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附近有一处新修建的“京门铁路主题公园”,陈列着一台早已被淘汰的火车头,一时间吸引了居民们纷纷前往观赏。巨大的车头静卧在锈迹斑斑的铁轨之上,仿佛由岁月的轨道奔腾而至,停留在历史的某个站口,述说着深邃而悠久的铁路文化。
原本,这里就是一座铁路站台,建于1906年。这条铁路是京城最早修建的,由“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规划设计,与老京张铁路同时竣工,称作京门支线。最初,这条铁路由门头沟通往西直门,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建,1972年拆除了五路居以东的部分。保留五路居为终点专线站,主要用于运输煤炭、木材等资源。然而,当源源不断的新资源逐步取代了落后的旧资源后,五路居站也就寿终正寝了。
历史不会因为具象的消失而化作飘散的烟云,相反它会清晰地镌刻在人们记忆的深处,成为岁月流逝的一道靓丽风景。2019年底,京门铁路公园正式开园,居民们惊喜地发现,眼前的景观完全超出了想象,丰富了记忆。在鲜花簇拥、绿树环抱之中,一条舒适、狭长的悠闲场所被装饰成带顶棚的、具有民国风情的铁路站台。园内建有京门铁路文化墙、火车咖啡吧、钟楼雕塑、老式信号灯、人物塑像和火车车轮雕塑等。
当然,最醒目的是停靠在站台旁的火车头,那是1956年第一批建造的国产机车,虽陈旧却十分熟悉,亲切。因为,它曾经在这条线路上往返奔驰无数次,居民们记忆犹新,耳畔仿佛响彻轰隆隆的滚动声和高昂的汽笛吼叫声,眼前仿佛出现了长长的满载物资的车箱。公园入口处竖有一块巨大的木质标牌,上书“京门五路居站”,点明了公园的主题。
如今的人们敢想,也敢做,将百年前的铁路和数十年前的火车头搬到了家门口,使居民们在悠闲之余能够感受岁月的变迁。当我第一次走进公园,零距离接触、抚摸火车头时,百感交集,因为想起了儿时的一段经历……
那时,铁路、火车在我眼中是稀罕物,甚至我特别崇拜火车司机。上小学5年级时,一次老师布置暑假作文,题目是:我崇拜的人。尽管许多人写解放军,飞行员,科学家,而唯独我一人,写的火车司机。之所以崇拜火车司机,是因为铁路、火车曾经给我的童年带来许多欢乐。
京广铁路从武汉穿城而过,离我家三公里有一段线路无人看管,我与小伙伴们经常光顾这里。来这里的目的很明确:观看火车。但是,南来北往的火车大约10分钟走一趟,不能干呆着,于是趁这个间隙我们在铁路上玩耍。第一项活动,走铁轨,即两人一组开展比赛,看谁走得又快又稳,以不掉下铁轨为原则,类似女子体操的平稳木。大约过去了七、八分钟,换成第二项活动,猜火车,即耳朵贴着铁轨听,猜火车由那个方向开过来。当火车即将到来时,再换成第三项活动,比胆大,看谁能够惹得司机拉汽笛?即迎着火车来的方向站在轨道内,当火车司机发现有人后拉汽笛警告,这时再跑出轨道。
当火车冒着白烟从远方飞驰而来时,我们非常高兴,振臂欢呼,感觉那“咣当、咣当”的声响与我们的心跳同频共振,那高昂的汽笛声与我们的欢呼声遥相呼应。这时,我们伫立于铁道两旁,火车带着强大的气流,挟着非凡的气势,呼啸而来。但见司机站立在高高的驾驶室内,像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气宇轩昂,感觉帅呆了,酷毙了!他们有的与我们挥手致意,有的凝神关注前方,有的见我们距离火车太近,“哧”地一声喷出一股白气,溅我们一身的沙土。
每次,我们都要在铁路上玩耍几个小时,直至离开时还意犹未尽。于是,回到家里,将所有的大椅子,小板凳摆放成一条长龙。将小弟小妹们叫过来,让他们坐在上面,我则坐在最前面,模仿火车的声音,“呜,咣当、咣当”地摇着身子,仿佛自己就是火车司机。
这是儿时的一段生活,是铭刻在内心深处的铁路文化,反映了那个物资匮乏年代的特定历史。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我由对火车的喜爱,对火车司机的崇拜,逐步扩展为对铁路文化更深入的探索。尤其是通过仔细阅览公园内的铁路文化墙,使我对火车有了较全面、系统的了解。
火车,对于中国来说是舶来品,其发展过程历经四次重大变革。
1814年,英国的矿山技师德里维斯克利用瓦特的蒸汽机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时速为5至6公里。由于没有设计驾驶室,人只能跟在一旁边行走边操控,其速度比当时的马车还慢,因而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半途夭折。
