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张建普:但愿众生皆得饱 缅怀恩师王秉亭

作者:美文苑   发表于:
浏览:1次    字数:4296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75189篇,  月稿:7872

  2024年9月3日夜,亦如往常,我躺下来浏览《东北作家网》。忽然,一篇通讯文章《不辞羸病卧残阳--党报编辑王秉亭为民情怀坚守初心》映入了我的视线。这篇由周口市商务局尹程起同志撰写的文章,回忆了河南日报编辑王秉亭先生埋头岗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满腔热情做好党报群众工作的事迹。王秉亭老师是我的良师益友,从我做报社通讯员开始,直到我开办文香书店后的多年里,他给了我许多指导和鼓励,着实是我人生道路的指引者。

  当我反复阅读尹程起同志采写的长篇通讯报道王秉亭老师先进事迹时,字里行间的真情,使我感慨万千,回忆与王老师三十年的师生交往历程,如电影一般浮现在了我的眼前,往事的点点滴滴一再戳痛了我的泪腺,泪目里,我禁不住又回到了从前......

  我与王秉亭老师自1988年10月相识,直到他在七年前去世,我们相处了近三十个春秋。

  那是1988年10月的一天,我参加了河南日报社在郑州举办的第二期通讯员培训班。期间,我试着写好了一篇新闻稿子,去群工处呈送。我刚到门口,就听到有人在大声地说话,同室者接着话茬说道:“王老师,您的听力不好,但我们的听力都正常啊,您说话的声音不用总是那么大的嗓门嘛!”

  “耶嗨!嫌我说话的声音大了?我是怕你们听不清楚!”这个大声音说话的人回复办公室的同事说道。

  这是我与王秉亭老师的第一次遇见。在我的印记里,他很凶。

  后来,我与培训班的杨富臻编辑说起了王秉亭老师在群工处大声说话的那番情景,杨老师告诉我说:“那个说话很凶的老编辑叫王秉亭,他看起来很凶,但单位里的人都说他是个‘活雷锋’,他做事严谨,工作认真,喜欢帮助别人,心眼儿好的很!”

  杨老师对王秉亭老师的赞誉,让我很意外。一个活脱脱的现实版雷锋,我却误认为他很凶,这让我很惭愧。

  也许是因为这样的心理吧,在培训班之后的日子里,有一次机缘巧合,我与王老师攀谈甚欢,他的文采及品德令我钦佩,他说我“血气方刚,年轻有为,前途不可限量”云云。

  就这样,我们成了忘年之交。

  培训班结束后,我回到了滑县。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每每遇到心情的低谷里又受到挫折,失败的迷茫里屋漏逢雨,我总是习惯给王秉亭老师写信,告诉他“我不知道路在何方”,他总是能及时给我回信,为我指点迷津。在这期间,在撰写新闻稿子方面,王老师给了我很多指导。

  1991年年底,受亚洲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而且问题突出,经济增长也明显缓慢,企业盈利大幅缩水,居民收入增速下降,市场消费趋于低迷。

  鉴于此,我所在的企业也因经济形势倒闭破产,于是,我便成了一名下岗工人,我的生活随之陷入了极度困境。

  这期间,我与王秉亭老师的交流大部分还是书信来往,他在信中鼓励我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1992年,安阳日报社试行报纸自办发行,我经过应聘、面试最终被录取,负责所在乡镇的发行工作。这份工作,虽然薪资微薄,但对于缓解我的生活窘迫,也算是久旱遇雨了。

  可是好景不长,1994 年安阳日报改为邮发,我又一次下岗了。

  面对失业的迷茫,我苦闷不已。黄昏的村外,浩瀚的苍穹里,星光闪闪。我仰望夜空,头顶上,一颗硕大的光星,照耀着我的村口,也照亮了我脚下的泥路。其实,我不是在饭后踱步,而是在寂静的夜色里,思考着规划前程。

  这夜,我回到家里,提笔给王老师写信。信中,我向他倾诉了我的压力还有我的迷茫。不久,我收到了王老师的回信,他在回信中鼓励我说:“古人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建普,无论身在何处,只要志坚,都能有所作为!事业有大有小,只要方向正确,持之以恒,就能成功!”

