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趣事

周振宇:痴迷斋里痴迷人

作者:周振宇   发表于:
浏览:46次    字数:3426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113篇,  月稿:0

  痴迷斋,既是他热爱书报的书房名称,又是身为共产党员的他学习党史、宣传党史、珍藏党史的痴迷写照。

  一

  初冬,顶着鸭舌帽侃侃而谈的老者,是2018年一次横峰县作协会员座谈会时留给我的初次印象。

  最初知道黄国城这个名字,是十七年前,我在葛源中心小学就读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从邻居家中的杂货间淘来一本名叫《一代风流》的地方党史读物。书中有他撰写的多篇党史文章,但当时我尚未与他谋面,直到后来才有机会让我与他结识。

  深入接触后才得知,黄国城是半个“葛源人”,他1945年10月出生在上饶县沙洲村,1963年8月他从上饶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横峰县葛源公社黄溪中心小学任教。之后他又成为了“葛源贵婿”,成为了半个“横峰通”。

  黄国城先生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21年,先后担任过班主任、教导主任、完小校长,在葛源乡的清湖村完小工作期间,他的教学杂文、教研文章就经常在《江西教育》、《江西日报》上发表,是一名很有造诣的教师。

  三尺讲台,流逝的是青春,沉淀的却是真情。后来从黄国城先生口中得知,他是在教书生涯的第20个年头,也就是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1984年,因工作需要,他被调到了县民政局工作,成为了“行政干部”,1988年他又被荣调到县委党史办任主任。

  党史办的主要职能是学习党史、研究党史、编撰党史文章,偏重地方党史研究整理,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为党的建设和当地党委决策提供历史借鉴。在大多数人眼里,这个单位是个边缘化的清闲部门,用黄国城自己的话说,是“三清部门”,即“清净、清闲、清贫”,但他却把这里当成学知识、学写作的场所。

  对于他这个党史“门外汉”而言,收集学习积累党史资料可没那么容易。为了尽快熟悉了解闽浙赣苏区的党史资料,他可以说是下足了功夫。当时工作条件艰苦,要想系统地研究赣东北党史和闽浙赣的发展史谈何容易。单位无公车,工作经费又少得可怜,为了征集“三亲”(亲历、亲闻、亲见)资料,他经常一个人自费出县坐火车、下乡坐汽车、进村入户骑自行车,甚至步行十几里山路登门拜访有关人员,同老红军、苏区老干部、烈士亲属促膝谈心。

  一本本泛黄的党史资料,浸染的是党史情怀,留下的却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宝贵财富。经过几年辛勤笔耕,一个个生动的革命故事,在黄国城的笔下重放光彩,一篇篇耐人寻味的党史文章陆续在《历史大观园》、《文史大观》、《党史文苑》等刊物刊载。在这期间,也就是1989年底,他经常挑灯夜战,从起草修改到誊写足有一月之久,一篇近万字的论文《浅谈赣东北苏区党的白区工作》在《江西党史研究》发表,深得党史同行们的赞许,后来此文还获得“江西省党史研究优秀成果奖”。他自己也荣获江西省委党史委表彰的“党史工作先进个人”和中共上饶地委表彰的“优秀党务工作者”。

  二

  近年来,我有幸两次走进他的“痴迷斋”书报房,这里是他珍藏党史资料的“百宝箱”。呈扇形的木牌呈暗红的底色,篆体字让人眼前一亮,据他介绍,“痴迷斋”门匾是县里有名书法家题写并赠送给他的。

  存放党史资料的“痴迷斋”书报房只有十几平米,藏于横峰县城区红太阳附近的老旧二手商品房内,两面书柜和一张书桌以及地板均是他藏宝的地方,甚至阁楼放棉被的地方也被他利用了。堆满了一叠叠的报纸和各类书刊。据他老伴介绍,搬家的时候,他硬是用手推车把一摞摞书报搬进新居,唯恐遗失一本书、一叠报。

  他从县民政部门调到党史办,从事党史研究工作。期间,对中共党史和地方党史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上工作的需要,他开始多方收集和收藏党史书、报、刊,并将收集到的资料分门别类整理汇编,写进地方党史,集结成书。在党史办工作的7年间,他撰写了大量党史文章,在各级报刊发表了文章的报纸或书籍,他都完整地保存着,并对各种党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30多年间,他已累计收藏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报纸3000多种1万余份,400多本党史书刊。

