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刘军:志友、诤友、慧友、信友、素友

作者:美文苑   发表于:
浏览:59次    字数:3283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90篇,  月稿:0

  人的一生如果交上好的朋友,不仅可以得到情感的慰籍,而且朋友之间可以互相砥砺,共赴患难,成为事业的基石。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选择朋友就是选择命运。遇到困难,有朋友相助;遇到挫折,有朋友鼓励;遇到烦恼,有朋友安慰;遇到快乐,有朋友分享。“只有最聪明的生物才具备结交朋友的条件,而人类正是其中的佼佼者。”英国牛津大学进化心理学家罗宾·邓巴如是说。拥有三五知心朋友,对身心健康,乃至工作、事业、家庭都有好的影响;缺乏朋友则会让你感觉与世隔绝,紧张不安,容易遭受疾病侵扰。

  这里我不想谈交友的重要性,只想谈谈交什么样的朋友。我认为应该是志友、诤友、慧友、信友、素友。

  志友。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说:“道不同,不相为谋。”“道”不同的人,连话都不必多说,谈何并肩前行呢?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进,你才会觉得在前行的路上不再孤独。

  在择友标准上孔子注重的是“志同道合”,朋友要“合志同方营道同求”,共弘儒家之仁道,这是由交友的目的所决定的。孔子鄙视那些追求物质利益,为求食禄而向滨人,他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明代学者苏浚在《鸡鸣偶记》中,把朋友分为四类:“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生死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利则相攘,患则相倾,贼友也。”苏浚在交友问题上的认识和比较,道出一个交友原则,那就是交友要以共同的理想为前提。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是全校公认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崇尚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怀着救国之心,希冀联络志同道合的仁人志士,结社聚友,共图救世大业。他认为拯救灾难深重的祖国决不能单凭一个人或几个人摸索,必须有一大批具有献身精神的人团结起来,才能有所作为。于是1915年秋,他在长沙部分学校散发张贴《征友启事》,署名是“二十八画生”(即“毛泽东”三个繁体字共28画)。

  《征友启事》约二三百字。主要内容是结交和团结决心救国、能吃苦耐劳、为国家利益不怕牺牲的青年。“求友之心甚炽……乃作一启事张之各校。”这是毛泽东对自己心态的概括。结尾引用了《诗经》上“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的诗句。后来,他终于团结了几十名潜心研究学问、探索救国之道的热血青年。他们经常聚会在一起,商谈救国图存大计。这些人后来都成了“新民学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成了湖南早期的共青团员和共产党员。蔡和森、向警予、罗章龙、李立三等人后来都成了中国革命的要人和名人。从中国革命的大方向大潮流来说,他们是毛泽东的朋友,也是毛泽东的战友。

  毕淑敏曾说:我很喜欢一个词,叫做“志同道合”,人们常常以为这句话是指事业,我觉得写与婚姻更妙。彼此三观一致、志向相合的人在一起生活,该是多么美妙。如果你向往诗意的生活,喜欢望着落花和星空感悟人生,热爱阅读和思考,有一个自己的精神世界。另一半过于实际的生活,终日想让你围着锅碗瓢盆和娃转,每天想的是茶米油盐细碎琐事。没有对错之分,只是时间长了,彼此都会很难受,难以有精神上的共鸣。两个人步调不一致,向往的远方不同,无法默契的沟通,都会导致婚姻的厌倦感。

  诤友。孔子曾说:“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这里所谓“直”,就是我们常说的诤友。什么是诤友?敢于直言,劝阻你过失的就是诤友。《说文解字》解释说:“诤者,止也,止其失也。”如果你有一种朋友,敢于与你争辩是非对错,能够向你直陈利弊得失,指出表面安乐背后暗藏的危机,让你时刻保持警醒与冷静,不断鞭策你进步,防止你自我迷失,该是何等的福分!如孔子说:“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交友要能够相互提出坦率的批评,正所谓“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无论什么样的人,缺点过失总是难免的。朋友间发现缺点而不指出,姑息迁就是不应该的,推波助澜则更要不得。齐威王引邹忌为诤友,李世民视魏徵为诤友,毛泽东也把敢于直陈得失的黄炎培、仇鳌等民主人士称为诤友。习总书记强调,统战工作要广交深交朋友,特别是要交一些能说心里话的挚友诤友。

