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冬腊月的成都,阴冷阴冷的,其实,这座城市终年都感到被阴霾笼罩,实属盆地气候,特别在冬季里,像要孕育一股新生的寒冷。数九寒天适宜居家,恰逢周末,只想把酒言欢,围炉谈天。无奈,生活不只是如此安闲自若,还有很多的人和事物需要我们去萌发,去担当......
2022年1月9日巳时,在成都锦江河畔的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内一北苑宾馆茶坊里,有来自国内大型微信公众平台“香落尘外”旗下的巴蜀专栏的文朋诗友们,早已拟定的第一届年会的召开,此乃一年之会晤,何为故之?望江校区是川大的百年历史老校区,因具有四面发达的交通之便捷,所以年会特意安排在此举行。
今天可谓是群英荟萃,文士咸集。当大家走下网络、荧屏的那一刻,彼此似乎都“长吁短叹”一声:“唉!我们终于可以面对面地交流了......”今天,大家得以一睹自己心目中要好且又熟知的文友风采,见面时都互相连连称赞,礼节性地道贺。可谓收获满满,不虚此行。
十点半,等大伙儿几乎都到齐了,会议才算正式开始。
我们今天的会议主题主要是如何把巴蜀专栏发展壮大的问题,商讨平台栏目的建设之用意,首先是如何征到高质量的文稿,最重要的一点是突出多为本土风物撰文,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专栏的发展意图。接地气的文章才最受众,才最适宜本地阅读群体,开辟和稳固一大批本土忠实的阅读群体才是最根本的。
其实,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靠谱的是扎根本土,扎根生活。文字好像一只可爱的小精灵,像温馨的灯塔,在我们的精神花园里飞舞的蝴蝶,是我们迎着风雨进发的帆船。好的文艺作品可以顶一个师,正如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一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文学艺术的殿堂里,网络高手如云,民间卧虎藏龙,如何去挖掘人才,作为编辑人员,如何快捷地筛选到一手文稿,进一步壮大专栏的队伍,提高写作质量现已是摆在我们新一年的首要任务,以全新的思想,全新的责任使命感,共同打造香落尘外这一纯文学平台。
自古以来,巴蜀大地人杰地灵,物产丰沛。历史上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文墨豪客。而今,巴蜀文化的繁荣兴盛落在了当今巴蜀文化人的肩上,香落尘外平台身先士卒,率先发起,大胆地提出为公众文化服务的理念,一种大无畏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设想要立足把本土文化兴起的远大宏伟目标,毅然决然地成立巴蜀专栏,而专栏的建设为的就是传承和宣传巴蜀文化之宗旨。
虽然香落尘外平台是面向全国征文,综合型纯文学平台,但就专栏的设置要义,为的是让我们把自家门前那一亩三分地”挖深点儿、堑细点儿”,而后再图扩展,发展外围。
年会主持进行得井然有序。会议安排一共分为三个环节。首先作会议欢迎词,说明年会召开的基本思想,其次是总编湛蓝女士阐述平台的发展历程,回顾过去的一年,再展望未来。总结2021年时,让人感到是及其不平凡的一年,收获颇丰。平台曾组织多次大型比赛征文活动,又成功开设多个具有个性特色的专栏。今天总编的发言是核心部分,其次是与会人员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分别谈了年会的心得体会,大家都畅所欲言,激情澎湃的。会议结束安排二楼餐厅就餐,然后派发温馨小礼品,会后似乎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会议主要内容是听取了总编湛蓝女士关于平台的发展历程,她详尽地介绍平台的发展史,一路走来的辉煌历程,在座的文友个个都翘起了大拇指,无不感到钦佩,一种倾慕之情油然而生。
我相信,在今天会议结束之后,本着“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想法,最后实现共同致富(意指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试想,通过今天的会议议程,一定会让专栏有所起色,以及实现一定规模的发展,希望未来达到实现发展的宏伟蓝图。
凡是属于巴蜀人士的文学爱好者,见识了香落尘外的博大胸怀,投稿首选本地平台是之明举。
一直以来,该平台致力于传承巴蜀文化的情怀之温馨,且已与官方合作多年,与多家纸媒联盟,所以,作为巴蜀的文学好爱者,投稿香落尘外巴蜀专栏也是义不容辞的。
在这辞旧迎新之际,巴蜀文友们今天欢聚一堂,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让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心里都充满了喜悦和感激之情。喜悦的是我们都赶上好时代,如今时值互联网发达时期,可以通过网络传播文化,传递我们的思想感情,传递最前沿的一切时尚的东西,那一团永不磨灭的信念之火一直在我们的心中熊熊燃烧。庆幸自己生长在好时代,大好光阴正值韶华。感激创始人搭建了好平台,平台的命名雅气又大气,香落尘外,是她让我们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紧紧地靠在一起,实现了彼此心中的梦。
然而,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让我们期许农历2022年的到来,平台将提供众多巴蜀文学爱好者施以拳脚的机会,未来更可期,愿所有的文朋诗友都能“文似山泉涛涛落,字如东海滚滚来”。
写于202.1.14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