真正意义上的火车于1817年诞生,是由英国工程师斯蒂芬森发明的。他主持修建了从利物浦到曼彻斯特的铁路线,完全依赖蒸汽机车承担运输,从此火车开始奔腾于人类的历史长河。由于当时使用煤炭或木柴做燃料,所以人们都称其为“火车”,该名一直沿用至今。这便是第一代蒸汽火车。
1879年,德国西门子电气公司研制了第一台电力机车,不过只是在一次柏林贸易展览会上做了一次表演秀。1903年10月,西门子与通用电气公司研制的第一台实用电力机车投入使用,其时速达到200公里。1941年,瑞士研制成功新型的燃油汽轮机车,以柴油为燃料。且结构简单、振动小、运行性能好,因而,在工业国家被普遍采用。这便是第二代内燃机火车。
1879年5月,在柏林的工业博览会上,展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由外部供电的电力机车和第一条窄轨电气化铁路。这台“西门子”机车重量不到1吨,车上装有3马力支流电动机。由于机车车身小,没有驾驶台,操纵杠和刹车都装在靠前轮的地方,所以司机只好骑在车头上驾驶。这台“不冒烟的”机车,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但是,电力火车正式进入铁路运输的行列是1881年,在柏林郊外铺设了一条电气化轨道。从此,电力火车逐步开始风行世界各地,这便是第三代电力火车。
第四代便是时速超过200公里的“高速列车”,俗称高铁,这是国际上普遍认同的标准。然而,在实际运营中各国对“高速列车”的定义也“因国而异”,中国定义为时速超过250公里。1964年,日本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往返于东京与大阪之间,营运速度超过每小时200公里。
蒸汽火车从1817年世界发明第一台,到1881年引进我国历经64年,是由唐山煤炭厂生产,名为“龙号机车”。内燃机火车从1903年诞生,到1958年9月我国自行制造历经55年,是由大连机车厂制造,名为“巨龙”号。电力机车从1881年投入使用,到1958年12月我国首台电力机车试制成功历经77年,是由株洲电力机车厂完成,名为韶山1型。高铁从1964年投入运营,到2008年8月我国正式开通历经44年,是京津城际铁路线,时速350公里。
中国的铁路建设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令世人瞩目,尤其是高铁许多技术指标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中国自主研发的列车具有高速度、高舒适度、高安全性的特点,并采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如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化信号系统等。截至2019年,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除了西藏和澳门,已全部开通高铁。截至2023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9万公里,其中高铁达到4.5万公里。
目前,国人出行可供选择的交通方式十分便捷,仅乘坐列车就有七种类型,高速动车、城际动车、普通动车、直达特快、特快列车、快速列车、普通快车、普通列车。50年前我由武汉去哈尔滨读大学,仅有普通列车,还不能直达,需在北京中转,路途耗费近60个小时。前年去哈尔滨参加班庆,列车行程不仅有直达,而且有高速动车、直达特快和特快列车可供选择,时间最快21时21分,最慢28时23分。
掌握了这些铁路常识,不难看出,我家附近“铁路主题公园”内的火车头为第一代蒸汽机。其最明显的特征是,头顶上有一圆形烟囱,还有用于装载火车燃料、与车头连接一体的车箱。我想,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火车的改革易新会更加频繁,内燃机,电力机也必将完成历史使命,第二代、第三代火车头也将陈列于更多的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