  所谓诤友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指没有条件的好朋友。假如你哪一天出事了,哪些朋友能够无条件地收容你,那么这样的朋友就一定要珍视,哪怕他们平时和你的关系平淡如水。

  慧友。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多闻就是指博闻广识的人,也就是有智慧的人。所谓慧友,就是有智慧,或者说智慧比你高的人。要想交上好朋友,不交坏朋友,需要两个前提:一是意愿,二是能力。在孔子的理论里,前者叫做“仁”,后者叫做“知(智)”。那么究竟什么是仁呢?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问过他的老师。老师只回答了两个字:“爱人。”真正爱他人就是仁。樊迟又问,什么叫“知(智)”?老师同样回答了两个字:“知人。”了解他人就是有智慧。我们想要交上好朋友,第一要有仁爱之心,愿意与人亲近,有结交朋友的意愿;第二,要有辨别能力。这样才能交到品质好的朋友。有了这两条,就有了保障交友质量的底线。从某种意义上讲,交到一个好朋友其实就是开创了一段美好生活。我们的朋友正像一面镜子,从他们身上能看到自己的差距。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而能够交上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看自己有什么样的心智,有什么样的素养;看自己在朋友圈子里面,是一个良性元素还是一个惰性元素;是有害的还是有益的。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有智慧人的一句话,可能改变你的一生。

  孔子还说:“无友不如己者”,我比较赞成这两种说法,不要认为你的朋友不如你,每个人身上各有所长。还有一种解释不要和忠信不如自己的人,与自己志向不相类的人交往。

  不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这种解释有些望文生义,不太符合孔子的思想,因为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只要一个人在一方面比自己强的,就可以与其交友相处。如果其确实方方面面都不如自己,也就很难存在交往的可能性和基础。从《论语》记载孔子言行情况看,他交游广泛,他弟子众多,言传身教,也完全不像只跟比自己强的人交朋友的样子。俗话说,皇帝尚且有几个穿草鞋的朋友。古今中外,只跟比自己强的人交往,大概只有全世界最愚蠢的人做得到。因为,他实在找不到不如自己的人了。稍微有点头脑的,若是真的抱着只跟比自己强的人交往的念头,剩下的,就只有一条道可走了:避人避世,隐遁山林,孤独以终老!

  信友。孔子特别重视信,“信”是儒家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之一。纵观《论语》,信字出现的频率颇高。孔子教育学生,主要是四项内容——文、行、忠,信,信占据其中一个重要位置。"益者三友"和"损者三友"的朋友分类,也体现了交友的"信"原则。它对现代人处理朋友关系也有启示作用,根据"信"的原则,应该真诚交友,朋友之间要相互学习,要讲"信"明"义",讲"信"要先从我做起。古人说:“人无信,不可交。”不讲信用的人,不值得信任,不值得交往;又讲:“言必信,行必果。”答应朋友的事,只要是正当需求,合理合法,就要尽力去办,办不到的事不要空许愿,自己讲过的话,做过的事,要认账,敢负责。同时,朋友之间要互相信任,坦诚以待,不胡乱猜疑他人,不捕风捉影议论他人,更不能歪曲事实诽谤他人。

  素友。情谊真纯的朋友。南朝梁王僧达《祭颜光禄文》:“清交素友,比景共波。”唐韦应物《慈恩伽蓝清会》诗:“素友俱薄世,屡招清景赏。”宋司马光《雪中寻友人不遇》诗:“朱门不可入,素友复难期。”素友是妙品,即情趣相投、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朋友。就因为有共同语言、爱好,大家走到一起来了,他可能给你帮不上什么忙,也不常和你觥筹交错,却和你心底相通,有苦恼可找他倾诉,有快乐可与他共享,这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现代社会压力很大,就需要有一些轻松的娱乐活动,当然也不是谁都能玩在一起,这就需要有一些情投意合的朋友,一起打打牌,旅旅游,钓钓鱼,谈谈诗词书画-----不仅能愉悦身心,也能增进感情,丰富生活,减少压力,延年益寿。

  2021年9月14日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