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耸起
——北杨集建闸记实
在北杨集这块土地上,世代滋养我们的是蔡河,而蔡河的源头在淮阳,其清澈的河水源源不绝、平波缓进,蜿蜒八十六公里,一点没嫌疲惫,到北杨集这里,阒然以通直的身姿、文静的容貌,纵贯南北、穿境而过,不无留恋地至新安集东注入沙颍河。缓行照水知鱼乐,随意穿花见蝶飞。鱼肥水美,美不胜收。
站在北杨集街中心的蔡河桥上,顺流往南放眼眺望,在淡烟疏柳、野鸭起落处,一座横亘在河面上伟岸的拦河大闸便映入眼帘,虽历经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依然挺拔屹立、雄伟壮观,表面的斑驳丝毫遮掩不住它本身固有的卓越风姿。它是四万北杨集人的 骄傲,也是北杨集人的杰作,更是北杨集人倾尽全力擎起的一座不朽的时代丰碑。在抵御自然灾害、确保我公社每年粮食大丰收的调水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时此刻站在这里目睹着它的芳容雄姿,翻涌的思绪又把我拉回到五十多年前的历史时空,回忆起建造它时的火热场景:一幅幅劳动的画面、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历历可见,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沈丘县北杨集公社地处豫东平原,有近四万人口和四万五千亩耕地,下辖王郝庄、谷林庄、贾庄、杨集、谷孟庄、卞路口、肖门、保元、小郭庄、钟寨、胡庄、梅刘庄、马李堂、毛寨、赵桥、三姓营、宋阁、吕寨、大卞庄、北王庄、韩吴庄等二十一个大队。我社主要盛产小麦、大豆、玉米、芝麻、棉花等作物。
北杨集是在1956年成立人民公社的,因为基础薄弱,所以行进的步伐有些迟缓,但是有共产党、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和亲切关怀,又有以郝占魁为公社党委书记和郑保伦为公社社长的积极引领,万众一心、踔厉奋发,人民生活有了显著改善。在积极发展农业、增加粮食产量的同时,统筹兼顾,兴建社办企业,小麦面粉厂、农机修配厂相继开业。情为民所系、解民之所需,干部们走街串巷、访贫问苦,深入田间地头,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以此作为自己的工作任务和职责范围,坚持不懈、贯彻始终;为解决农村群众的住房困难,出资建起了轮窑场,又充分利用河堤、村头、路边的闲置地段,大力推广种植速生树种——泡桐。他们以大寨为榜样,掀起了一场大协作、大突击、大兵团作战的群众热潮,对全公社的耕地普遍进行了一次平整、深翻,起到蓄水保墒、增加土层透气性,达到提高粮食产量的最佳效果。他们坚持执政为民、竭诚履职担当,励精图治、砥砺前行。受到北杨集人民的集体拥戴。
身处蔡河两岸的北杨集人,每天都能享受到蔡河给我们带来的滋养恩惠,它对于我们的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是必不可少、密不可分的。可是,这涓涓清流,却在不声不响中悄悄溜掉,不能水随人意地根据需要闭合调节、抬高水位,最大限度地造福于人民。公社党委眼光独到、审时度势,一项开发蔡河潜能,建造集蓄水、泄洪于一体的拦河大闸的宏伟蓝图赫然绘就,手笔卓而不凡,有了这座大闸,能够把水聚集起来,使之河满沟平,以备不时之需,确保旱涝无虞。该项目已作为全社当下的头等大事和中心工作,只差择期实施了!接着,工程指挥部也应时成立,由公社党委成员、副社长张治国任工程总指挥,刘继成、陈英士,杜继贤、张超协助其管理;另外,为加强组织阵容,公社党委又从各部门抽调主任一级的干部八名,共同领导闸建工作。
1970年,我刚满十八岁,正值青葱年华,闲暇之余,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亲眼见证了北杨集蔡河大闸誕生的全过程。是年,春天的脚步悄然而至,在不知不觉中,寒意渐渐散尽,桃树含苞、柳枝吐芽,聚积在冬天里的能量开始释放,北杨集的大地上将迎来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
