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说,丽江是一个充满艳遇的地方,艳遇阳光、艳遇蓝天、艳遇花朵,当然,也可以艳遇爱情。
从丽江火车站拼车到古城市场,已经是早晨8点多钟。应该说,丽江是座慵懒的城市,我们到这里的时候,市场上还没有几个人,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卖早点的小摊儿,买了两个包子一杯豆浆胡乱地吃了,然后去找已经在网上订好的一家名叫“一朝一夕”的客栈。这时候天一直在下雨,淅淅沥沥的。走在错落有致的石板路上,看着房屋两旁灰色的墙壁,雕花的木门,给人一种穿越的感觉。
丽江古城也叫大研古城,据说是由木氏祖先建造。古城坐落在丽江坝子中部,玉龙雪山下的一块高原台地上,海拔2416米。丽江古城北依象山、金虹山,西忱猴子山。古城因水的活用而呈现特有的水巷空间布局。桥梁密集是丽江古城最大的特色。在外部造型与结构上,古城民居揉合了中原建筑和藏族、白族建筑的技艺,形成了向上收分土石墙、迭落式屋顶、小青瓦、木构架等建筑手法,在建筑布局形式、建筑艺术手法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
沿着百度地图引导的方向,曲曲折折地走了半个多小时也没找到“一朝一夕”客栈。给客栈老板打电话,告诉我先找一家路边叫“云漫”的客栈,然后沿胡同向里走便是。到了客栈,身上的衣服已经湿透,先冲了一个热水澡,简单地休息了一会儿后,便撑着雨伞向城中走去。
窄窄的石板路,古色古香的民居,繁茂的植物,艳丽的花朵,走在古城的路上,时间已经被忘却,你不知道自己走在哪个朝代,也不知道走向过去还是走向未来。
沿着石板路向前,走过两处小桥流水,来到一个叫四方街的地方。四方街广场的形状很像方形的知府大印,由土司取名四方街,取“权镇四方”之意。四方街是丽江古城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广场的四周是各式各样的商铺,有卖牦牛肉干儿的,有卖茶的,有卖各种粑粑的,有卖各种银器的。坐在一棵高大的玉兰树下,望着躜动的人头,艳丽的花伞默默地想,这是丽江古城吗?这里的商业气息比一些大城市还要浓,已经没有了纳西族古朴的味道。
从四方街出来,沿着石板路向回走,走到小吃一条街。短短窄窄的街道两侧有数十家小餐馆,每家餐馆都有云南特色米线,腊排骨,且种类繁多。找了家小店,要了一个当地特色腊排骨锅,另外还要了一盘丽江炸肉。其实,腊排骨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好吃,和我们平时吃的腊肉味道差不多。丽江炸肉还不错,很像东北的干炸五花内。
吃完饭后回到客栈,等待看丽江的夜景。房东说,丽江有木府、五凤楼、丽江古城大水车等几外景点。木府原为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位于古城狮子山东麓,始建于元代,1998年重建后改为古城博物院。木府占地46亩,府内有大小房间共162间,中轴线长369米,三清殿、玉音楼、光碧楼、护法殿、万卷楼、议事厅、忠义坊由西向东排列井然。其内悬挂有历代皇帝钦赐的匾额十一块,反映了木氏家族的盛衰历史。讲述丽江木氏土司风云故事的电视剧《木府风云》就是在这里拍摄的;丽江古城的西南角有一座山,望去犹如一只守护古城的卧狮,即为狮子山,1998年开壁为公园。山顶建有五星古典式全木结构望景楼,名“万古楼”。楼高32.8米,16根24米长的木柱一柱通顶,楼上有大小12600个纳西风格的龙头,创下世界之最。这几处景点都是要门票的,因为馕中羞涩,想想还是算了吧。
晚上8点多,丽江的天终于黑下来,我撑着着雨伞走进丽江的夜色之中。沿着阑珊的灯火走进窄窄的小巷,寻找那种古色古香的感觉。房东说,如果站在高处看丽江的夜景,特别漂亮。于是沿着房东说的大概方向去寻找观景台。
穿过四方街广场上的一座古门楼,沿着陡峭的石板路向上走,两边是高高低低的房子。雨大了起来,伞上是叮叮咚咚的雨声,可惜不是油纸伞,如果是,一定会敲出古典的韵味来。就这样在曲折而陡峭的石板路上攀爬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来到山的最高处,但四周都是高大的民宅,看不到丽江的夜景。向一处大房子门前的两个保安打听,告诉我从此处向下走,第一个路口处左转,再走几百米就是观景台。于是我沿着保安指引的路线又走了20多分钟,来到了观景台。所谓的观景台其实是悬崖边上的石板路,路边靠悬崖的一侧是仿古民宅,院子里灯火阑珊,是看丽江夜景极好的地方,但这些地方观景都是要钱的。于是我继续向前走,终于找到观看丽江夜景的地方。站在观景台俯瞰,整个丽江如同镶嵌在四周群山里的璀璨星空,斑斓,亮丽,色彩缤纷,美不胜收。
从观景台上下来,夜已经很深了。路过一条窄窄长长的巷子,两侧全是酒吧,里面传出鬼哭狼嚎般的歌声。在我认知里,酒吧应该是比较安静的地方,品着各色美酒,一两个朋友聊聊天,或一个人手端酒杯,慢慢啜饮,然后想或近或远的心事。但丽江已经把酒吧改造成了类似KTV的地方,这也算丽江的文化吧,我想。
回来的路上我一直默默地想,已经过了艳遇年龄的我在丽江艳遇了什么,小桥、流水、古巷?抑或来到丽江就是一种艳遇吧!
作者简介:姜孝春:男,1963年出生,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阜新市作家协会理事。1984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星星》诗刊、《诗歌月刊》、《中国诗人》、《鸭绿江》、《贵州作家》、《辽宁日报》等公开发行的报刊发表诗歌、散文、散文诗1000余首(篇)。著有诗集《流浪在月光下》、散文集《纸上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