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

上学往事 ——新堡初中记事之一

作者:同淑君同淑君   发表于:
浏览:50次    字数:3295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41334篇,  月稿:0
  一

  粉碎“四人帮”后,进入初中不再采用推荐的方式,而是组织统一考试,按分数录取。至于考试成绩要求多少,考取初中学生的比例是多少,直到现在我也不清楚。总之,我所在的小学班级总共有四十八人,考上初中的,大概就二十多人。有些同学小学毕业了,就回家务农。

  即使考上了初中,在初一、初二甚至初三时,不断有人辍学。当然,也有个别中途转入我们学校的学生。初一时,我们年级有三个班,一个班大概有四五十人。到了初二,就变成两个班了,一个班大概还是四五十人。到了初三,还是两个班,只是每个班大概就只剩下二三十个人。班级的人数,从来都不是固定的。估计在那个年代,没有人统计升学率、辍学率,国家也没有规定都必须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一般情况,孩子小学毕业了,就可以回家帮父母做家务、干农活了。

  上了初中,学费也大幅度地增加了。上小学时,一个学期的学费,总共就一块钱,四年级以后稍微多一点,也不超过两块钱,加上买笔、买作业本等杂七杂八的费用,一个学期总花费也不过三两块钱。对于那个年代的农村家庭,稍微节省一点,让孩子上学,认识几个字,不做睁眼瞎的文盲,比上一代人好多了。上一代人,大多不识字。一个村子里识字的人,能写会算的人,真是寥寥无几。

  前几天和大姐微信视频聊天,大姐说现在老家的孩子上学,花费不少。而且基本上都去县城上。乡镇一级的学校也没有多少学生了。假如县城没有房子,家长租房也得上,没有一个家长说不让孩子上学。家长还希望孩子能考上大学,读研究生,甚至读博士,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呢!

  可是,在我上初中的那个年代,刚刚恢复了高考制度,能考上大学的,简直就是凤毛麟角!方圆十里八村,一年能考上大学的,也就一两个。那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生在农村,注定了当农民,就是一辈子种地吃苦受累的命。既然要回家种地,还不如趁早,这样还可以节省学费呢。世世代代以耕田为生的农民,基本上也认定了这种命运的安排。小学毕业,男孩子能干农活了,女孩子也能学着做各种家务活。

  其实,我也是因为学费问题,差一点上不了初中,算是我初中入学前的一次风波。

  当我兴冲冲地把初中入学通知书拿回家的时候,正好父母都在院子里。拿给父亲看,父亲瞥了一眼,冷冷地说:“不上了,没钱!”父亲的语气,没有丝毫可以商量的余地。母亲在一旁,焦急地问我多少钱学费,我告诉母亲,每个学期十一块五毛。母亲听了,犹豫了一阵子,最终像是下定决心,坚定地说:“上,想办法上!”

  父亲一听,就不乐意了:“上完初中三年,光学费就得花一百块,哪里有一百块呢?你要是有一百块,就供她上吧!”

  “我去偷,偷一百块,也要上!”母亲提高了声音,咬牙切齿地说。

  “我就吃了不识字的亏,孩子不能像我一样。再说,孩子自己考上了,不让她上,耽误了孩子。”母亲继续诉说着,声音低沉了一点,话里话外,透出了懊恼、悲愤和伤心。

  就像平时父母吵架的情形一样,父亲看到母亲生气了,保持沉默,转身离开了。母亲接着唠叨:“我一辈子受苦,天天过穷日子,孩子不读书,以后像我一样?”母亲一边唠叨,一边干活,直到累了,直到吃饭,没有人接茬,不知不觉地停下来。

  这一次,看到父母为我吵架,我很害怕,也很伤心,非常失落,也感到愤怒。也许真的上不了初中,只能在家跟着父母干活。这样,我的命运就被决定了,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穷,因为拿不出学费。一气之下,失望之余,背着母亲,我偷偷地把入学通知书撕碎了……

  撕了通知书,心里懊悔。如果真的没有钱交学费,后悔也没有用,留着通知书也没有用。一个假期,我总是闷闷不乐,没有再跟母亲提上学的事,听从母亲的安排,天天跟着母亲干活。  二

  我知道,那时家里确实困难。此时,三姐正在上高中,马上就要参加高考,弟弟正在上小学。如果三个孩子都上学,一到开学,光是学费就几十块,这些钱,真不知道从哪里出。农业生产队年代,一切都是计划经济,农民干活记工分,母亲纵使有三头六臂,也变不出这么多的学费。

