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我观艾崮山

作者:颜雅丽   发表于:
浏览:1次    字数:6546  电脑原创
级别: 文学童生   总稿:5篇,  月稿:5

  (一)

  我是在艾崮山下长大的。今天,我总会在不同地方遥遥寻找她的方向——那是家的方向。

  丘陵纵横的胶东半岛大地上,家乡因群山拥起艾山、崮山两座主峰,被称为艾崮山区。“山区”,意味着这里民风淳朴憨厚、百姓勤劳善良。

  我看艾崮山,如看恒久;艾崮山看我,似看刹那。

  经年间,我已由幼稚变沧桑,而艾崮山并未有任何变化,好像只是漫坡荆草和大树枝叶枯荣了几次而已。于是,我便想高仿古人几句诗文,如此吟诵:“今人不见古时山,今山曾经见古人”“人生代代无穷已,高山年年望相似”。

  我爬上艾崮山巅,北望半岛正探入环拥的渤、黄海中,越过大海,对面是辽东半岛。海峡中散落着一串长山列岛,顺着岛礁登上辽东半岛,向北就能探寻到长白山。

  艾崮山曾是长白山一脉,所以她绝非籍籍无名之辈,她也是身出名门、血统明晰的。但是,亿万年前,这一脉,在山落海出的地壳运动中,有一段陷落和淹没于大海之中,成为今天露出水面的长山列岛。

  艾崮山被割断了与母体相连的脐带,独自脱离和崛起。或许外出闯荡、最终自立门户是她必需的生命成长历程。罩在名山光环下固然风光,但做一回完整的自己、拥有独立品格,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吧。

  她不甘于当余脉,她终成主峰,她的海拔只有814米,却充满自信地傲然矗立。

  (二)

  有山必有水。艾崮山把天上的水珍藏起来,孕育了泉,泉是不干涸的,于是生成了河。河载着水一路流淌,献给大地人间。

  这条河叫黄水河,从艾崮山流出,滋养两岸土地。成片果树在这片土地上无限铺陈,望不到边、看不到头。苹果、樱桃,成为了乡亲们最重要、最稳定、最殷实的收入。虽然,年轻的下一代纷纷离开土地,去往城里,但留守土地的乡亲,觉得最亲、最安心、最踏实的还是黄水河、黄土地和一辈子为伴的果树,他们要在这里终老。

  这是祖上在三千年前春秋时期就选中的宝地。

  黄水河西岸,有三个紧邻的村——古城东、古城李家、古城苗家。冠之以“古城”,那就有来头了,需要收起我们对村庄容易滋生的傲慢心,谦恭地追寻一下它们的渊源。

  岁月变迁侵蚀,古城只留下了一段隐约可寻的黄土夯筑的城墙遗址,静静地隐没在田园之间,毫不起眼。尘世的风声中静下心来看它,耳边那遥远的历史回响开始清晰了。春秋时代,黄水河畔此处城邑,是胶东半岛莱国一座重要城邑。

  春秋,人类经历了石器、青铜器,进入了铁器时代,农具、兵器成熟;牛,从宗庙祭祀的神坛走下,开始耕作土地,刀耕火种走向了精耕细作;青铜、冶铁、漆器、纺织、煮盐出现了,商品交易市场和金属货币出现了。一切文明成果像春天幼苗展示勃勃生机,黄水河畔这座城邑该是多么欣欣向荣。

  诸多墓葬不断出土,被专家以驻地乡镇名字称为“村里集古墓群”,分布于黄水河两岸台地上,包括柳格庄墓群、辛旺集墓群、站马张家墓群。这些墓葬,在20世纪60年代陆续发现,属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陶器、青铜器、乐器、玉器、木器、漆器出土文物数百件,其中大中型墓葬为重棺椁,殉人、殉车马、殉狗,显示着墓葬主的贵族甚至是君王身份。