大闸将坐落于我村、即后程庄稍东偏南的河段上,位于仅具排水功能的和平节制闸东边的窝子沿上游150米处,即为大闸闸址。闸址再往上游50米,是年前筑起的填河大坝,藉此阻断了河水,大坝下游的河底已经袒露出来,不甘平庸的北杨集人将要在这一展雄风,创造辉煌!早前预备的砂子、石子等建筑材料均已到场,顺着河沿和河堤之间的空地山也似的整齐堆放,只待伊人震撼登场、点石成金,将其化之为经典、铸就成永恒了!提前筹划、周密部署、严谨落实、有序推进,充分体现出了闸建组织者扎实的工作作风,这里边就有县水利局指派过来的工程师于顺堂和技术员卢天法的功劳,他俩既是工程的组织者又是具体事项的参与者,始终处于中心主导地位,一直在指导着工程计划的实施。
还沉浸在春节欢乐气氛中的人们,正月十五刚过,各大队所挑选的建闸民工已经整装待发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他们带上生产队的蔬菜、面粉以及搭建工棚所用的材料,又带上自己的铺盖和工具,装满十几辆架车,由一名大队干部带领,于二月二十一陆续到达集中地。按照划分,蔡河东岸的大队民工住宿于赵桥村;蔡河西岸的大队民工住宿于后程庄。我生产队为了给到来的民工提供遮风避雨、食宿有处的场所,特意在村前辟出五亩地,让民工们沿四周搭建临时工棚,并有意围成一个大院,中间的一大片空地,靠北边搭一个简易的舞台,以便于晚上演出文艺节目、给民工们提供充足的精神食粮。那时候,我家的房子刚刚盖好,紧挨着工棚大院,还没来得及按装窗棂,就连同庆先、学林家的一起让建闸指挥部借用了。民工的到来,也使后程庄骤然热闹了许多,村里的水井边开始围满挑水的伙夫,有和村里沾亲带故的到家嘘寒问暖,唠唠家常;他们也难免遇着短缺的物件,到户家借个东西啥的。
全员550名建闸民工,按营为建制单位,成立建闸民兵营,并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张治国兼任营长,刘继成任副营长,陈英士任教导员,下辖四个连队,各连的连长由大队带班的干部担任。借鉴部队的管理模式,能以军人的精神激励民工,以军营的作风要求民工,更好的提高劳动效率,保质保量地完成建设大闸的光荣任务。
迎着初升的太阳,迈着雄健的步伐,民工们在各连连长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今天是北杨集大闸开工的重要日子,指挥部将要在施工现场举行一个简短的战前誓师动员大会,以此振奋军心、鼓励士气。干爽的河床上已经打好了桩、撒上了线、标出了闸基的轮廓。东西两岸的河沿上,彩旗飘扬、喇叭震响。红色的大幅标语牌像哨兵列阵般的伫立着,上书苍劲有力、兼纳乾坤的大字,河东岸是:“抓革命、促生产,备战备荒为人民”;河西岸是:“出大力、流大汗,我为建闸作贡献”,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醒目。上万头的鞭炮也缠绕在高高的竹竿上,营造出一派热烈喜庆的氛围。后程庄、前程庄、郭楼、赵桥等附近村民纷纷赶来,驻足观看,分享这难忘的场景。民工们手持铁锹,整齐地站在河床上,精神抖擞、容光焕发,脚下的位置正是他们即将大显身手、崭露头角的主战场,就等待着总指挥发布闸基开挖的战斗令!西侧河岸上,指挥部领导们面向民工,首先有总指挥张治国作临战前的动员报告,只见他约有四十岁的年纪,一米八五的个头,气宇轩昂、神态刚毅;讲话幽默风趣又不失感染力和鼓动性,声如洪钟、清亮激越,极具军人气质,大有将军风度。他强调 :建设蔡河大闸是北杨集人民的福祉所在,是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壮举,你们的劳动成果将会在全国八万座水利设施汇成的史册中,占有浓墨重彩的一页,成为历久不衰的传世之作!你们要向英雄、模范人物看齐,以他们为榜样,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用吃苦耐劳、大公无私的精神,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高标准、高质量的圆满完成大闸的建设任务,用你们的双手铸成这座不朽的时代丰碑!话刚落音,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下面还有人引领着高呼口号:“坚决完成任务,不建好大闸,誓不罢休!”