  一叠叠整理完好的泛黄旧报纸、一排排规整有序的各类刊物塞满了他的书报房。《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语录》和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人著作,以及《闽浙赣领导人》和赣东北各县的党史资料,甚至是新中国成立后报道的历次党代会、祖国生日、元旦、重大事件党报党刊及各类地方报刊,均成为了他的收藏品。热爱收藏的他,各类党史资料和文友们在报刊上发表过的文章或出版过的书籍,都已被他纳入收藏范围。他集报的故事先后被县、市电视台以及《华东集报》、《上饶日报》新闻媒体报道。

  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他为文化馆提供了历次党代会的报纸史料,在县艺术中心展览,深得观众喜欢。

  站在“痴迷斋”书报房门口,望着身旁清瘦的黄国城老先生,衣着朴素的他虽说居室简陋,却很“富有”,让我好生羡慕。

  三

  党史文化是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宣传党史文化有利于共产党员坚守初心,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使党员干部能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奋进力量。

  黄国城在党史办工作虽说只有7个年头,但为传播党史文化打下了厚实的基础,他组建了横峰县党史学会,对横峰人研究发掘横峰地方党史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会员们积极撰写的党史文章尽情讴歌这片红土地,也促成了《横峰英烈》、《中共横峰党史资料》、《红土地的宝藏》、《红色省会——葛源》、《中共横峰党史大事记》等书籍的出版,期间由黄国城本人撰写的党史文章字数已达十几万字。

  1994年他离开县委党史办以后,他仍然不忘宣传和撰写党史,通过历史和现实的结合,在众多刊物上宣传横峰老红军、老干部的事迹。他参与纪检委编辑的《清风明月》和葛源中学编辑的《红土地赞歌》等乡土教材。在他退休后,常被县委组织部、人武部、武警中队等一些单位邀请去宣讲党史课。

  对于宣传党史文化,黄国城是一个“较真”的人。但凡有人提到党史,如语句中有误说或不当的地方,他会立即给你纠正并说明理由。有时甚至过去几天,对方已经不在意此事,他还找来资料依据给对方过目证实,使之信服。

  也许是上天给你打开一扇窗的同时就会关上了一扇门,2015年他因干眼症引起角膜破裂,右眼已经失明,通过角膜移植后只保住了眼球,左眼视力也在下降。这对于爱好党史和读书写作的他来说,是一种致命的打击,好在他想到自己还能传播党史、提供党史资料,原本心情沉闷的他也逐渐乐观了起来。

  热爱宣传党史文化的他,即便身患眼疾,但依旧挡不住他燥热的心。2017年的一天下午,也就是他做完眼睛手术后的第二年,县博物馆的负责人邀请他去讲解闽浙赣根据地的发展史,家人们都强烈反对,但他却执意要去。他对家人说:“此次听课的对象是来自全县50多处革命旧址的年轻管理员,闽浙赣根据地的成立、发展、壮大应该让他们了解,我有责任和义务去……”

  没有讲稿的他,或许是教师出身基本功扎实,或许是他对这块红土地的眷恋和热爱,他把弋横起义、信江特区、赣东北根据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等各发展阶段的革命斗争讲得脉络清楚,时间、人物准确。以根据地建立的各阶段党组织、政权机构、军事机构和群团机构等为切入点,期间穿插革命先烈故事。两个小时的侃侃而谈,让学员神情专注,听得津津有味。

  今年78岁高龄的他,依旧和往常一样忙碌着,先后为县人大老干部和博物馆年轻讲解员进行了两场免费的地方党史讲座,宣传横峰党史文化。与此同时,他笔下《遥看横峰,横峰无处不花园》、《且为忠魂歌与舞》、《小毛巾折射新面貌》等一篇篇饱含真情的文章,成为宣传横峰党史及地方文化的“力作”,陆续被《横峰报》、香落尘外网络文学平台以及《岑山》微信公众号转载刊用。其中《小毛巾折射新面貌》还在上饶市老年大学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征文中被评为一等奖文章。

  伴随着横峰县老年大学学员们传唱,由他填词的校歌,依旧看到身为县老年大学副校长的他忙碌的身影,讴歌党的历史和党领导下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俨然成为他这个2020年度上饶市“最美老干部”的“关注点”。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退休后,他先后出版了《人生走笔》、《痴迷斋文集》等书籍,我也有幸喜获他赠予的几本地方党史书籍和他饱含真情的几句寄语。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是对共产党人学史的要求,也是黄老先生真实的写照。藏在痴迷斋里用放大镜看书写作的他,虽已年过古稀,但他依旧痴迷党史、痴迷文字。他和刚入党时的心情一样,不停地撰写着深情的诗文,讴歌着横峰这片集古、红、绿、新为一体的土地……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痴迷斋 周振宇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生活趣事

查看更多生活趣事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