  生产队的一个工,价值是一毛五左右。一个工是十个工分,即一个成年劳动力,在生产队一天从早到晚都去干活,才可以记十分工。上小学时,我曾经给生产队麦场站过岗,一天才可以记两分工。而母亲下地干活,在出满勤的情况下,平均下来,一天也就是七八个工分。因为下雨天是不能出工干活的。

  那时我们家缺劳力。一年到头,生产队结算工分,我们家只有欠款。没有钱还欠款,就记在帐上。那时,我们家累计欠款已经超过三百元了,在当时,这真是一笔巨款。

  唯一的好处,就是我们村土地平坦,而且人均土地面积较多。和其他村子相比,粮食充足一些。遇到急事,装几斤麦子去粜,以解燃眉之急。

  小时候,粜麦子去龙亭,那里人多地少,普遍缺粮。从我们村到龙亭赶集,要翻越一道深深的土沟。我曾经跟着母亲,背上几斤粮食,翻越深沟,走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如此辛苦,母亲赶集,永远舍不得吃一碗踅面。赶集之前,除了要背上要卖的东西,还要带上两个馒头,作为午饭。要喝水,龙亭沟底下有溪流,掬一把解渴。那时集市上卖踅面,一毛钱一碗。我们只能看一眼,红红的油辣子,香喷喷的葱花,热腾腾的气味,直冲鼻孔,真是极大的诱惑。每次看到人家吃踅面,我在心里发誓,如果有一天挣钱了,先带母亲到集市上吃踅面。一碗太少,那就多买一碗……

  除了粮食,家里能卖的,就是母亲织的粗布,穿成半旧的衣服和仅有的几个鸡蛋。

  到了初中开学的日子,母亲把我叫到面前,郑重地给了我十一块五毛,说:“你去上学吧!”

  那一刻,我惊呆了!原先以为没有希望的事情,突然出现了转机,简直是天大的喜讯!我高兴极了,只说了一句好,从母亲手中接过钱,飞也似地跑到学校……

  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母亲是怎样攒到这些学费的,也没有想到要问一下母亲,真是少不更事!那时的我,只知道我可以上学了,只想着自己的前途。

  报名的时候,老师问我要录取通知书,我只好说找不到了。好在老师没有继续追问,给我登记注册,交学费。

  如果没有母亲的坚决支持,我肯定上不了初中,那么想考大学,大概就是痴人说梦罢了。  三

  其实,那个年代,在母亲的身边,不乏这样的人和事。我常常听到有人劝说母亲:“你别让她们上学了,在家帮你做饭洗衣,你就没有那么辛苦了。”母亲摇摇头,回答的很坚决:“不行,她们有机会上,我小时候想上学,没有上成,一直后悔,不能让她们像我一样。我累一点没关系,孩子将来不要再吃我吃过的苦。”我想,在这漫长的时间里,母亲也许会产生片刻的动摇,是啊,我们都去上学,父亲体弱多病,里里外外的活计,都压在母亲的肩上。母亲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忙着各种活计,像陀螺一般旋转,难得片刻的休息。但是为了子女的前途,母亲权衡再三,还是毅然决然地让我们都去读书。

  我上初中的时候,有一年冬天,外婆到我家住了几天。我想,外婆那一次是想多住一阵子,和母亲说说话。可是,住了三四天,外婆就要回去,坚决不肯再住了。“你外婆说了,‘你叫你女儿别上学了,在家也能帮你做饭扫院子。看着你从早忙到晚,我都不忍心。再说,咱们家又没有当官的亲戚,孩子就是上了学,也不能出去干公(干公:指吃商品粮、在外工作有固定工资)。’”母亲跟我转述着外婆的原话,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接着说:“你们好好上学,我累点苦点,没事。”

  望着母亲的白发,晒得黝黑的面容,我心里非常难受,又感到庆幸。我想外婆心疼母亲,不忍看母亲吃苦,劝母亲又没有效果,干脆回去,大概是眼不见,心不烦;母亲的心,应该跟外婆一样,不忍心让自己的孩子将来吃苦,宁肯自己辛苦。所以,在这世上,宁肯自己辛苦,希望孩子生活的好一点,母爱是最伟大的!

  初中第一次交学费的风波,已经过去许多年了。这件事,在别人看来,当然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但是对我来说,却是决定命运的一件大事。

  所以,有人说,“人的一生中关键的就那么几步,特别是年轻的时候”。庆幸有母亲的坚持,多亏有母亲的辛劳付出,我才有了进入初中读书的机会。  2024年6月9日原创首发于江山文学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大学生活

查看更多大学生活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