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吴传兵:一个民营企业家的创业之歌

作者:杨文迪   发表于:
浏览:16次    字数:6951  电脑原创
级别: 文学童生   总稿:14篇,  月稿:0

  所有坚韧不拔的努力迟早会取得回馈的。

  ——安格尔

  胡发南,男,1971年农历9月12出生,安徽省岳西县响肠镇千佛塔村人。安徽玿德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安徽栖德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和安徽熙南堂民宿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初中毕业就外出自谋职业,从一个打工仔到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家,一路打拼,一路艰辛,一路泪水、一路成功,凭着淳朴憨厚、勤奋努力、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谱写了一曲艰难曲折而壮丽的创业之歌。

  惜别故土

  燕燕于飞,远送于南。

  ——摘自《诗经•燕燕》

  那是三十八年前的事儿了。

  “爸,我不想读书了。”胡发南小心翼翼地腼腆地对父亲说。

  盛夏的天酷热,刚刚从田里劳作回来的父亲,一身汗水,还没来得及放下肩头上的锄头,年仅十五岁的儿子莫名其妙地说出这话。

  “干嘛不读书了?”父亲惊诧地问道。

  “我要出去打工赚钱。”胡发南说。

  “家里不是有父母么?要你去赚什么钱?不好好读书,尽动些歪脑筋。”父亲一脸的不快。

  “真的不读书了。您和妈都辛苦,我尽早出来,起码不要你交学费花钱了。”胡发南坚定地说。

  “家里虽然穷,但古话说‘穷不丢书啊’,你怎么有这想法呢?”父亲不解。

  “我失去了读书的兴趣,就是读下去也是白费。不如出来干点事,搞点收入,减轻家里负担。”胡发南说,“爸,我已经想好了,您就同意吧。”

  听儿子这么一说,父亲沉默了。

  说句实在话,父亲此时心里五味杂陈,很是难过。他知道儿子虽然年龄小,但懂事早,学习成绩也一直较好,读下去一定会有出息的。哪个父母不是望子成龙,他也想自己的儿子读书后,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庭的命运。他更知道家里实在太艰难,儿子读书期间家里连买铅笔的钱都没有,他给儿子立了一个规矩,那就是每次买新铅笔时必须将原铅笔头子交回审核,认为确实不能再写字了才同意买一支新的。生活的困顿,的确让儿子没有心思读书。

  父亲声调低低的,说:“儿子啊,家里再穷也要供你读完书的,你不要歇书,好好念下去,日子会好起来的。”

  “父亲,读书不是唯一出路,行行出状元呢。我已经决定了,真的不读了。”

  当年,改革开放风起云涌,发家致富是时代主题。胡发南从收音机、广播中和长辈们言谈中,听到神州大地改革春风劲吹、人人争当万元户、户户发家致富的信息,打小就很聪明灵活的胡发南萌发了休学外出闯荡发财的念头。加之,深山中的村子,自然条件严酷、生存环境较差,家家户户都举步维艰,家里的困境,早就刺激了懂事较早青春萌动的胡发南,他想改变家里的困境,改变自己的人生,要“挪穷窝、换穷业”。

  真的勇士,不在年高。1986年暑期,年仅十五岁的胡发南,读完初中,就丢掉了书包,别离了学校和父母,毅然决然地离别故土,怀揣着在岳西水电中专班教书的舅舅资助的几十元钱,只身来到芜湖小商品市场,采购了一些牙膏、牙刷、皮鞋等生活日用品回岳西买,赚点差价。

  小商品转售,开启了他人生一波三折的创业征程。

  矢志拼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摘自《诗经•郑风》

  胡发南,自小家境贫寒,练就了他吃苦耐劳的品性。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他没有被吓倒,在困境当中,他没有绝望,致富的道路千万条,这条不通走那条。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他什么苦都吃过,什么活都干过,在磨炼中打拼的胡发南学到了许多处世之道和经商经验。

  “唯有改变,才能拯救”。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胡发南发誓要改变自己,拯救贫困的家庭。

  一开始,从芜湖批发一些小商品回岳西,不是很好卖。胡发南就像以前的货郎一样,挑着担子上屋下屋东家西家叫卖着,但效果不是很好。但脑子灵活的胡发南,想到一个点子,就是以货换货,他挑着担子到处以货换货,并远到潜山和平、三里等地,和当地老百姓换杉树,然后将杉树扛到一个叫草皮凹的小型木材交易市场去卖,这样芜湖批发的小商品也卖掉了,同时,换来的杉树又额外赚到一笔钱。两头都有收入,算是相当丰厚了。由于当时换树较多,他扛不动也扛不完,到现在还存有五十余颗杉树在响肠独山一户人家。当年没有公路,运输极为不便,全靠人力驮树,而且尽是上坡下岭,跌倒,爬起,再驮……现如今一想起这些事,胡发南就幽默风趣地说:“我的个子矮估计就是那个时候扛树的”。这么一努力,胡发南就赚取了他人生第一把钱,虽苦累相随,但幸福多多,劲头足足。

