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

雷峰塔的倒掉和起立

作者:李旭   发表于:
浏览:16次    字数:2919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41334篇,  月稿:0
  雷峰塔的大名是早已知晓的,上高中的时候,语文课本中有一篇鲁迅先生的散文《论雷峰塔的倒掉》。虽然是散文,用的却是论文的题目,这在一些正统的散文家那里,一定是不伦不类的。但在民国年间,这题目也开了散文题目另类的先河,受到了评论家和不少文学大家的肯定。

  记得开篇就把人人称赞的“雷峰夕照”的美景给否定掉了:“杭州西湖上的雷峰塔倒掉了,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但我却见过未倒的雷峰塔,破破烂烂的映掩于湖光山色之间……‘雷峰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破破烂烂”“并不见佳”用得通俗准确,却也深刻。鲁迅在写作上的创新,往往出人预料之外,带给人们惊叹和折服。

  后面就开始批判法海,为白娘子白素贞鸣冤:“凡有田夫野老,蚕妇村氓,除了几个脑髓里有点贵恙的之外,可有谁不为白娘娘抱不平,不怪法海太多事的?和尚本应该只管自己念经。白蛇自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有什么相干呢?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罢,——那简直是一定的。听说,后来玉皇大帝也就怪法海多事,以至荼毒生灵,想要拿办他了。他逃来逃去,终于逃在蟹壳里避祸,不敢再出来,到现在还如此。”如果用俗语翻译过来,就会见到鲁迅骂的含蓄和精彩:“除了几个脑子有病进了水的之外,谁不为白娘娘抱不平,不怪法海咸吃萝卜淡操心?白蛇爱许仙,许仙爱妖怪,和你和尚有蛋的相干,你偏不好好念自己的经干自己的营生,横插杠子竖招是非,大约是嫉妒许仙娶了漂亮的妖精,你不好再插一腿了罢,——那简直是一定的。”

  雷峰塔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王钱俶,为供奉佛螺髻发舍利,祈求国泰民安,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兴建的,历代屡加重修,民国十三年(1924年)九月二十五日,雷峰塔因塔砖盗挖过多、塔址附近汪庄村造屋打桩引起震动而轰然倒坍。一个月后,鲁迅得到了雷峰塔倒掉的消息,于是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散文。

  1924年10月,身在北京的鲁迅,在没有短信微信,有线电话都少的可怜的情况下,能够得到杭州一座破塔倒掉的消息,并写出文章,发表在《语丝》周刊的创刊号上,可见这座破塔的名声实在是很大的。鲁迅欢呼雷峰塔的倒掉,倒不是对雷锋塔本身的痛恶,实际上他是把雷峰塔当作国民党的腐朽统治,把法海当作了独裁者而指桑骂槐、口诛笔伐的。

  我的家在塞外的草原上,离西湖实在是太远了,当时学习这篇散文的时候,既不能把这雷峰塔和美景相联系,也不能和“破破烂烂”相联系,是没有感性认识的,于是就产生了一个小小愿望,什么时候也到一次杭州,看看这西湖美景到底是什么样子。

  第一次去西湖是上世纪90年代,那时雷峰塔已经倒塌了70多年,塔砖已经被周边的村民搬回家建了厕所或猪圈,塔基已经被杂草掩蔽,西湖之畔没有一点雷锋塔的影子。鲁迅笔下雷峰塔所象征的朝代也早已结束。白娘子也在鲁迅的期盼中,被他的儿子许仕林和小青青从塔底解放了出来,回归到了许仙身边,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第二次到西湖边上,是雷峰塔新建不久的时候,由于是出差路过,只站在断桥上瞭望过一下。对那塔没有多大印象,倒是对断桥的名字有过一番思索,不知道这完完整整一座桥,为什么要叫“断桥”,桥也不大,也不雄伟,和我们河北的赵州桥相比逊色得实在太多,可偏偏比赵州桥受人推崇和喜爱。也许这“断桥”二字中包含着残缺美吧,不过对我这个草原上长大的人来说,倒是那一湖碧水,以及水上的船只,让我心神荡漾,这一湖水,若果搬到干旱的草原上,那创造的景色一定比在杭州灵动雄壮,且具有从干旱中解民倒悬的伟大现实意义。