  受王秉亭老师回信的启发,我开始留心考察书店行业。我从小喜欢看书,对书籍有一种偏执的喜爱。当时我所在的乡镇,没有一家像样的书店,学生及群众们购书阅读十分不便。我与家人商量,决定开办一家书店,在方便大家学习文化的同时,也实现我从小的梦想。

  我把这样的想法写信告诉了王老师,他随即给我来信,说道:“建普,你开办书店,以文谋生,我甚欣慰。当依地有异,依情察之,书籍品类当视需备办,不可好大急功,当缓缓聚势,待机勃发!”

  1997 年1月1日,我的书店正式开业了。说是书店,倒不如说是,批发了三千多块钱的书,简单地放在了几个简单的书架上,具备了书店的简单味道了。而这种味道,在起初让我确实兴奋了一番:我终于实现了创业了!

  这兴奋的滋味没维持几天,我便开始发急了,因为书店天天开着门,根本就没有顾客。这期间,王老师写信鼓励我,让我耐心坚持。他在信中说:黎明前都有短暂的漆黑;所有的成功,都会经历一段灰暗的岁月,坚持下去,就会成功。

  就这样,我坚持了下去。这一坚持,就是二十七年。

  从1989年到2011年,我和王秉亭老师之间有80多封通信。至今,我依旧完好地保存着。王老师在信中的鞭策、鼓励和指导,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报人对平民百姓的关爱,每一封信都是我人生的指路明灯。

  自从和王老师相遇并相识后,我去过他家四次。每次王老师和李爱莲老师(王老师夫人)都是非常热情招待我,在他家里一块儿吃饭,一块畅聊。说实话,我打心眼儿里佩服王老师及师母的为人,两位曾在省报工作的资深编辑记者,从来没有看不起我这个乡下人。

  为了帮助我办好书店,王老师把多年的藏书和报刊打了三个包裹赠送给了我;为了扩大我的书店知名度,他费尽了周折,邀请了台北师范大学教授、著名书画家、爱国诗人陈大络先生亲笔为我书写了店名——文香书店。

  王老师为了解《人民日报》在滑县基层的发行情况,特地叫我在当地做了一次调查。我写的一篇题为《关于费改税后党报党刊在农村发行工作中的几点建议》,由他推荐在《人民日报之友》上发表。

  2001年11月8日,王秉亭老师和师母李爱莲,不顾路途遥远,搭乘公共汽车来到了滑县老店,参观了我的书店,他自费为我订了一份《人民日报》。那天,适逢记者节,《安阳日报》的记者得知后,写了一篇《老报人颠簸三百里,订一份党报为乡亲》发表在《河南新闻出版报》上。

  多年来,王老师十分关心我书店的经营成长。为此,我聘请他为文香书店的名誉经理,并在书店的牌匾名子前面加注了“五二八”代号。

  说起王老师“528”编辑代号的来历,还得从很久以前说起。

  1973年,一个18岁的中学生因致信有关部门批评1958年“大跃进”的错误,这名中学生后来被错误处理。身处逆境中,这名青年发愤自学,成为了一名对心血管病颇有研究的医生。由于他曾经有过“上书信件问题”,在医务人员评定职称时,他连考试的资格都没能争取到。为此,这位青年一连寄出了55封信,都不见回音。第56封信,他发给了《河南日报》社。10天之后,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这位青年收到了河南日报社读者来信组的一封信,信上说,他的申诉由报社协助递交给了有关部门,请他安心工作,信后的署名是“读者来信组政字528 号”。

