殊,所用材料均为天然,制作过程也基本用手工完成。它是由葫芦、主管、簧片、副管组成,主管一般开有七个音孔(1),副管持续发一个音,音色优美,适于表达温柔细腻的感情,给人以含蓄朦胧的美感,因其发出的音如同抖动的丝绸那样轻柔飘逸,故称作葫芦丝。葫芦丝充满着神奇的魅力,而今,已由一件边疆民族特色乐器,跻身于独奏行列而赢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在音乐殿堂里流光溢彩。因此,学习的人越来越多,吹奏的层级也越来越高。

  癸卯冬至前后,气温由偏暖陡然骤降,寒流雨雪接连而至,合肥的最低气温降至零下11.7度,据悉为数十年来仅见,2023年12月24日,安徽省的葫芦丝组织在合肥皖能大厦召开重要会议,我根据通知要求,23日从上海坐高铁赶去开会,室外寒潮阵阵,厅内暖意融融,令人印象深刻。

  01

  葫芦丝既然发源于云南,又是傣族等少数民族的乐器,与内地省份的安徽能有何关系?不然。

  皆因安徽省民族管弦乐协会葫芦丝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葫芦丝协会)成立十五年来,在弘扬民族管弦乐、宣传推广葫芦丝艺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非同寻常的成绩,被中国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授予“突出贡献奖”,并称赞葫芦丝艺术“发源于云南,发展于安徽”。此等殊荣来之不易。

  2008年5月,时任安徽省民族管弦乐协会副会长的赵荫滨先生,领衔创办了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现已发展为葫芦丝巴乌陶笛专业委员会),出身科班、先后执教于巢湖学院、安徽省团校、安徽大学艺术系的他,酷爱民族音乐事业,潜心推进葫芦丝在安徽的普及提高与发展,呕心沥血、筚路蓝缕,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喜人成绩。

  十五年来,在他的率领和协会班子成员及广大会员、丝友的共同努力下,安徽的葫芦丝、巴乌、陶笛艺术事业蓬勃发展:先后成功举办了八次由数百人、乃至上千人参加的大赛,层级由全省拓展到全国,即使是在疫情的情况下,也采取了线上比赛的方式坚持不动摇;举办了两届全国葫芦丝新创作品的征集和评选,成果丰硕;举办了十七期全省葫芦丝教师研修班、面向全国聘请优秀专家授课,如云南的李贵中等;举办了三十多场知名作家讲座;二十多场专题音乐会;全省创作了二十九首彰显徽风皖韵的优秀作品,如《黄梅之乡闹新春》《采茶欢歌》《欢腾的鼓乡》《花开如云》《茶山春色》等,地域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省葫芦丝协会会长、副会长,及理事、常务理事,纷纷深入学校、社区、乡村、军营、文化馆站,举办主题班、讲座,下属各有关分会,经常送演出进社区、进学校、进军营、进养老院,加大了葫芦丝宣传和推广的力度。尤其是南陵光辉音乐学校,曾两次赴欧洲四国巡演,扩大了葫芦丝艺术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十多年来,全省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师、演奏人员,会员人数已达2000多人。据不完全统计,全省葫芦丝爱好者队伍达三十万人以上,许多创新之举走在全国前列。

  会长赵荫滨,2008年创会时,刚过五十岁,前十年还担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且十几年来夫妇二人一直带着两个孙辈,帮助女儿尽抚养和教育之责,至今赵会长每天依然需要接送两个小朋友上下学,家事同样相当繁重。尽管如此,十数年来,他身先士卒,经常为组织大赛、遴选新作品夜以继日地工作,为指导有关市县分会的成立、基层葫芦丝活动的开展马不停蹄地奔忙,为办好葫芦丝教师研修班、培养更多的领头人亲自上阵授课。可谓勠力拼搏、负重前行。全省葫芦丝事业的发展、队伍壮大,无不饱含着他的心血和努力。因此,在全省葫芦丝会员和“丝友”中享有很高的声望,在全国葫芦丝领域也颇具影响。

  02

  或有朋友又问,安徽葫芦丝事业的发展,与你一名党政机关的公务员、退休人士,又有何干呢?不尽然。

  事情是这样的:我承蒙会长赵荫滨、副会长郑家余先生的推荐,于2009年10月5日,荣幸地受聘为省葫芦丝协会的名誉会长,几乎参与并见证了安徽葫芦丝协会初创和由小到大、兴旺发展的全过程。

  记得我中学时代,一度非常喜爱民族乐器,先是笛子,后来连二胡、板胡也捣鼓过一阵子,但属入门而不精,只有笛子,习练得略熟一些,参加过学校的宣传队,回农村后又组织过大队的宣传队。但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参加工作之后,因笛音高亢、嘹亮,怕干扰、影响同事和邻居,便束之高阁,一放就是数十年。2008年,我退居二线,有了些闲暇的时间,于是参加了在合肥东陈岗举办的葫芦丝培训班,由方红金老师(2)授课,每周半天,我一直风雨无阻地坚持上课。经过一年的听课和实际练习,我逐步琢磨和悟出了笛子与葫芦丝的异同,二者吹奏大同小异,其中气、指、舌技法极为相似,当然也有明显差异,如“4”与“7”的吹奏发声有很大不同,而最大的区别在于:笛子若要表现高音,气流要急、要用劲、冲击力要强,而葫芦丝则不同,因为是簧片乐器,越是高音越是要气流匀速、精心把控,防止用力过头、簧片震动过大而发不出音来。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自己不仅能吹奏一些歌曲,还可以吹奏出若干首葫芦丝独奏曲,包括几首名曲,内心非常高兴。2009年国庆期间,聘请我担任省葫芦丝协会的名誉会长,虽感突然,但我清楚地意识到,这使我有了与葫芦丝内行、名家们接触和求教的机会,自然十分乐意。