  党的政策好,改革的东风吹遍全国。看着别人家的条件慢慢好起来,万元户像雨后春笋般的出现,而自己家还在贫困线上。胡发南心里非常着急,他想,光靠批发小商品赚取一点差价,远远改变不了家里贫困的现状。

  他脑筋一转点子就来,到公安办理了一张《边防证》,再次告别家人踏上南下的火车,到了深圳。

  初到深圳,人生地不熟,举目无亲,寸步难行,心里倍感凄凉。再看大街小巷灯红酒绿,许多大款花天酒地,真的是富人的天堂。他游走在深圳的大街上,自己的吃住都成问题。他顾不得重活轻活,匆忙在罗湖火车站找了一份工作,就是帮上下火车的客人扛包。每次客人付费5毛、1元、2元不等,随客人愿意,自己不争。他没日没夜地干,这样虽然很累,但既解决了温饱,又小有余钱补贴家用。他渐渐适应了这份工作。辛苦工作将近一年时间,其中的苦和累只有自己知道。苦和累换来了收获,他开始有了一点积蓄。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当时的深圳社会还较乱,“黑社会”性质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一天胡发南正在给一位香港的客人送行李上车,忽然,来了几个凶汉,挡住了胡发南的去路。

  他们蛮横地说:“你在这里赚钱,谁同意的?”

  胡发南说:“我自己出力干活,要哪个同意呢?”

  对方见胡发南态度还挺硬的,就推搡着他,说:“这里是老子的地盘,你要干可以,就必须缴纳5000元茶水费。”

  “5000元茶水费?哪个规定的?”

  “老子规定的。不给就滚。”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5000元可不是小数额啊。胡发南非常奇怪,自己辛苦劳动,自食其力,干吗还要交给他们什么茶水费呢?

  真的勇士,上了战场无所畏惧。他坚决地说:“不可能,我也没那么多钱交。”

  于是对方就大打出手。对方人多,胡发南被打得遍体鳞伤,腿上至今还有疤痕未痊愈。

  胡发南是一个硬汉,临危不怕,临强不屈,就是打断了腿也不交钱。这样,胡发南就经常被这帮坏人打。胡发南怕父母担心,从没告诉家里,苦与痛一个人独自扛着。

  久而久之,胡发南在此难以立足,被迫离开深圳,回到家乡。

  2022年因工作原因再次来到深圳,在罗湖火车站胡发南想起了往事,一个人静静地呆了好久、好久,想到自己创业的艰辛与曲折,百感交集,眼泪止不住地流。

  1996年,已经成家立业的胡发南再次离开家乡,来到了浙江温州。这里与当年的深圳有天壤之别,没有灯红酒绿,只有忙忙碌碌,大家都在勤奋工作。胡发南来到劳务市场,立即找到了一份做皮鞋的工作。三个月学徒期间,他就将皮鞋加工的多项工序学会了,得到了厂长和师傅的高度赞赏。皮鞋厂的工作太累,每天早上六点上班,晚上12点下班,没日没夜工作。胡发南想到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肩上的担子重,上有老,下有小,要承担起家庭责任。所以,他省吃俭用,所有的工资全部汇回家里。1997年回家过年时,带了3千多元现金,这在当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全家人特别开心,见家里人高兴,他更开心,这就是创业果实,这就是创业的幸福,这就是生活的快乐。于是,他时常哼起了快乐的小调。

  1999年由于市场原因,皮鞋厂生意萧条,胡发南辞职回家,另谋职业。当时岳西生产销售微肥甚火。在朋友的引荐下,胡发南进了一家微肥生产公司,当上了销售员。经过努力打拼和奋斗,胡发南打开了广西和河南两个大市场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业绩换来收获,他的经济收入也日渐丰厚,终于跨进了“富裕”的大门。2002年家里盖起了楼房,当上了真正的万元户,胡发南在当地成为致富带头人。

  商场如战场,瞬息万变。真的勇士,上了战场头脑非常清晰。在微肥销售行业奋斗了几年,生意日渐平淡,赚钱显得艰难。胡发南敏锐地意识到,这一行也不宜久留,要尽快想办法另谋出路。

