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陈建中:在《诗经》中“采”野菜(散文)

作者:美文苑   发表于:
浏览:20次    字数:3317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75189篇,  月稿:7872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这是《诗经》开篇《关雎》中的诗句。里面的“荇菜”,就是一种野菜。

  诞生于2500多年前的《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文学史的光辉起点。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学的瑰宝,诗经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与人民生活状况,还蕴含着先民丰富的自然观察与生态智慧。其中就包括先秦时期人们对野菜的采摘、利用及其背后的生活情感。

  先秦时期,社会生产力还很低下,农业生产很不发达,采集、渔猎仍然是先民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野菜采集,更是当时必不可少的生产生活方式。那时,野菜不仅为人们的餐桌增添了色彩,还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解决食物不足的问题,又通过采摘活动,传达出深厚的情感及象征意义。

  我是一个喜欢投身自然、拥抱自然的人。休息时间,我经常骑着自行车来到田野山林,欣赏野外风景之余,也收获采摘野菜、野果的乐趣。因此,对于诗经里面关于野菜的记载,我是非常感兴趣的。

  根据我的粗略统计,《诗经》中记载有野菜的篇章很多,从开篇《关雎》,到后面的《鲁颂*泮水》,记载野菜的诗篇有60多篇。里面记载的野菜,多种多样。从《关雎》中的“荇菜”,到《鲁颂*泮水》中的“思乐泮水,薄采其芹”“思乐泮水,薄采其藻”“思乐泮水,薄采其茆”中的“芹”“藻”“茆”等,记载的野菜近百种。不光有陆生野菜,还有水生野菜,如荇菜、茆(莼菜)、芑(水芹)、蒲、荷(菡萏)、葭、荻等等。

  《诗经》中的野菜,大多都是药食同源的植物。常见的如《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中的卷耳,就是苍耳子,是一味解表药,可祛风散热、解毒杀虫,主治头风、头晕、目眩等等;《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中的芣苢,即现在的车前草,民间又叫蛤蟆衣,是一味利水渗湿药,可利尿、通淋、渗湿止泻,还可清肝明目、祛痰止咳等等;《桑中》“爰采唐矣,沫之乡矣”中的“唐”,即菟丝子,是一味补阳药,主要功效为补益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外用消风祛斑等;《中谷有蓷》“中谷有蓷,暵其乾矣”中的“蓷”,就是益母草,是一味活血调经药,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的功能,可治疗多种妇科病;《豳风*七月》“四月秀葽,五月鸣蜩”中的“葽”,就是现在的远志,是一味安神药,具有安神益智、交通心肾、祛痰、消肿的功效等等。此外,还有艾(艾蒿)、萧(香蒿)、椒(花椒)等野菜,均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都属于药食同源的植物。

  《诗经》中记载野菜时,其表现形式不拘一格,多种多样。既有直接写采摘、烹制、食用动作、方式的,也有把野菜作为起兴之物,引起后面所咏之事的;还有将野菜作为叙事、抒情的景物或背景来描写的。

  直接写采摘、收割野菜的,如“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卷耳》),写的是采摘苍耳子;“采采芣苢,薄言采之”(《芣苢》),写的是采挖车前草;“翘翘错薪,言刈其蒌”(《汉广》),写的是收割蒌蒿,“刈”就是用刀收割;“于以采蘩,于沼于沚”(《采蘩》),写的是采集白蒿,“蘩”指的是白蒿;“陟彼南山,言采其蕨”(《草虫》),写的是采集蕨菜;“于以采蘋,南涧之滨”(《采蘋》),写的是采集一种水生蕨类野菜等等。

  描写采收、烹制方式的,如《豳风*七月》中的“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这里的“亨葵及菽”中的“亨”,就是烹制的意思;“葵”和“菽”,分别是指葵菜和豆叶。剥枣、获稻、叔苴等,是不同时期不同作物采用的不同收获方式,“剥枣”就是打枣子;“获稻”是指收获稻子;“叔苴”是指捡拾胡麻子。

  《诗经》中的野菜,不仅仅是物象本身,而且还是负载着丰富情感表达和社会寓意的核心载体,显示出古人对于自然界细腻的感受力和深厚的诗意情怀。这突出体现在把野菜作为起兴之物和将野菜作为景物或背景来描写两个方面。