  这次南下,先到达的是镇江。镇江有座金山寺,还有座白娘子爱情文化园,都和杭州的雷峰塔有过文学上的联系。金山寺是五星级景区,文化园却没有星级,免费为百姓开放。两个景区本来是一体的,但也如同法海和白娘子的关系一样,金山寺容不得这白娘子,白娘子也不屑于金山寺,中间一道围墙,就变成了两个世界,不但老死不相往来,同时也有了高低贵贱之分。显然白娘子比法海依旧可爱,白娘子依旧亲民,没有一点名人做派,而要见见法海和尚,就需掏一笔可观的银子来,可谓“寺庙大门朝南开,有缘无钱莫进来”,没有买门票的钱,即便你佛缘隆情,佛门也不会为你敞开。

  金山寺是恢弘的,而且香火旺盛,我们来的时候,“金山寺建寺千七百週年传授三坛大戒法会”刚刚结束,寺中的妆点便能领略法会的庄严和隆重。金山寺上有一个“古法海洞”,我们来的时候被封闭了起来,门是锁着的,不许游人入内。关于这洞的介绍是这样的:“法海洞又名裴公洞。法海,俗姓裴,唐朝丞相裴休之子,河东人生而胎素,颖异不群。其父信佛,作文送子至河南何泽寺出家,取名法海,行头陀行。曾在庐山东林寺专研禅学,后朝金山,见殿宇荒废,荆棘丛生,寻得此洞,参禅打坐,并燃指一节,誓兴殿宇。忽一日在山下江际挖土,获黄金数镒,报于地方官李琦,转呈皇帝,敕将黄金送法海禅师重兴殿宇,建成,命名金山寺,法海亦莫知去向。后人供奉其法像于洞中,永作纪念。”这就有了两条信息,一是历史上有两个法海,一个生活中的法海,一个文学作品中的法海。生活中的法海是一位颇有修养和造诣的高僧。宋代宰相张商英曾经以诗高度赞扬法海:“半间石室安禅地,盖世功名不易磨。白蟒化龙归海去,岩中留下老头陀”。而文学作品中的法海则是一个自私、偏见、不仁、不善的恶僧。二是法海和白娘子的传说纯属虚构,始作俑者大概是明朝的冯梦龙。要是没有他写得《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这篇小说,估计雷峰塔也不会披上佛教的外衣,法海也不会无辜蒙冤受屈。我才知道,文人的刀笔一点不亚于武夫的长枪,不知这冯梦龙和法海有多大恩怨,硬把法海和白娘子扯到一起,并让他从镇江一路追到杭州,把白娘子压在雷锋塔下。据说当年东北土匪的黑话:“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就是从白娘子被镇到雷峰塔下总结来的。

  追求自由,追求爱情便是妖孽,一定要压在雷锋塔下,让他永世不得翻身,这是白娘子故事社会层面的主题思想。在文学作品中,把追求自由、公平和正义者压在塔下,或者压在山下、碑下的故事并不少,有权有势的一不高兴,就把不听话、不顺从者镇压到塔底或者山下碑下。比如《水浒传》中的天罡地煞一百单八将,是被压在碑下的;《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被压在山下的。一百单八将是被洪太尉放出来的,孙悟空是被唐僧放出来的。这些被放出来的人虽然都重新获得了自由,不过都付出了代价,一百单八将被定性为“反贼”,孙悟空虽然给了出路,但以接受归依佛门,头戴紧箍咒为条件。这样看来,白素贞要比孙悟空幸运得多,她的头上至少没有紧箍咒,这就有了和法海重新过招的机会。

  鲁迅曾经期盼倒塌的雷峰塔,于2002年又重新站立了起来,并跨入中国九大名塔的行列,为中国首座彩色铜雕宝塔。山坡上和塔的内部都安装了电梯,既方便了游客的上下,也方便了白素贞一类冤屈的逃逸。这次重建应该没有把“妖邪”一类再压到塔底,这是平等、正义、善良、仁慈的象征,不论是谁,都不应该因为正义和爱而被镇压。

  我没有登上塔顶俯瞰西湖全景,我担心站在雷锋塔顶会看到文学作品中那个法海的阴魂,会听到白娘子无奈的呼号。另外我也断定,这“雷锋夕照”一定不如家乡大草原上初升太阳创造的漫天朝霞和七彩天虹美丽漂亮!  2024.5.23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大学生活

查看更多大学生活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