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

吴新生:怀念一所房子

作者:吴新生   发表于:
浏览:76次    字数:3463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101篇,  月稿:0

  多年前,来到这座小城打工、生活。一开始是租房子居住,直到有一天不讲诚信的房东毫无底线的涨价、毁约,我才开始意识到,我在这个城市迫切地需要一所属于自己的房子。

  说起房子,这大概与我们农耕文明的起源不无关系。自稻作文明进入中原以来,我们的祖先便结束了游牧与渔猎,开始了安居乐业。“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以“安居”作为支撑的,这种信仰与情结成为了DNA,深深刻在了中国人的骨子里。

  而我也终于在香港回归那年,东拼西凑了六万块钱,咬咬牙在城西买了一套六十平方米的二居室。这对于我来说,它不仅是物理层面的有形空间,更是精神层面的独立世界。尽管它不是宽敞的,却是私密的、舒适的,是自己和家人在城市中的庇护所。更重要的,我觉得,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我更有资格在这个城市留下来。

  当我一整天疲于奔命过后,能够在自己的精神领地,卸下白天穿戴的面具,灵魂不需设防,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想做的事,让蜷缩了一天的身体自由舒展,让自己和家人有处可栖。我感到很庆幸,在这个动荡的世界里,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角落,可以在里面尽情地打滚撒泼。

  然而,人是欲望的动物。到了2010年,兜里渐渐有了一点闲钱,我心里便有了换房的念头。一方面,是居住的房子已经有14年房龄。小区显得破旧,且是砖混结构,安全性能不佳,没有物管,里面环境不好。其次,女儿大了,我不想她生活在局促的房子里延续她拥挤的童年,她需要一个自由浪漫的粉红色空间,且我也想独享一间书屋。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在城东沿江位置买了一套三居室的电梯洋房。

  这样一来,我的那所二居室的老房子就闲置了。迄今为止,整整过去了十年时光,我从未想着把它租出去,我天生是个怕麻烦的人,我担心收来的租金还不够房子装修和家具损坏的钱,我更怕有些租客不能够及时缴纳各项费用,水、电、煤气费每次都需要我来催。至于出售,当时压根就没有想过。

  但去年由于新冠疫情,公司几个月没有进账,当时我急需一笔资金来维持正常运转,于是我只好打起了老房子的主意。我在楼下的一家房产中介挂了牌,但从此我过起了不得安宁的日子。明明我在A中介登记的,B中介、C中介和D中介不知道怎么得到的消息,一股脑儿打来疾风骤雨式的电话,且不论是开会、吃饭、睡觉的时间,他们好像串通好了似的,手机、座机、微信语音轮番轰炸。A中介说:“哥,二手房现在完全是买方市场,目前这个价格没有吸引力,很难成交,如果想成交咱得把价格再降一降。”B中介说:“您那里治安状况太差,愿意买您房的大多是打工的或是临时过渡一下。”C中介说:“您那房子采光好是好,就是夏天西晒,我建议降10万。”听到这个数字我差点没把一口老血吐出来,我断然拒绝了。爷是卖房子,不是卖白菜,耐心等待有缘人,绝不降价大甩卖!中介小姑娘听我口气不对,只好作罢。

  既然等着钱用,我也就无法拒绝每一个有可能卖掉房子的机会,接下来,一拨又一拨的看房客更是让人感到头大。有看了房一句话不说立马走人的,有的一走进来就说房子楼层太高了,又没有电梯,还有就是说你这个是老小区,然后提出一个低到离谱的价格让你难以接受的。一个个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我感觉他们不是买房,全是来挑毛病。

  其实,老小区有老小区的好处,这是我搬进新小区后才感觉到的。老小区有着自己沉稳、自在的慢节奏,这里的人个个看起来闲适安逸,生活不像被推着走。更重要的,这里的房子离市中心很近,周边配套一应俱全,有幼儿园、学校、医院和商场,生活便利性高。楼下就是热气腾腾的菜巿场,那里全是熟悉的环境,闭上眼都知道哪家摊位上有大渡口的新鲜水灵的蔬菜,哪家早点铺的侉饼油条好吃,市井气烟火味十足。小区楼下也是热热闹闹,补鞋的、配钥匙的、摆地摊的,他们手里忙着活儿嘴里前街后巷的闲扯;黄梅调的吆喝声、笑骂声不绝于耳,仿佛是在上演一首宏大、激情的交响乐,能感受那种扑面而来的鲜活淳朴的气息,犹如万千生命汇成的热气蒸腾,这都是老小区特有的温情。更有意思的是,这里每一张面孔都似曾相识,当你还想不起来是谁时,人家已对你笑得灿若桃花。

  终于,历经半年,在间歇性的一波又一波的看房中,卖掉了自己曾经的小家。但不知为何,自签合同那天起,自己就开启了失眠的节奏。交割之前,我和妻子对老房子进行了最后一次打扫,打开房门,依旧有很多熟悉的气息,窗台上还是从前用过的小闹钟,餐厅里的墙壁上还是那幅瀑布挂前川的山水画,阳台上那个残破的旧风铃还在迎风叮咚,不过声音已小得几不可闻。我们在无声地沉默中地把房子的角角落落扫得一尘不染。我希望房子的新主人也能善待它。

