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

拜师出师都谢师

作者:小言之方   发表于:
浏览:12次    字数:1546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41334篇,  月稿:0
  “大风吹不倒犁尾巴”“天干饿不死手艺人”,是荆楚对手艺人的评价和尊重。

  荆楚地区手艺最活跃的可能是文革之后的1970年代。也许是生产建设停止了10多年,百废待兴,需要手艺人;也许是生产力长期禁锢以后的冲突;还可能是文革对千年传承的大众心理和思维习惯的颠覆----读书无用?于是很多人弃学,学一门手艺,成了当时的风向。

  我曾8年为纯粹农民,随农民大军挖河,做堤,总要和当地住户东家搞好关系,帮住户做些手艺活。老板也跟着很尊重,喊他“师傅”,希望能在雨天得点好处,帮他做点什么。最后问他是什么“师傅”。大家都笑了,悄悄跟东家说,是黄昏“师傅”,就是不蛮清白。他自己并不在意,别人喊,他还笑眯眯地应。那时的木瓦工钱,每天才2.5元呐;不过,学生报名,半年学杂费也才2.5元咧。

  拜师,出师,都要请客。拜师时,个别情况可能有随意性,草率行事;但一般都慎重从事,因为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庄严性。

  拜师,特别是出师,请客都不止一个人。除了自己请几个有脸面的人作陪讲礼以外,其他多半要听师傅意见。师傅还有师傅,那是师爷;师傅还有师兄弟,还有要好的朋友,都可能要请到场。荆楚过去的礼物是布匹,荆沙周边是一段粗白布,民间自家纺织的;后来发展为四样:一瓶酒、两包烟、一包点心。

  拜师,谢师,宴席上没有人山吃海喝,没有人放荡不羁,所有人都在讲礼仪,学礼仪,整个宴席那就是礼仪文化大碰撞了。师傅越是要受尊重,就越要讲礼仪。受尊重的师傅,要么是手艺极高明,要么就是德艺双馨,手艺人把德看得似乎更重。

  我家曾做过几次房子,亲见木瓦师傅同桌,木匠祖师爷肖生禄、瓦匠祖师爷肖生富。即使是汉大心直的生禄爷,也要在各行各业的师傅面前显礼仪,显示自己跑百家门,吃百家饭,礼仪长,礼仪多,更要在徒弟面前显礼仪。徒弟准备以后带徒弟,教徒弟,所有都在这里观察,瞄准,一旦发现有什么稀奇礼仪、高雅礼仪,定会牢牢记住,暗暗模仿,准备以后成为大师傅,成为名师傅。

  徒弟一般三年出师,以后还要跟着自己师傅或跟着别人师傅再干几年,叫“参师”,师傅当然要给点工钱了。

  出师请客其实就是在建立关系“网络”,为以后由徒弟变师傅化蛹为蝶而做准备。徒弟要一直干到可以单独接业务,翅膀就逐渐长大,独立起飞,离开自己的“亲娘”了。师徒如父子,有的甚至超过亲父子,看徒弟忠厚与否,也看师傅如何维系。

  礼仪讲究,凸显,是在傍晚收工时开始。

  师傅们在一起,走路前后,进门前后,出门前后,都要谦让,推让,反复低头,弯腰,伸手,请对方上前。

  座位按上下左右,都要反复谦让,推让,反复尊敬别人坐在最尊贵的位置,反复婉言谢绝别人的美意而坚持坐在卑微的位置。从未见,很少见,自己一个人单喝,单吃,偷喝,偷吃,一个人放碗离席。总是举杯敬对方,或者是邀大家一起喝酒;总是举著邀大家一起动筷吃菜;总是坐等,反复安慰后者慢慢吃,直到最后一个人结束,才举著邀大家一起“落著”放筷子;稍坐儿,才邀大家一起离席。此上礼仪如果不做到,都会被认为没教养,辱没师傅名声。

  我外公张定官,跛腿,却极受尊重,是这一方的裁缝师傅祖师爷。可惜我在庙兴村史没有为他立传;不过,已专门撰文“跛外公巧塞压岁钱”,表达对他的十分敬重和无限感激。他举杯喝酒,举着,讲着,举着,讲着,后来放下杯子,以为喝了;又讲,其实酒并没有喝。过一会儿,又举着,讲着,又放下杯子,如是者再。

  他平时对徒弟讲;席间举杯,是谢乡邻,谢东家,他说东家就是自己的衣食父母,跟现在商场大书特书“顾客就是上帝”一样。他讲的,都是人生呐、手艺呀、得体呀、称心啊……

  这正如当今时尚:吃饭喝酒是小事,谦恭是本分,礼仪交际才是目的。  (肖炎方:沙市区意见领袖、湖北省作协会员、中国作家网在线会员)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大学生活

查看更多大学生活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