  俗话说:“吉人自有天相”。200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胡发南涉足了工程行业。他立马意识到,这一行业将来会发展迅猛,会是一个很火很火的行业。于是,他全身心投入到了建筑工程行业中,修桥、修路、建房,什么都干。

  一开始,做工程对胡发南来说是小白。什么都不懂,连混凝土怎么配比都不知道。

  但胡发南勤于学习,乐于思考,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吃苦耐劳,不耻下问,不论是师傅还是员工,只要他不懂的,他都详细询问,仔细了解,直到全部弄清楚了来龙去脉才罢休。而且,只要公司进驻建筑场地,他就吃住在工棚,奋斗在工地,一个人当几个人用。

  慢慢地,他从建筑工人到企业老总、从不懂工程建设到行家里手,走过了整整13年。其间,他挂靠别人公司承接业务,发展自己,壮大自己。

  2018年,他正式注册成立了属于自己独有的建筑工程公司——安徽玿德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他从建筑工人成长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企业老总。

  一路走来,有艰辛,有快乐;有失败,有成功;有说不完的酸甜苦辣。

  路走对了,走顺了,就什么都顺了。胡发南在工程建设行业取得了巨大成功。承接的工程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公司越来越大、越来越兴旺,公司职工更是越来越多,事业越来越辉煌,每年上交的利税越来越多,都在几百万元以上,近几年累计缴纳税收几千万元。胡发南不仅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带领了一大班人就业,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多次表彰,并被选举为岳西县响肠镇商会会长。

  胡发南做人极为低调,公司这么大,业绩这么辉煌,贡献这么大,但从不张扬,也不同意媒体或政府为他宣传,就是当地政府意欲推举他为县政协委员,他也坚辞了。

  在成绩面前,胡发南没有骄傲,他清楚地意识到:时代在发展,企业要与时俱进,事业的发展永无止境。于是,他在规模宏大的安徽玿德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了安徽传胪大数据发展有限公司,业务也突飞猛进。2024年,他又注册成立了安徽栖德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和安徽熙南堂民宿管理有限公司两个大公司。

  现在,你只要踏入岳西县经济开发区境内,一座五层的“麓枫大酒店”就展现在眼前。该酒店吃、住、玩一条龙,规模大,档次高,顾客盈门,生意火爆。

  安徽熙南堂民宿,是在他的家乡响肠镇千佛塔村胡冲组规划建设,目前已经完成整体规划和前期相关工作,正在等候相关部门批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批复一到,立马开工建设。不久的将来,一处高档次高品味的时代民宿,就会横空出世。

  胡发南通过自己的勤奋拼搏、吃苦耐劳和聪明才智,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不仅改变了家里的困境、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挪了穷窝、换了穷业”,当上了大老板,而且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许多老乡发家致富。

  回报乡梓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摘自《诗经•小雅•小弁》

  “我生于斯,长于斯,就要尽自己微薄之力为家乡做点什么”。这是胡发南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

  胡发南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事业做大做强后,千佛塔村老百姓积极要求他回村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响肠镇党委政府也积极争取他回来担任村干,带领全村建设新家园。

  一开始,胡发南不想丢下自己的事业,也不想从政,一直都没有答应回村工作。但群众的期盼和组织的信任,终于打动了他。但他有言在先:“承蒙组织信任和群众要求,我只干满一届三年,三年后,我仍然去干我的老本行。”

  2011年,他回到了千佛塔村,全票当选“村两委”。

  千佛塔村,是原后冲村和铁炉村合并而成的,因境内有千年古塔——千佛塔而得名。全村总面积4.4平方公里,辖25个村民组,667户,2585人。由于历史原因和其他因素,本来地理区位较好的地方,却一直没有发展起来。胡发南到任后,以质疑、前沿的目光打量着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他决心从当地司空见惯的乡村资源中发掘出更多价值,与全体村干一起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

  为尽快熟悉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进入角色,他上任后的两个月内,就走遍了全村25个村民组667个家庭,特别是263户贫困户。他一边问寒问暖,一边听取群众对村两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走访结束后,他思绪翻腾,心中五味杂陈:我们村区位好,群众发展的积极性高,也有许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有发展潜力啊。

  他静下心来,认真梳理了一下走访得来的意见和建议,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老百姓要求村级发展、家庭致富的强烈呼声在脑中盘旋。群众的需求就是村两委的工作中心,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群众的心愿带到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制定出村级发展的规划,带领全村群众扎扎实实地发家致富。

  群众反映强烈的第一件事是,要打通原两个村之间的村级公路。由于千佛塔村是两个村合并的,以前两个村之间没有公路,现在是一个村了,原后冲和铁炉之间交通很不方便,不利于群众出行,也不利于村两委的工作。胡发南想到自己是搞工程的,有很多人脉资源,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打通这条“连心路”,实现群众的这一愿望。