  古墓群挖掘研究还在继续,乡亲们自发悉心守候着。柳格庄村有一家祖孙三代守墓人:于希芝、于耀宗、于云村,从1972年起,五十多年义务守护古墓,风雨不误,心存信念,为了先人,为了子孙,保护墓葬完好。

  正是因为有了百姓这朴素真诚的支持守候,古城面纱正在一步步揭开,历史天空愈发清晰。

  战国时期,弱肉强食,国家间兼并厮杀的战火无情而惨烈。莱国在战争中被强大的齐国所兼并。艾山、黄水河,变成了齐地。

  齐国,春秋霸主,相中了这山、这水、这土地的鱼盐之利、山川地胜、物阜民丰。

  黄水河流过了古城,来到温石汤村——村名缘自于这里有一股四季冒着汩汩热气的温泉。乡亲们腊月里到温石汤洗一个温泉浴,是过年的必备仪式。临近年关,温泉二十四小时开放,年三十以前必须把温泉浴洗上。当身体浸入热烫泉水中,豆大汗珠在脸上流淌,一年酸甜苦辣,都随这汗珠淌出,让身体焕发新生,迎接充满希望的新一年。

  黄水河流过温石汤,一路向北向西远去,进入大海。这是黄水河的归宿,也实现了一条河的永生。家乡北部,大海环绕,黄水河不忍远去,必化成海,每日流连家乡。

  (三)

  目送黄水河之后,我又返回艾崮山。一路上,我边走边停,同路边那些老人打招呼。他们脸庞黝黑,额头、脸颊皱纹纵横,一双老迈的眼睛沧桑不惊,双手坚硬粗糙,神情安静平和。夏天,他们坐在树下摇扇纳凉;冬天倚在墙角晒太阳。

  我向他们问艾崮山往事,他们的眼神望向远方,仿佛望见了历史深处,打开话匣子跟我讲艾崮山传说。他们讲最多的便是唐二主李世民东征,勇战高丽大军的故事。他们很乐意把李世民称为“唐二主”。

  说的是,唐朝初年,高丽国统帅盖苏文领兵渡海进犯大唐,占据艾崮山一带的古登州烧杀抢掠。唐二主亲率大军前来讨伐。战斗很激烈,唐军几度战败,唐二主也曾陷入非常危险的境地,但最终战胜高丽入侵大军。

  唐二主在艾崮山的传奇,留下了许许多多相关地名村名,竟有上百个之多。

  山顶上一片开阔平坦地带是唐二主驻军地方,有东、西“校场”操练兵马,有最高处“插旗顶”,有山峦野坡处“牧马场”,有崖壁处被唐二主一剑刺入、石开泉涌的“剑刺泉”“饮马湾”,唐二主议事所用的石椅、石凳“东龙墩”,遥祝其母寿辰的“西寿墩”,与大将尉迟敬德在西校场下棋留下的“棋盘石”。

  山脚下村庄“战驾庄”是唐军与高丽追兵大战的地方,“车里张家”“站马张家”是唐军战车和战马驻扎的地方。

  唐军与高丽军决战发生在山巅一条险峻通道“梯子口”。唐军借助险要地势,将来犯的一万多名高丽军队消灭殆尽,形成了“万人坑”,唐军取得最终胜利。

  唐二主经历浴血大战,与当地百姓结下深厚情谊。胜利回朝时,他感念百姓,以战靴相赠,后化为一块状如倒扣靴子的巨石——“靴子石”。他去世后,当地百姓怀念其丰功伟业,在艾崮山建了一座唐王庙。

  艾崮山下大柱村,有一酷似雄鹰的三米高巨石--“鹰石”。唐二主妹妹因丈夫战死,在艾崮山皇姑庵出家,唐二主规劝未果,无奈将狩猎神鹰留下保护妹妹,神鹰日夜守候,久化为石。妹妹孤居深山,郁郁而终,人们将其葬于皇姑庵对面“通天背”山岗上,为“公主坟”。

