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徐亚光——我被铆在了百草园

作者:徐亚光   发表于:
浏览:164次    字数:1526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5篇,  月稿:55

  走进绍兴鲁迅故居,我拜谒的顺序是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的。这既是一种偶然,又是一种必然。

  第一天到了“三味书屋”。来在这里的游客一波连着一波,年轻人的比例还很高,他们总会排着队在其窗前拍照留影,以“三味书屋”匾额和那幅“松鹿图”作为背景,感觉特色明显,历史尤其厚重,极富沧桑感。鲁迅先生在书屋东北处的书桌上刻有一个“早”字。这个“早”字是有来历的,鲁迅为了给父亲抓药,上课迟到,被塾师很严厉地批评了一次,于是,他刻下这个字,从此再也没有迟到过,这是他的“范”。见到这个“早”字,好像茫茫中的一点星火,还在放光,仍在警示后人“不二过”。

  印象深刻的还有塾师寿镜吾的孙子对“三味书屋”的解读:“祖父对三味书屋含义的解释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逼真地写出了它的严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这有所启示:教育就一定要有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是真理性的结论。尤其学生在青少年成长时期,如果把“尊重孩子”变成了“任性放纵”,那就毁了孩子,毁了家庭;甚至危害更甚。“救救孩子”的呐喊于今仍然是振聋发聩的!不是吗?

  在此想到了我的几位语文老师。“要从你最熟悉的生活开始作文”,是老师们都谆谆告诫的作文之法。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齐志友老师特地领我们到生产队的玉米地掰苞米。写人物就写了老队长,记叙文就写了掰苞米的过程。

  2023年5月,走进百草园,也就到了鲁迅先生乐趣无穷的童年乐园。坐在鲁迅先生描写的泥墙根旁的石条凳上,我相信40多年的愿望真的实现了!从初中读到先生的这篇散文就对百草园十分向往了,在温情满满的文字中陶醉痴迷,往复循环。一本薄薄的《朝花夕拾》伴随了我近40年!这是鲁迅先生1926年在厦门大学期间,与许广平女士的热恋期间,萌发了温暖的回忆,一份热发两份光,一边与许广平女士通信,一边写出对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我虔诚地默读,高声地朗诵,常品常新,每每开卷常常十分开心!在泥墙根一带,我寻找着,那低唱的油蛉呢?弹琴的蟋蟀们呢?蜈蚣和斑蝥呢?何首乌藤与木莲藤都到哪里去了呢?空中的飞鸟是丛草间直窜上去的“叫天子”吗?往复地慢慢地环视,凝视周围的景观:菜畦、石井栏、皂荚树、络绎不绝的参观者······阿Q、祥林嫂、孔乙己、狂人、闰土,一个个仿佛从这百草园接连走来;耳畔似乎有声音回响:“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是的,从鲁迅熟悉的找到了自己熟悉的:碧绿的菜畦对应着黄洋洼的绿树,叫天子对应着草原飞鹰,高大的皂荚树对应着蓝色的亭亭玉立的格子花,泥墙根一带对应着土牛子山,《藤野先生》对应着《克里夫教授》。雪地套鸟,我们有着差不多同样的经历。现实主义之现实就是可见之具象,可感之境,可体会的生活。于是我写就散文《十五的月亮初十圆》《风行故乡》《土牛子山记事》《看电影》。有的选入中国散文学会编纂的《中国散文大系》。我参加北大国学班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参与“北疆文化”创作生产,组织“青山绿水敖汉行”“人文敖汉行”等采风活动,于是就有了《未名悟道》《人文的行走》《在水一方》《祖国北疆的敖汉绿》等文集出版发行,并且荣获“中国当代散文奖”等奖励。

  在绍兴短短两天的时间里,仅仅在这百草园里,走,停,观,照,识,品,记,想,凝望,逡巡,回忆,就用了大半天时间,怎也不忍离开,仿佛有什么东西把我铆在这园里了。如果不是另有其它事情,我真想把机票改签,再增加一天时间,留在这个园,真的是走不出这个园!——民族魂;真正的猛士;——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啊,以鲁迅先生文为师,以他的创作观为师,以他的创作方法为师,以他的思想为师,以他的方向为师,以“民族魂”为师,这一过程登山观水,历经沧桑,从未移易。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星火燎原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