  把野菜作为起兴之物,引起后面所咏之事、之情的,为数不少。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关雎》),以荇菜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简兮》),以榛和苓起兴,引出“西方美人”,也就是从周(周在卫国的西边)来的舞师;“爰采唐矣,沫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桑中》),以菟丝子起兴,引出自己心爱的姑娘孟姜;“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采葛》),以香蒿起兴,引出对姑娘的思念之情;“隰有苌楚,婀娜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隰有苌楚》),以洋桃(苌楚)起兴,引出对人生的感慨(羡慕草木的无知无觉,透露出悲观厌世的情绪)等。

  将野菜作为景物或背景来描写的,如“绵绵葛藟,在河之浒”(《葛藟》),写葛藟这种藤蔓孤寂地生长在水边,无人问津,隐喻自己流落异乡、无人理睬的处境。“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山有扶苏》),以生长有乔松的山林和薄雾笼罩的原野为背景,描写一对情人在这里打情骂俏说悄悄话的情景。“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采薇》),以薇菜出芽、柔嫩到老硬、枯萎等不同时段为背景,写出了征夫一年四季不得歇息、不得回家探亲的艰辛苦闷。“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彼菑亩”(《采芑》),通过描写周室新垦的田地不断增加,歌颂周宣王征伐南方荆楚的功绩。“我行其野,言采其蓫。婚姻之故,言就尔宿”(《我行其野》),通过写一个被弃女子独自在野外采摘羊蹄菜(蓫)的凄凉情景,反映出被遗弃女子的怨愤之情。“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文王有声》),写了丰地虽然富足、安逸(丰水有芑),但是武王不满足于祖上的成业,而是着眼于周王朝的长治久安,毅然决定离开旧都丰京,迁都到镐京,开创新的基业等等,歌颂了武王开疆拓土的文治武功。

  当今时代,生产高度发展,科技高度发达,包括蔬菜在内的食物(食品)等生活物资极其丰富,《诗经》上记载的许多野菜已经淡出了人们的餐桌,有的被驯化成种植的蔬菜,有的被单纯地作为中草药使用,有的则成为无人问津的野草,但仍然还有一部分野菜为人们所钟爱,伴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如荠菜、艾蒿、莼菜、芦笋等等。荠菜,除了可作为蔬菜炒食外,还常常被用作饺子馅来包饺子;艾蒿除了可以做粑粑外,还用来蒸青团,成为一道时令美食;莼菜则被用来打汤,其味道鲜美可口;芦笋口感脆嫩,是一道高档的保健菜肴,深受消费者欢迎。

  虽然许多野菜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野菜毕竟是野菜,之所以历经千万年而仍未成为人们种植的蔬菜,肯定是有原因的。比如,有的质地粗硬,口感不适,不便消化吸收;有的有辣味、酸味、苦味、涩味等刺激性味道,食用时会引起人们的不适感;有的有毒性,稍有不慎容易引发食物中毒等等。从健康、安全出发,我们在食用野菜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要采摘、购买和食用不认识、不熟悉的野菜;二是有的野菜在烹制前,要事先泡发,软化食材,便于加工制作以及咀嚼、消化吸收等;三是大部分野菜在烹制时,一般都要焯水,这样可以去掉或减弱野菜的毒性以及令人不适的味道,然后再佐以调料烹制;四是有的野菜不适宜鲜炒食用,只能用来制作腌菜、咸菜、干菜等等。因此,我们在加工、食用野菜时,必须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谨慎从事,切不可马虎、随意,以免发生意外。

  时至今日,《诗经》中所描绘的那种亲近自然而富有节奏感的采集生活方式仍令人向往。随着健康养生观念日益深入人心,重新认识并学习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身边的野菜资源成为现代人的一大兴趣点。而保护传统知识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使得我们有必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并尝试将这种绿色的生活方式延续下去。

  由此可见,《诗经》不单是一部文学巨著,更是古人生活实践的经验宝库。透过那些简单而又质朴的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久远时代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在现代社会急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重拾这份源于土地的馈赠,不仅是对我们生存环境的一种尊重,也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具体体现。当我们再次步入田野山林时,也许应该放慢脚步,用心去发现那些曾经装点了古人生活的种种野菜的芳踪。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