  不久,这位青年的问题在省委领导同志的亲自批示下,很快得到恰当处理。这位青年在感激之余,给“528号编辑”去信,诚挚地表达了感谢。不久,他又收到了回信,“528编辑”说:“你应该感谢党,我不过做了一点应该做的事,不必感谢。”信的落款仍是“政字528号”。

  从此,“528编辑”这个称呼,在广大的读者中间,传播开来了。

  为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五二八编辑”的来历,我在书店的显眼位置摆放了有关王老师的书籍材料,许多人因此知道了《河南日报》有一个雷锋式的老编辑——王秉亭。

  2009年,我的书店需要变更营业地址,去工商部门换营业执照时,工作人员说,店铺名子前边不能加数字代号。所以,我的书店现在的门头招牌上没有了“五二八”代号。但是在百度地图上和微信朋友圈的地理定位上,显示的仍然是“五二八文香书店”。

  在书店经营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薄利经营、服务大众"的宗旨,方便了四方乡邻的学习与阅读。

  1998年,我被评委安阳市“首届下岗青工再就业明星”,同年,被共青团安阳市委、安阳市青年联合会授予“新长征突击手”荣誉。1999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年,我将这些喜讯告诉了王秉亭老师,他深感欣慰,他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方向选对了,坚持就会成功!”

  多年来,有关文香书店的报道,多次出现在国家级与地方媒体上。这些成绩和荣誉的取得,与王老师在背后的殷殷教导是分不开的。

  我和王老师的最后一次见面是在2011年3月,那是王老师的八十大寿前夕,他给我写信说:“如果方便,可来郑一聚。”

  当时,我兼职做大河传媒工作,平时工作确实忙。但接到王老师的信后,我马上决定前往郑州为王老师祝寿。我专门请书法家毛清民老师为王秉亭老师的八十大寿写了一幅字:“德者寿”。王老师大寿那天,他儿子、儿媳妇、孙子都来了, 我们坐了满满的一大桌。他非常高兴,竖起大拇指,指着那幅字,连声说道:“好! 好!好!”

  那天,王老师和我有个约定,他说:“现在的世光真是好,我有信心活到100岁!建普啊,你平时要是忙,就别来了,等我九十岁时,再来给我祝寿吧!”

  此后,中年的我杂事特多,我和王老师的联系自然就少了许多,但我没有忘记十年前的那个约定。

  2021年3月初,王老师的九十岁大寿将至,我提前就开始准备了。我突然得知,王秉亭老师已经在四年前去世,这消息,让我顿时心如针扎,泪如雨下。我立即给师母李爱莲老师打通了电话,我们谈了很多,也谈了很久,我在电话里,多次叮嘱师母说:“请您节哀,建普蒙您们关怀,谨遵教诲,牢记师恩”!

  王秉亭,中共党员,山东荣成人,1931年3月出生,2017年3月病逝,享年86岁。战争年代,王秉亭老师一手紧攥着锄头勤于桑麻,一手握紧着笔锋奋笔疾书。1949年,受新华社胶东分社的特聘,他担任特约通讯员,同时兼任《人民日报》和上海华东局《解放日报》等七家报刊通讯员。这段时间,他撰写了许多党群关系与革命胜利的激扬文章。1960年,王秉亭老师毕业于郑州大学。在这之后,他担任了《河南日报》社编辑。在他从事党报群众工作的40多个春秋里,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著有《党报群众工作40年》、《送您一把爱神的金钥匙》等书,他多次出席全国学术论坛及研讨会,曾被河南日报社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

  我这一生,值得庆幸的是,在我最彷徨无助的时候遇到了王秉亭老师。受他的影响,我坚持着“踏踏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做事”的人生信条,尽已所能,奉献社会。

  王秉亭老师去世七年了,“528 精神”始终是激励我前行的动力。 谨以此文缅怀王秉亭老师,愿“528精神”代代相传,激励着我和大家,牢记师训,踔厉奋发,为社会发光发热!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