民工们群情激昂、士气振奋!紧接着他宣布道:北杨集蔡河大闸,现在开工!登时,鞭炮燃响,荡人心房,硝烟弥漫处,民工们跟随自己的班排,找到开挖位置 马上投入到紧张的劳动中去,挥舞铁锹、装车运土,闸基开挖的战斗打响了,寂寞已久的裸露河底喧嚣了、沸腾了!广播喇叭里也传来了《战地新歌》中的选曲《大寨人心向红太阳》,这优美的旋律、甜美的唱腔让人激情澎湃、血脉偾张!四个连队各有分工,一连负责开挖上游护坦基础,二连负责开挖下游海漫基础,三连负责开挖闸底基础,四连负责开挖消力池基础,各连之间暗暗较劲,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开展起劳动竞赛,比比谁的进度快,工地上还不时的喊起劳动号子,气氛活跃、热闹空前。在乍暖还寒春料峭的时节,他们脱下棉衣,汗流满面,倪寨小伙胡东甚至光着膀子,拉起架车像飞的一样,给大家树起了榜样。囿于没有挖掘机等施工机械的现实,他们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一锹锹、一车车地将泥土挖出、运走、送上岸。连长林汝堂带领的连队进度最快,他不但分工明确、指挥有方,还处处模范带头、身先士卒,别看他四十多岁,可是挖河打堤、领工带队的老手,杨集街中心的蔡河桥 ,下面承重的水泥预制桩就是他带队用千把斤重的铁墩将其一根一根地打过黄刚土层的 ,其垂直度、贯入度均准确无误,且排列整齐,六十多年来完好无损。在这次蔡河大闸的建设工程中, 他必定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北杨集人以其特有的个性张扬,激发出饱满的政治热情、迸发出昂扬的革命斗志、焕发出无尽的生机活力,一路放歌,用一颗炽热的心和一双勤劳的手,编织出最狂放的梦想,创造出最傲人的业绩,且一鸣惊人、不同凡响。我们的建闸民工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 和冲天的革命干劲,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把所有的水下隐蔽工程开挖好、浇筑好,十多个闸墩也砥柱般呈现出来,屈指一算,共有十万立方米的土方量和三千多立方米的混凝土,这么大的工程量,又是这么快的施工进度,你一定会感到震憾,那就痛快地击节叹赏、为之称颂吧!
在指挥部和张治国的周密部署和精心安排下,民工们不但在建设工地上干劲十足、捷报频传 ,文艺娱乐生活也同样丰富多彩,他们从民工中挑选出具有吹拉弹唱等曲艺专长的艺术骨干,以各种艺术的表现形式,歌颂党的领导,宣传毛泽东思想,弘扬英雄行为和好人好事。有豫剧清唱、快板书、三句半等反映现实生活的文艺节目。指挥部特意给出时间让他们进行排练、磨合,到晚上在民工大院内的舞台上,进行回报演出,给大家以消遣娱乐、放松身心、解除疲劳。虽说表演水平不算上乘,也引来附近众多的村民前来观看,场面相当热闹。他们有自己的文艺队伍,有自己的演出舞台,每逢星期天,必定有节目呈献。杨集联中师生为了表示对大闸建设的大力支持,同时也是代表公社党委的心意,组织排练出十多个大家喜闻乐见的优秀节目,不辞辛劳来到工地,带来了专场文艺慰问演出,呈送上丰盛的精神食粮,极大的丰富了民工的文化生活。
大闸的各项施工进度在有条不紊地展开着,上游和下游两边的护坡都用预制的水泥块砌好,闸墩上的桥梁也东西贯通,预制在桥面上的闸门静静的等待着吊装入位,这可是个关键的环节,面对五米多高、四米多宽、重达十来吨的庞然大物,没有专业的吊装机械,如何才能使其树立起来,然后再慢慢地垂直插入两闸墩之间预留好的槽口里?如果这项工序一直搁浅下去,势必影响着后续工程的进度。为这事儿总指挥张治国已经陷入一筹莫展的境地,他马上召集所有管理层人员现场开会,汲取群众智慧、寻求可行方案。经过充分的集思广益,最终决定采取土法吊装。这个极具挑战意味的活儿自然就落在有着丰富施工经历的杨秀良身上,他约莫三十多岁,瘦长脸,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头上没有头发或头发极短,不!更确切地说是他自己为了彰显个性而故意留的光头!着一身洗得发了白的工作服,更加突出他精明干练、反应机敏的个性。