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

铁道兵放映员的生活

作者:滴墨成伤   发表于:
浏览:653次    字数:1711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童生   总稿:99篇,  月稿:0

  铁道兵是英雄的部队。叶剑英元帅为铁道兵题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饮露,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从新中国建立至1983年铁道兵转入铁道部,铁道兵修筑了12590公里铁路,牺牲了8000多名官兵(含抗美援朝牺牲的1136人和抗美援越中牺牲的392人)。

  1968年3月,我入伍铁道兵五师电影队。我们的任务是为师机关和师直属队服务,拥政爱民,也会为当地的老百姓放映电影。

  电影队日常工作是这样的:上午政治学习、业务学习;下午整理影片(倒片、修补);整理维修机器和制作幻灯片;做放映前的准备;视路途远近确定晚饭前还是晚饭后出发。战友们看一次电影也不容易(那个年代没有多少影片供应),也没有其他的文娱活动,所以我们认真学习放映技术,精心做好映前准备工作,五年来没有放过一次“白幕电影”。

  01

  因为铁道兵到的地方环境特别差,高山峻岭,人烟稀少,要购买大批供施工部队食用的物品真是不容易。21团就在半山腰上一个名叫“野鸭塘”的地方放了一个连,任务就是种菜、养猪,供全团食用(铁道兵五五编制,一个团近万人),他们自称“装甲兵”(庄稼兵)、“装甲连”(庄稼连)。部队所有设施、工具及生活用品,全都是靠官兵们肩挑人抬搞上去的。

  连队的文化活动主要是自娱自乐,团电影组也会定期到山上放映。师首长特别关心“庄稼连”的官兵,特派我们到那里放映一场电影,以示首长的关怀。

  因为要上山,大的放映机背不上去,我们只好带了体积和重量都是最小的放映8.75毫米影片的井冈山牌机器。山上连队有台发电机,为了确保能用上电,我们又带上和小放映机配套的小发电机,电影队的中吉普把我和张际平送到山下,我们就背上机器和影片,开始了艰难的爬山之路。

  上山没有大路,只有战友们在荊棘中踏出来的影影绰绰的小道,而且山路陡峭,身上背着机器,还要用手抓住两边的荊条或小树枝,才能一步一步往上攀登。一路汗水一路歌,几经休息,终于登顶。

  看到师部的电影队来了,战友们特别兴奋。也许是为欢迎我们的到来,“庄稼连”今天的晚饭特别丰盛:大米饭、馒头,炒菜,烧菜,印象最深的是大铁桶里的猪骨头汤,随便喝,里面有大块的猪肝,大块的骨头,捞起一块放在碗里,大快朵颐,过瘾!连队的伙食就是比机关的粗犷和实在!

  当然,放映结束迎来战友们热烈的掌声。

  02

  师直属单位有师机关、师医院、建筑给水营、修理营、教导队等单位,还有五师代管的会理59野战医院每月要去一次。我们在食堂吃完饭开车直达目的地。给水营的战友们早已在铁架子上栓好挂银幕的绳子。我们目测放映机的位置,架好机器,打开电源,灯光满满地照在银幕上,不大不小不偏不依,这都是长期积累的经验。

  放映结束前10分钟左右,炊事班的两位同志到食堂为我们做早先准备好材料的宵夜(攀枝花天黑得晚,夏天要到8点多才能放映,可惜电影的结尾他们看不到了),结束后战友们帮我们收拾机器,搬上车,一路上我们唱着影片中的歌曲或者说着影片中的台词(对白),高高兴兴地回来了。

  放映期间还发生了一件趣事:放映前给水营的通讯员早早把茶叶泡好,加上白糖,期间又加了水,要盖上水瓶塞子的时候发现塞子没了,桌子上、地面上怎么找也找不到,放映结束的时候才在我的茶杯里找到它,小战士不好意思地笑了。

  03

  拥军爱民、拥政爱民是我军的优良传统。我们电影队会在一定的节点去为地方群众放映。有一次,一个信箱(那个时候公司都以信箱称呼)庆祝革委会成立几周年,地方电影队和我们电影队都去了,当地群众高兴极了,看电影的人到得特别多,电影幕布的后面也坐了不少人。双方都用长江F—16型放映机,单机放映,每卷片子放半小时左右,中间要换两到三次片子。地方的电影队先放,我们后放。换片时他们需要开灯,换片时间较长,我们换片时不需开灯,手脚麻利地处理好,立马开机放映,整个过程只需30秒左右,绝对不会超过45秒。放完后,坐在放映机周围的观众赞叹到:还是解放军换得快!这是我们苦心钻研、长期积累的结果。

  离开部队快50年了,铁道兵放映员的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记得清清楚楚,那些典型场面历历在目。虽然退伍后在地方又放了几年电影,但是和在部队放电影相比,总觉得是少了点什么。少了点什么,一时间说不清楚,好像是少了点在部队时的青春和激情……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随笔 生活 放映员 铁道兵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生活感悟

查看更多生活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