  这些故事、村名、地名,今天仍在被津津乐道。乡亲们敬仰这位君主,他的传说便久传不衰。

  然而,以李世民东征高丽这样著名历史事件演化传说,便出现了诸多时间、地点、人物逻辑漏洞,从正史看来,谬误百出。

  但是,该怎样看待民间传说?民间传说是老百姓创造的民俗文艺,是艺术的真实。

  艺术的真实,就是一切故事发生,都符合老百姓朴素价值观、道德观,反映着他们的理想、追求、希冀,反映着他们心目中真善美,替他们褒扬正义,鞭笞丑恶……为了实现这些目的,故事便进行了艺术加工再造。

  祖祖辈辈乡亲们啊,一生胶着黄土地,劳作之余,那些传奇传神的民间传说给他们带来多少欣慰,让他们忘了劳累,辛苦中有千般乐趣。

  我小时候,如一代代艾崮山下的孩童,都是听着民间传说入睡,也是听着民间传说长大。每一个孩子听着故事,都在暗下决心,长大后要当故事中的英雄,不当故事中的坏蛋!

  民间传说那些教化、娱乐,充满了百姓朴素而深邃的智慧。

  离艾山主峰最近的黄泥沟村,过去无疑是闭塞的、与世隔绝的。但是,黄泥沟“二大爷”的传说,却在诙谐中讲述着这里的人极具开放性思维智慧,对“人云亦云”“盲从随大流”“教条主义”等思想观念的“自嘲式批判”。

  “二大爷”,是黄泥沟唯一外出见过大世面的人,受到乡亲的信任崇拜,遇事不明必须请教“二大爷”。

  故事一,“二大爷滚坡”:村里一天来了戏班子演戏,可村民不知道怎样看戏,心里想,二大爷怎么看戏咱怎么看。地势陡峭的小山村,戏台扎在村子低处一块平地上,村民在四周高处的山坡上蹲着、坐着往下看。戏演了一会,二大爷困了,打了几个盹没坐稳,咕噜咕噜从坡上滚了下去,村民一看,哟,看戏还需要往坡下滚啊,便纷纷跟着二大爷滚了起来……

  故事二,“二大爷喝鱼汤”:二大爷外出回来,带了一条鱼,要炖鱼汤。村民们从未吃过鱼,便纷纷赶过来,跟着尝鲜。二大爷把锅里放进各种佐料,经过大火、小火一番煮炖,终于可以开锅品尝了。二大爷拿起勺子从锅里舀出一勺汤,一尝,赞叹道:好鲜啊!村民也纷纷拿勺子舀汤喝,边喝边跟着二大爷赞叹:鱼汤好鲜啊!然而,待一锅鱼汤喝完,也没见到鱼,再一看,鱼还在锅台后面原样不动放着,原来二大爷忘了在汤里放鱼……

  这些民间传说,是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打着深深家乡印记。每一位乡亲,都是这些文化的创作者、传播者、传承者。

  讲完了民间传说,这些老人们又会庄重地给我讲艾崮山红色革命故事。这是真实历史。抗日战争烽火年代,这里建立过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英雄部队——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二路,老人们称之为“三军二路”。部队依靠艾崮山茂密山林和险峻地势,依靠群众拥护支持,建设了艾崮山抗日根据地,同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战斗。部队建立工作队,到村子里去、到群众家里去,宣传、组织、武装群众,开办教育,如火如荼。

  老人们还总会跟我提及我们村当年的“双山战役”。双山,是村后边两个并列山坡,东坡顶立着两块两米高大石头,那是我小时候经常玩耍的地方。我军战士把机枪架在大石头掩体后,与来犯日伪军奋勇交战。子弹在石头上留下了累累弹痕,石头后来也被称作“机枪石”。战斗从上午九点打到下午五点,打退了敌军七次冲锋。弹药耗尽后,我军与敌人展开了激烈肉搏战。日伪军伤亡惨重、狼狈逃窜。