  他经过初步了解,这条近2公里的路,有两大难题:一是钱的问题,二是占地问题,而且关键是占地问题更难解决。田地到户,每一寸土地都是农民的命根子,他们都寸土不让。以前两个村时,镇党委政府就动过这个念头,修通这条路,但因解决不了路基问题而作罢。现在,胡发南也同样面临这些难题。

  但胡发南有胡发南的点子和思路。他因为平时憨厚实在,做人善良,做事踏实,早就赢得附近邻居和群众的高度赞赏与认可。所以,他凭着自己的个人魅力,到相关农户家,自带烟酒去做工作。说来真怪,他一到哪家,哪家就知道他来的目的,不等他开口,就说,修路是好事呀,一切都好商量。最终,所有占用的田地都是老百姓自愿捐赠的,没有花费一分钱,更没有任何一点矛盾和后遗症。最大的难题,他几个晚上就解决了。下一个难题是修路的资金问题。这个也难不倒胡发南,他凭着熟人熟事的关系,自掏费用,跑发改委、交通局等相关部门寻求项目和资金。在发改委等部门支持下,很快就解决了项目和资金。他自己虽然是做工程的,有工程队,有技术员,但为了避嫌,该工程通过招标,选择了另外有实力的施工单位施工,他自己当起了义务监理,全程高质量地监督施工。一位知情人问他:“你自己要来的项目和资金,施工环境你也协调得这么好,你自己是做工程的,为什么不自己做啊?”他笑笑说:“我不能自己做,我不是为了赚钱,只要路通了,大家出行和工作都方便了,一个多年难解的问题解决了就行了。”

  千佛塔村有座小有名气的“水库”,因为处在“千佛塔”的脚下,许多人都称之为“放生池”。由于缺乏资金年久失修,有较大的安全隐患,成为村两委和群众的一个心头之患。胡发南二话不说,主动挑起这副担子,承诺自己想办法筹措资金,修好水库,排除险情。

  于是,胡发南又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到水利部门要来了一笔资金,把后冲水库进行了高质量的加固,并做了景观提升工程,为后来利用岳西县唯一一个国宝——“千佛塔”作为旅游打卡地,打下了基础。

  千佛塔村村级经济主要是茶叶。茶园就在村两边的山头上,为了整治好茶园,加快发展千佛塔村旅游产业,他又将全村一千多亩茶叶进行了改造升级,并修建了“茶园步道”,方便了群众摘茶,也利于外地人来茶园参观。

  为了解决他家附近几十户群众吃水问题,他主动要求无偿地在他家水田里打井,不收一分钱,不要任何补偿。这在寸土寸金的时代,其精神实在可嘉!

  全镇唯一一所初中——响肠初中,是全镇孩子学习深造发展的地方。当年,因经费困难,校内连路灯都没有安装,一到晚上,一片漆黑,许多学生下晚自习后都胆颤心惊,也有许多学生因看不见路况而跌倒。胡发南知晓这个情况后,立即拿出2万多元钱,给学校安装了路灯。从此,校园内灯火辉煌,学生的安全有了保障,学校以及社会各界对此深表赞赏,许多家长都竖起大拇指说:“修桥修路助学,是积善积德啊!”胡发南对此回以微笑。

  在村两委中,他最能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所以,许多难事他都主动请缨,而且都干得很好。

  当他干满一届三年要求辞职时,组织上极力挽留,群众也强烈要求他继续留任,所以他在村两委的岗位上干了七年。干满了七年,他坚辞不干,回到了他工程建设的老本行。

  有人问他,你在村里干了七年可耽误你事业和收入?可后悔?他客观地说:“肯定有影响,七年时间肯定耽误了我公司的发展,公司因为我没有精力打理,业绩大大下滑,以前一年都是几百万收入,而现在却发不开工人工资了。我担任村干后,把自己的一点积蓄全贴进去了,现在要重新起步,再次创业。我虽然经济上、事业上受到很多损失,但我不后悔,仍然感谢组织信任,感谢全村老百姓的厚爱,虽然在村里做了一些实事,但离要求还是很远,辜负了大家的一片好心!”

  辞去村干后,他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公司发展上,他表示要以另一种方式回报村民,回报组织的信任。在他的努力下,公司又风生水起,兴旺发达起来了,相继成立了安徽栖德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和安徽熙南堂民宿管理有限公司两个大公司。而且,他投资2000多万,把熙南堂民宿建在千佛塔村,就是对家乡千佛塔村最好最大的回报。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