  终于到了交房那天,一大早起来心里感觉怪怪的。我似乎无法相信它不再是我的家。回忆像一块尘封屏幕徐徐拉开:这套房,留下太多的生命痕迹。它盛满了我的苦乐年华,我的女儿在这里长大;它见证了我们家庭这些年来的生活轨迹和变化,我和亲人们一起在这里度过一段艰辛而又欣慰的时光。

  这是我熟悉的世界,尽管现在看来,屋内不很明亮,甚至客厅空间显得有点单调压抑。然而,当年却是灯光温暖、床铺柔软,充当着我的港湾。记得汪曾祺老先生曾说:满城灯火辉煌,也不及家灯一盏。是的,其实我们要的不多,有个容身之所,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围在一起,哪怕是喝着白粥,就着咸菜,啃着大馍,也能感受到“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的知足幸福。

  这是我人生的第一套房子,它不仅是我在风雨过后小憩的避风港,更是让我们享受人生累累硕果的伊甸园。现在,我们不得不向它做最后的告别,这也是我在自己的内心里,对十四年酸甜苦辣的生活岁月,做一个正式彻底的告别。

  回想起刚住进来的那段日子,当时的生活压力不像现在这么大,每到周末我都睡到自然醒,睁开双眼时,房间里静悄悄的,焦糖色的阳光从窗帘缝隙漏进来,有种温暖的馨香。看尘埃在阳光里悬浮、升腾,心里感到无限的满足。几束光纹落在天花板上,躺在床上,盯着光纹,能一直发呆到中午再懒懒散散的起床。

  站在厨房与客厅的过道上,不经意间眼光落到沙发上,靠背上白色的表皮泛着淡淡的银光。想想十几年前,每天晩上坐在上面,妻子打着毛衣窝在身边,我们一起看电视,时而说着家常话,时而为剧情交换彼此的看法,就这样把每一个寻常夜晚交给这间屋子。时间真快,两个人,一个家,添了娃,稀里糊涂,竟已人过中年,还没来得及感叹人生四十不惑,转眼人生就过了大半。

  往左转,那是女儿的世界,那幅暖黄色的油画,仍在装饰着她的卧室,铺天盖地,遮住了整个墙面。半午的阳光透进来时,屋子里就成了一片开满向日葵的田野,温暖如梦,让人陶醉,犹如梵高的画。女儿从小喜欢绘画,常常以墙为画布,信笔涂鸦,但灰暗的屋子里因此也变得温暖而明亮。

  打开放在书橱里的记事本,上面书写的人生格言字迹已经模糊,那是一段艰难的日子,在人生的雨季写给自己的赠言。透过泛黄的纸张,我似乎依然能瞥见那个年代的自己,闻到那个年代的气息——好像那么贫穷,却又好像那么富有。二十多年过去了,再读这些青春岁月写下的字句,不禁让人有今夕何夕之感。

  随手拿出夹在记事本里的一张老照片,那还是当年参加战友的婚礼那天的合影,所有人整整齐齐地列队拍照,像是参加一场隆重的青春告别仪式。后来我们的人生风流云散,有的出了国,有的成家、生孩子,总之各奔东西,每个人都过着自己的日子。虽然在彼此心中依然重要,但自那以后,再没有一场活动能让我们聚齐。聚散总有时,其实我们每一天都在告别,就像我即将要告别眼前的房子,或许这就是人生吧!

  在柜子的抽屉里还找到一件手帕大的小内衣,那还是女儿小时候穿的。上面的对襟纽带好像是连着回忆的线,一扯动就能抖出尘封的往事。记得当时母亲的身体已经不好了,但她不顾我们的劝阻,仍然忍着疼痛,戴起老花镜,一针一线缝制成这隔辈的爱。尽管它不是最名贵的,但绝对是无可取代的,她那朴素的愿望里,收藏着一个挚爱的亲人的慈爱。如今斯人已去,但上面绣的小兔子仍是那样活灵活现,它竖起耳朵的样子还是那么娇萌可爱。妻子怔怔地看着,一把将它塞进了包里。

  人总是恋旧的。眼前的一切,我感到它们不仅是物件,更是会说话、有温度的生命,它们都各自零零碎碎地潜藏着自己的过去,是岁月和经历赋予了它们独特的意义。尤其是房子,无论你住过的是好是坏,总是会留下很多的事物和感情。而那些感觉,永远是无法和别人言说的。

  临出门,拿出手机想拍几张照片留存,不知为什么妻子制止了。我把钥匙交到买家手里,离开房子走下楼道,回头再看身边的妻子,泪水已经浸湿了她的眼眶。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生活感悟 香港 吴新生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生活感悟

查看更多生活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