  八十载过去,战争硝烟早已散尽,登上双山,耳边荡漾风声,极目四望,夏日绿树、冬日枯草,天边白云游荡,雁阵飞过,山下民居的炊烟,远处果园、公路、厂房在阳光下闪着光泽,一切如此平和舒缓。

  艾崮山深处,还留有“八路兵器厂”旧址,建起艾崮山抗日根据地纪念馆,每天都吸引众人前来接受革命教育。

  记住战争不是记住仇恨,而是时时昭示和平珍贵。

  (四)

  艾崮山,既有和缓绵延的广阔躯体,又有陡峭直立的昂然头颅。

  她躯体里的花岗岩沉稳、坚固,承载着乡亲们生活的村庄、劳作的土地,一派亲和,那是来自于二十多亿年前、新太古代或元古宙时期炽热岩浆所化而成。遍布山坡的岩石,晒了一天,温热温热的,年少的我,玩累了最喜欢躺在上面仰望天上的白云、飞鸟,望着望着,就会迷迷糊糊睡过去……

  山巅之际,却是众峰陡然垂直林立,壁峭千仞,如高昂头颅,有激情冲天、触摸苍穹之志,有高山永远向云霄的理想,那是形成于两亿多年前的中生代燕山晚期的山岩。

  攀爬艾崮山,在她山腰以下,我有说有笑、信步走在和缓地势中。当我进入大山深处,抬头再望,一处处笔直峰林立在我眼前,薄而窄,直而挺,路早已消失,只有前行者踩下隐约脚印;已无可以平视的前方,只有必须仰视的上方,只能手脚并用,甚至近九十度攀爬。

  峰林不是形单影只,而是双峰并峙。艾山主峰两座山头,一大气磅礴、一温柔依附。附近的小艾山、骆驼峰、双甲山、鸳鸯峰莫不成双成对。亿万年垂直节理发育变化和冰川作用,那些脆弱岩石不断坍塌滑落,

  只剩下了今天这些坚韧执着、险如薄纸的铮铮山峰。

  充满奇妙、必然与偶然交织的地理风化运动,造就了艾崮山趣味盎然的象形峰,给人以无限遐想,附着了诸多传奇色彩。抱子峰、武士峰、铁塔峰、雏鸡峰、香炉顶、巩家山佛面,等等,神韵逼真,充满想象力。鼍龙峰,如一条巨鳄,抬头向西天,在云波中游动;崮山香炉顶,有三根巨型石柱,规则排列,如祭天的香炉,令乡亲们虔诚敬拜。

  奇形巨石遍布山体,似上天遗世之物,灵动纷呈,有石老人、四宝石、海豚石、山神石、神龟奔海、虎啸石、悟能拜佛、神仙履、神仙桥、龙墩。有四大巨石组成“四宝石”,相传分别是李世民心爱之物——笔、戟、玺、马所化而成。

  众多天然石臼,宛如人工雕琢,呈“小口、大肚、平底”状,若是直接用来舂米毫不牵强。有单个的、成双的、环状的、成群的、众多相连的。石臼内天旱无雨便干燥,一俟降雨攒水,便有小鱼生成,怡然游动。石臼的形成,或是来自冰川融水对基岩进行的冲蚀,或是河床被水流冲磨而成坑洼,其间功夫,令人惊叹。

  峰、石有象形,便把冷硬的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山。山,就与人间有了精神相连、意念所系。

  大山深处已无路,只有众多纵深沟谷依附着山的走向。沟谷像山体经脉网络,疏密有致,如同通向奇幻世界、寻找藏宝山洞的暗号密码。在沟谷内跋涉,忽而深曲,忽而平浅,忽而笔直,忽而蜿蜒。一处处山洞不时显现,或是滚石堆叠,或是峭壁窄隙,或是自然而成,我竟有盼望寻到桃花源大门的念头——洞内可是别有一番天地?

