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

临风把盏

作者:逸鸿    发表于:
浏览:78次    字数:1551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90篇,  月稿:0
在中央电视台《挑战主持人》节目中,主持人马东对选手出题论辩喝酒的好处和坏处。当时的擂主说:酒壮英雄胆。举例武松就是喝了“三碗不过岗”的烈酒才在景阳岗上打得老虎的。此论似乎为人们认可,其实却在概念上使人走入误区,好象英雄是靠酒成就的。如果我是挑战者的教练,我会让选手讲出另外一个故事:关云长温酒斩华雄。华雄在阵前不可一世,曹操请关羽喝酒上阵,关羽不受而出帐,待关羽提着华雄的首级进帐,“其酒尚温”。真英雄何须靠酒!

在巩汉林主演的一个小品中,倒听到他说的另外一句话:酒壮怂人胆。他想对一位姑娘说出那关键的三个字,不敢,于是抱着酒喝,仍不敢,直至把一瓶酒喝光,还是没有说出来。十分有趣。

在饮酒文化中,酒如何饮,如何把握饮酒的度,其实是很有讲究的。有的人喜欢大口喝,有的人喜欢小口抿,还有的要猜拳行令才能下酒,这是各人的习惯,不必强求一律。关键是怎么喝得高兴,怎么喝得舒坦,以酒助兴,而不是和酒过不去。解放军中的名将许世友喜欢喝酒,而且酒量颇大,但他喝酒时总是要求周围的人和他一样大口干杯,搞得周围的人苦不堪言。此事传到周恩来总理的耳中,一日总理在南京办完事,对许世友说:我今天请你喝酒。许世友喜出望外,令人拿来两瓶“茅台”,一人一瓶,相对而饮。许世友屡屡请总理干杯,周总理说:你喝你的,我喝我的,杯中有酒慢慢喝嘛。总理一边吃着花生米,一边聊天。当每人开到第三瓶“茅台”时,许世友面红耳赤地告饶:不能再喝了。周恩来面色如常,微微一笑,说了非常经典的一句话:好吧,我不勉强你,你也不要勉强别人。许世友酒醉心明,从此以后再也不强令别人喝酒了,他周围的人如释重负。此事传为酒中美谈。

民间对善饮者有许多称谓,如酒仙、酒圣、酒鬼、酒棍、酒桶、酒罐……等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但其中的褒贬,不言而喻,说“酒仙”者,喝得潇洒,喝得自在,喝出了风度,喝出了品位,在酒的后面有很多很多的内容,历史上李白自称“酒中仙”,算是为天下饮者树立了最灿烂夺目的形象。因为“醉翁之意不在酒”,酒对“酒仙”来说不过是一个道具而已……凡端杯者最重要的是不能把自己简单地当成了乘酒的容器。

酒桌上喝酒的多少常成为人们表现豪气的标志,这也是生活理念中的一大误区。从科学的概念出发,每个人对酒精的适应性是不同的,如果把酒量作为酒桌上的硬性规定来束缚大家,既不科学也不公平,还容易破坏当时良好的气氛。那么,以酒而论,谁是英雄呢?

谁喝得最多谁是英雄吗?不是。能者多劳,份内之事。拼命劝人喝的是英雄吗?也不是。热情可嘉,虚张声势。真正的英雄所具有的内涵是四个字:见义勇为。且不论这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即使在酒桌上也不失为一项基本定理。某日在五台山上小聚,酒至半酣,本当尽欢而散。忽然桌上一时兴起,一股敬酒旋风向笔者袭来,望着张张热情的笑脸,看着杯杯香醇的琼浆,已经晕头转向,但心里倒也明白,只要将它们灌下去,灵魂将不知所往,身躯将与泥土同在。这时,一声断喝凌空响起:敬酒者先过我这一关!蓦然回首,一位一向慈眉善目性情随和的朋友凛然屹立于身旁,恍然重现当年张翼德喝断当阳木桥水倒流之景。众皆惊异,悻然而退。我舒了一口长气,感激之情油然而生。事后才知,他的酒量并不惊人。此举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每当思之不由感慨叹道:真英雄也!

其实,酒和英雄没有什么关系,完全是两个独立的概念,所以才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但在表面上,它们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象英雄和美女本没有关系一样,因为有了“英雄救美”和“英雄难过美人关”的说法,英雄和美女也就分不开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观念也将颠覆,在现实生活中倒是常常发生很多“美女救英雄”的故事。反正,酒是可以喝一点的,英雄却是论出来的。有闲之时,不妨临风把盏,看看周围谁是英雄?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大学生活

查看更多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