  果然不出所料,入会后得到的第一份大礼,就是结识了一批中国民族管弦乐领域的名家大腕。此次年会安排得非常丰富,包括葫芦丝曲新作品评选、讲座、颁奖晚会。应邀来皖的作曲家、葫芦丝演奏家有: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一级作曲家张殿英先生、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国家一级笛子演奏家王铁锤先生、中国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何维青先生、民族器乐演奏家、作曲家严铁明先生、被称为葫芦丝王子的云南演奏家李春华先生、笛子、葫芦丝演奏家天津的乔志忱先生,还有来自河南、河北、深圳的葫芦丝演奏家们,可谓群贤毕至,大伽云集。期间,何维青、严铁明、乔志忱先生的讲座,令与会者兴趣盎然,大为受益;而颁奖晚会上,李春华先生采用无伴奏方式演奏了两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葫芦丝曲,寻常的曲子,经他吹奏,如闻天籁之音,也充分展示了葫芦丝这一民族器乐自身的魅力,有如仙乐,让人大饱耳福。此后,又在安徽省歌舞剧院乐队的伴奏下,演奏了郑家余先生创作的《滨湖春晓》,赢得阵阵掌声。

  我自担任名誉会长,已历数届。十多年来,我亲见广大会员、丝友对艺术的热心、热情、热忱,深为感动;见证了委员会上下一心,为发扬、振兴我省的葫芦丝巴乌等事业所做的工作与奉献,参与其间,感到非常愉快、自豪和欣慰。

  至于我本人,仅仅是以绵薄之力为协会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概括起来,就是联络、协调和保障,而且前期主要偏重于联络,后期偏重于保障。如2012、2014年在芜湖、淮北市举行全省葫芦丝大赛,2016年黄山市举行的首次葫芦丝全国邀请赛,因事涉文化、宣传、广电、交通、公安等诸多部门和方面,每次大赛前都至少要召开二至三次协调会,进行筹划、协商和布置,由于当时有一定的人脉关系,我与赵会长前往召开相关会议之时,都有该省辖市的领导同志,如市委副书记,或人大主任,或政协主席负责召集,并于会后督促落实,为会议的成功举办给予了大力支持,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后来的各次大赛中我主要承担了监委会的工作,此事并非可有可无,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就愈发显得其重要;在葫芦丝进校园、举办葫芦丝教师研修班方面也做了一些微不足道之事。

  值得一提的是,入会以来,由于经常观摩一些演出活动,聆听他人的演奏,加上不懈努力,自己的葫芦丝吹奏水平也在潜移默化地提高,在赵荫滨会长的指导、滁州学院陈宝利老师(3)的帮助之下,我也录制了一盘葫芦丝光碟,内有歌曲六首,如《映山红》《军港之夜》《摇篮曲》等,八首葫芦丝独奏曲,从三级到十级,如《月光下的凤尾竹》《竹楼情歌》《侗乡之夜》《婚恋》《蓝色的香巴拉》《断桥残月》等,不好意思,有一毫毫炫技了,正如上海人所说:“瘌痢头儿子自家好”,故忍不住说一说。虽属“低标准,瓜菜代”,但还是有点成就感的,似可聊以自慰了。

  03

  本次大会,系安徽省第四届葫芦丝协会代表会议,亦即换届会议。赵荫滨先生连任会长,副会长中充实了一些年轻的骨干力量。我本人由于年事已高,且自疫情爆发至今,主要生活在上海,无法再为安徽省葫芦丝协会做点什么有益的事情,所以我主动提出辞去名誉会长一职,赵会长坚持请我回肥参加会议,而且向我颁发了“特别贡献奖”奖杯。当初,聘请我担任名誉会长,已属偶然,我仅仅是一名葫芦丝爱好者;而今一不留神,又获得了“特别贡献奖”,让我愧不敢当。就让它来见证我与安徽省葫芦丝界的“遇见”、缘分与深厚友谊吧。

  省葫芦丝协会的会员、代表,大都多才多艺,且像《同步悦读》的作者群一样,有教师队伍和转业退伍军人两大生力军。换届大会期间,举行了一次联欢晚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芳芳等三位女士弹奏古筝拉开序幕,紧接着一个个代表踊跃登场,有笛子独奏、埙独奏、陶笛演奏、独唱、吉他弹唱,当然更多的还是葫芦丝演奏,欢声笑语,济济一堂。

  至今,以轻、飘、柔为特色的美妙的葫芦丝音乐旋律,仿佛仍飘荡在我的耳边,更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葫芦丝现已出现八孔、九孔,以及小把位的大葫芦丝。

  注:方红金,原系安徽省烟草系统的干部,退休后办班教授葫芦丝。现为协会荣誉理事。

  陈宝利,滁州学院教师,现为协会副会长。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生活感悟

查看更多生活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