  水,是艾崮山灵性、生机所在。每年胶东半岛的降水分布中,艾崮山都是雨水充沛的“小气候”。艾崮山的沟岭上,可以随时看到泉从地面上、石头裂缝中涌现,仿佛一脚都能踩出水。水质纯洌清甜、晶莹剔透,掬一捧喝下去,回甘无穷,透心舒坦。在北崮山顶平坦之处,竟分布七眼呈北斗七星排列的水井,间距二十余米,独特的花岗岩蓄积雨水构造,令其常年涌水不涸。

  泉水飞溅,流经险要地势,便飞流直冲而下形成瀑布。艾崮山有瀑布二十多处,最高落差达到四十多米。每年丰水季节,瀑布轰鸣回响山谷,水帘漫卷,水汽蒸腾,惊天动地;而冬日,水流被冻住,形成悬崖冰挂,在阳光下闪烁耀眼光泽,冰清玉洁,晶莹无瑕,是一幅凝固的画,是一尊静止的雕塑。

  艾崮山南北坡都有丰富的地下温泉。那是岩石下涌动的水遇到了火山热源而成,温度达到五十摄氏度,又吸收诸多微量元素,形成矿泉型地热温泉,泉水流量稳定。南坡的温泉艾山汤,自古以来,方圆几百里大名鼎鼎,有病治病,无病保健,在艾崮山区民间流传的医术偏方中,是颇受欢迎的治百病、治未病的不可缺少的神奇汤泉。

  (五)

  一年四季的艾崮山,春花夏雨,秋果冬雪,营造风情各异的山中大世界。

  春归艾崮山,漫坡会开遍红杜鹃,如苍翠雄阔山体上一抹动人的胭脂红。

  山脚下,杏花、梨花、桃花、樱桃花、苹果花相继开放,乡亲们在暖暖的春风中开始了一年辛勤劳作,蜜蜂欢快飞舞陪伴。

  山下芳菲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山中那座曾经的唐朝寺庙——龙兴寺,只留有残塔断碑、基座柱石、石壁石窟。遥想当年,桃花必绽放在晨钟暮鼓、经声佛号中。

  夏日里浓荫蔽日,鸟儿啾鸣。一场大雨会随时而至,山涧瞬时响起河水喧哗。雨后天空,彩虹弯架,溪流欢唱,瀑布飞溅,水从天上来,大珠小珠落玉盘。

  秋日是收获季节。树叶五彩斑斓,核桃、板栗、柿子、松果,随手可摘,松鼠正在忙碌地搬运过冬的食物。蔚蓝天空、洁白流云,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倒映着山涧溪水,水上不时飘来一片落叶,鱼儿和透明的小虾在水中嬉戏。

  冬日艾崮山,大雪飘飘洒洒,一片银装素裹。雪中大山,静谧无声。雪,盖住了山峰、大树、岩石,小生灵趴在厚厚的、暖暖的雪窝里安然过冬。一切好像静止了,都在雪下孕育生机,期待春天到来,冰雪消融,世界再次欢腾。

  艾崮山,是多样性生物的家园。正因为有那些充满灵性、丰富繁杂的野生植被和动物群系,才有艾崮山生命。

  艾崮山,故乡最厚重的一本万物之书,我永远读不完。

  从古至今,人们都崇拜大山,认为山离上天最近,山可以代表人间与神灵沟通,山可以生发万物。帝王将相、百姓庶民,莫不尊崇虔诚、顶礼膜拜祭祀。山有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而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意义。

  高山流水觅知音。山,有君子之德,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是文学艺术永远的主题,展示着高洁精神气质,是文人雅士的精神栖息的家园,也是广大民众祈福消灾、祷告风调雨顺的精神寄托。

  久居城市的人,都向往山。走进山里,空灵恬淡、宁静致远,忘却尘俗烦恼,寻找生命皈依,暂且过上一种闲下来的慢生活,抒发对天地自然、和谐美好的理想追求、敬畏之心。

  坚固屹立,神秘神圣。兼具精神文化和自然地理意义,这就是山的意义,也是艾崮山的意义。

  我崇拜艾崮山,一如崇拜中华民族所有的名山大川。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