吊装前,秀良就同两部绞盘上的二十多个民工开了个会,讨论议定吊装方案,并向所有参与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要求每个人在操作过程中,必须精力集中,听从指挥、默契配合,做到令行禁止,保证安全平稳。他们采用的是桅杆式吊装,在一根近十米高、直径三十厘米粗的松树圆木上端固定好了起重滑轮组和缆风绳的上一头,下一头则锚定在远处的地下,它是起稳定作用的;起重滑轮组是通过钢丝绳、靠人功推动绞盘来实现起降的。一切准备就绪,从东头第一孔开始吊起,只见杨秀良头戴安全帽,手拿红绿两个小旗,嘴里叼着哨子,在桥上立定,神情自若、临场不惧,推绞盘的民工也都全神贯注,紧盯着秀良的指挥旗。但见手旗举起,民工们随即推动绞盘,拇指粗的钢丝绳渐渐绷紧,闸门的一头慢慢地抬起、抬起、再抬起,立起来了!大家的心也跟随着提到了嗓子眼儿。在杨秀良的从容指挥调度下,另一个绞盘也行动起来,控制着方向,使闸门慢慢地对准槽口,下降、下降,直到就位。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欢呼吧!雀跃吧!他们一个个激动得手舞足蹈,相拥庆贺!——吾等北杨集人就是这般神明,把不可能的变成了可能,时代的丰碑亲手擎起,也能让荒蛮华彩纷呈!
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之间,高高耸立的大闸就像梳装打扮的新娘子,在众民工的手中装点得愈发漂亮、令人炫目了,大闸上面笔走龙蛇、飘逸洒脱 的毛体书法作品,均出自杨集联中著名教师、集音乐、体育、美术等专业于一身的赵准之手,诸如: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学大寨;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等等,临摹得神形兼备、惟妙惟肖,为大闸增色加彩、锦上添花。
大闸建设已经进入到最后的冲刺节段,张治国也着手准备竣工总结报告了,一向以严谨、周全的工作态度和追求完美的行事风格而著称的总指挥,这时突然踌躇不定、忸怩作态起来,继而对自己的文化水平有些不自信了,哎!还是劳驾我县文化名人、杨集联中 高级教师李凡荣捉笔成文吧!他能更深刻、更细统地揭示、阐述杨集人的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这样郑重其事,也是对这种不朽精神的敬畏与负责!
竣工典礼如期进行,欢乐的气氛中,大家尽情地分享这胜利的喜悦,在热烈的掌声过后,张治国走上前台,作大闸竣工总结报告,他高亢激昂地说:北杨集蔡河大闸的胜利建成、成功蓄水,标志着我们北杨集公社的粮食生产,从此再也不怕旱、涝等自然灾害带来的侵扰,北杨集人尽心竭力建造起来的这座大闸,是北杨集人民英勇无畏、坚毅顽强而谱写出来的气壮山河的时代绝响,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光辉典范,是受益当代、惠及子孙的千秋伟业。它不仅仅是一座蓄水、排涝的水利工程,同时也是耸立起来的时代精神的丰碑,充分展现出坚韧不拔的北杨集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奋楫笃行的精神境界。花朵可扮靓美丽的春天,阳光能映射出绚丽的彩虹。朴实无华的蔡河儿女以最纯洁的品质和最崇高的胸怀全力推动着这项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品尝着施与的快乐,感受着豪迈的荣光,在大闸建设遇到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他们慷慨解囊,踊跃捐助,总投资中的80%都是来自群众的自筹资金,这种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壮举将精神永存、韶光不熄!连同他们所创下的伟业,一并成为大寨精神、红旗渠精神谱系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光耀千秋、垂范后人!他们的群体形象,也必将成为这个时代的鲜亮符号和精神坐标,被人铭记、被人仰望,永远激励着北杨集人在建设美好家园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谱写出更加壮丽的华章!