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

【文璞】大姐的村庄(散文)

作者:寂寞看风   发表于:
浏览:63次    字数:2507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41018篇,  月稿:1584
  一

  大姐是一个不幸的人,但大姐却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村庄。

  大姐是大伯家唯一的孩子,小时候因为医疗事故造成下肢瘫痪。望着她蜷曲的双腿,一家人最担心的就是她今后的归宿。大伯在鸦鸿桥的一家工厂上班,当年“单职工”的家庭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于是到了年龄,还是有人把大姐夫介绍过来。大姐夫原来的家庭很穷,愿意过来做上门女婿,毕竟总算是一户人家。改革开放后,大姐夫听说老家鸦鸿桥批发市场恢复了“京东第一集”的红火,逐渐心动,于是一家人迁回老家——刘现庄村。

  每逢过年,我们几个兄弟姐妹都来看望大伯一家。当年的村庄并不起眼,和其他村庄一样坎坷不平的街道,曲曲弯弯的街巷,高矮不同年代不一的房屋,每家门前堆积着猪粪和垃圾。大姐夫的生意顺风顺水,没几年翻盖了旧房子,置办了新宅子,生活每年都有新的变化。

  大姐仍是静静地坐在炕头,大妈开玩笑说是“一辈子坐着享受一生”。大姐尽管残疾,但却生下了一男两女,大的淘气,小的嬉戏,热热闹闹,欢声笑语。大姐夫也许是潜意识中真的把大姐当成守护财产的“福星”,每次都是兴高采烈地神侃自己的幸福。我们也在他言谈话语中听到这个村子的变迁。  二

  这是一个拥有两千多口人的大村。

  在600年的历史长河中,曾经走出多位历史名人,清朝光绪年间参与创办“王致和”臭豆腐品牌的王宪文和刘岳坦、抗日爱国人士刘善锜、曾经执导电影《上甘岭》《汾水长流》的电影艺术家沙蒙,都曾在这里留下童年的影子。新的时代,刘现庄村更是利用毗邻京津、交通发达的地缘优势,创办了曾经亚洲第一的星烁锯业、全国烟花十强企业利泰烟花,大部分村民不是在厂子里就业的工人,就是辛勤奔波走南闯北的个体商户。当年的刘现庄,已经崭露头角,但仍局限于村民各自为战,富起来的村民业余生活仍然贫乏,娱乐方式就是聚在一起无所事事,甚至赌钱、酗酒,村庄环境仍然脏乱无序。

  大伯过世了,年迈的大妈照顾大姐有些力不从心,大儿子成家立业,女儿们出嫁了。大姐的儿媳放弃了外出赚钱的机会,专门在家照顾一家人生活起居。大姐常年行动不便,下肢越来越不受支配,梳头穿衣、擦洗身体,都是儿媳耐心服侍,十几年年笑颜相对,毫无怨言。每次我们去看大姐,看到的都是衣着整洁、热情洋溢的一家人。提起自己的儿女,大姐也是赞美有加,我们都替大姐的新生活感到高兴。

  时光已经到了2009年,大姐村庄的名字忽然频繁出现在当地的新闻媒体,而且不断名声向外:他们首先成立了富达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成为参与分红的新型产业工人。又成立了刘现庄集团,新型产业模式代替了古老的耕作方式。从此,每年来刘现庄村,都看到村子发生新的变化。全村民房整体拆迁建成了“刘现新村”。沿着像城里一样宽敞整齐的街道,我们来到大姐家的门市房,由于大姐上下楼行动不便,一家人专门把这里留给大姐居住,也只有他家没在沿街门市进行经营,没有顾客盈门,但同样充满了欢声笑语。大家聊村里的健身中心、村民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多功能厅老戏迷协会、收藏家协会、红色广场、村民文化大礼堂、宏伟的村史馆……在我们的羡慕声中,正赶上有人送来东西,原来是每月给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的15斤面粉、10斤大米、3斤食用油,又成为我们的一段话题。的确,比起村容村貌的崭新变化,更令人感动的就在于此——他们的“孝老文化”。

  过去,村民们忙于生计,有时疏于照顾老人,不断出现家庭矛盾。村子的领头人提炼了“仁爱始于孝、德义见于教、礼善形于成、和谐缘于道”的村训,明确了刘现庄村“以孝为先、诚信立本、以教存德”的文化核心理念。与众不同的是,他们每个季度的家庭评分机制:对村子发展有积极贡献的加分,对村子发展有破坏影响的减分,不孝顺老人的一票否决。他们确定每年的9月9号为孝老节,这一天,村支部书记白利国为80岁以上的老人们发放红包,村两委成员陪老人看戏、给老人做饭为老人理发、组织老人体检,整个村子快乐地忙碌着。每天早起老人们的儿女去孝老食堂“打饭”已经成为独特的风景。设立了“爱心工程”、党员“关爱基金”,为80岁以上老人过生日,每逢重要节日组织走访慰问退休老干部、孤寡老人、五保户、低保户,为村民提供免费体检,免费为其55-80岁的家人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村民家中考上大学的每年享受1000-3000元不等的补助,在村民中举行“十大孝星”评选活动……听着这些,我们忽然想到大姐的儿媳完全有资格参加评选活动,但她却爽朗地笑着说:“自己做的这些不算啥,村里很多人都像我一样。”也许她只是谦虚,但也的确令人感受到孝老文化已经成为全村的支柱精神之一,成为凝聚全村力量的无形纽带。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孝道文化催生出了刘现庄人更为广博的感恩意识、进取意识。每当提到自己的村子,大姐的嘴里滔滔不绝。不仅仅是对老人们的关爱,村里如今成立了收藏家协会、复耕书社、书画工作室,不定期举行戏曲、歌曲、诗歌朗诵、棋类、球类等各种文体比赛和表演,村民们用自己的平台弘扬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庭和睦了,刘现庄村形成了爱老敬老的浓厚氛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荣获了“华夏孝老村”称号,刘现庄,已经成为大姐他们这些老人们的坚强依靠。  三

  在“孝老雅居”旁的的红色广场,可以看到很多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前来参观。

  每月1日,全体村民都会来到到红色文化广场拜谒毛主席铜像,一枝枝素雅的雏菊恭敬地排列成行,也许代表已经致富了的他们不忘初心的朴素情怀。周恩来纪念馆更是经常吸引唐山地区一些大型企事业单位前来举行团建活动,让革命家的无私忘我、鞠躬尽瘁精神激励大家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更引人注目的是:他们引入中国航天“实践十号”卫星和神舟十一号载人返回式卫星搭载的牡丹种子,培育出了优良牡丹花卉种苗和白芍种苗,正在打造了北方首个航天牡丹园,吸引游客进行中药材观光采摘、农耕文化体验、航天科普教育。行走在国家2A级景区刘现庄村,一路遇见喜形于色的村民,我们由衷感到羡慕。

  儿媳用轮椅推着大姐走在村里的大路上。广场上,村里的演出队在排练《刘现庄之歌》,高亢、嘹亮,令人振奋,大姐满脸陶醉。

  歌声飘来:“刘现庄,刘现庄,紧紧相连京津唐;东西南北条条路,通往幸福和安康……”  (原创首发)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杨静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大学生活

    查看更多大学生活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